孩子攀比心过重怎么办?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妈妈,我的同学们最近都穿这个牌子的衣服,我也想要。”,
“爸爸,我同桌暑假去了国外旅游,他爸爸给他买了好多限量版的礼物,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一样?”,
“这鞋子已经旧了,给我买新的,不然我很没面子的!”
相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不少家长都听过类似的话,以前,我们总认为攀比是成年人之间的诟病,却没想过,在孩子之间,攀比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家长要知道,攀比也是孩子想要追求优越感的一种表现,他们实际上是想寻求同伴的认同感,从中找到自信。孩子会很享受同伴都羡慕自己的感觉。相反的,如果孩子发现自己无法获得大家的认同,或者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孩子的内心其实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在他们刚开始社交的年纪。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过度攀比,一定要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和纠正,不要让孩子因为攀比心理而影响了自身成长发展,那么家长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我有几点建议:
一、不要过于娇惯孩子
不少家长习惯性地以孩子为中心,天大地大,孩子最大,只要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稍微闹上一闹,家长就会心软,变着法儿哄孩子。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里是特殊的存在,家长就应该无条件满足他们,当孩子的这种想法根深蒂固的时候,他们的欲望也会被慢慢放大,从而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家长要分清孩子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如果单纯为了攀比。如果是为了攀比的话父母就要适当的拒绝孩子,毕竟你给他买了他想要的东西,会增加孩子的贪欲,他转头就向小伙伴炫耀,反而加重了孩子爱攀比的心理。
二、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
孩子的想法是相对单纯的,他们对于金钱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因此,想要克制孩子的攀比心理,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自行体会赚钱的艰辛,让他们知道每一分钱都是来自不易的。
当孩子想要买一件东西的时候,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比如洗一次碗给五元钱,扫一次地给三元钱,通过这样的等价交换,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减轻孩子在物质上的攀比意识。
另外,家长也要教会孩子合理消费,让孩子能够区分“需要”和“欲望”,告诉孩子,如果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可以果断地去购买,但是,如果并不是迫切地需要,只是一时兴起,就不要浪费零花钱去买,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上。
三、转移孩子的攀比心理
在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之后,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家长无法满足孩子,又没有办法解决,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试着将孩子的攀比心理转移到良性竞争上,让孩子在精神层面上富足于人。比如在学业上比别人优秀、兴趣爱好比别人广、知识储备比别人丰富等,像这些积极的竞争,会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信号,让孩子明白,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只有物质上的享受,更多的是要充实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去开拓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