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宋代的词论
一、北宋的词论期初都是一些比较零散的论述,其中心是围绕婉约、豪放两派的论争而展开的。
晏几道《乐府补亡集》自序:以此作为歌儿舞女伴唱之用,达到“娱宾遣兴”的目的。
苏轼:词和诗的主要不同是,词采用长短句的形式和配乐而歌唱,它在内容上和诗并无分别。
晁补之:词自有其本身特点,与诗是不一样的,而严格的音律则是词的必要条件。
北宋这两种对立的词学观点,从表面上看是婉约和豪放两派之争,而实际上是对词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之特点有不同的看法。
二、词有自己的“本色”和“当家语”,这一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李清照的《词论》。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不同于诗,“别是一家”,主要理由是诗词声律运用不一样。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可见李清照认为词的声律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诗的声律要复杂得多。
李清照在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同时,还论述了词的历史发展,指出词是在开元天宝年间“乐府声诗并著”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李清照论词是以适于歌唱的严密音律和内容、文辞上的铺叙,典重、情致、故实为其审美标准的。
①铺叙是指词的表现方法,描写细腻,词意浑成,而又层层深入。
②典重是指词的风格,不纤巧,不轻佻,沉着典雅。
③情致是指词的情韵风致,须含蓄深远。
④故实是指用事,即典故,须用得贴切、自然。
李清照对词的创作提出的铺叙、典重、情致、故实四个方面,是对词的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其中虽也体现了某些贵族妇女审美观,但也有许多纯属艺术的方面,对提高词的艺术水平是很有意义的。
三、胡寅:特别推崇苏轼豪放词,而不喜欢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
“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古乐府者,诗之傍行也。”所以词只是诗的一个分支而已。
四、王灼:首先指出词实际上就是古代的乐府。
对唐末五代词:王灼批评它缺乏“高韵”,但肯定其“奇巧”。
对宋词:
①对苏轼的豪放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说苏词是以诗为词的观点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其立论要害即在强调词在本质上就是诗。
②他虽然推崇豪放派的词,但是并不否定婉约派的词,也对他们给予了充分肯定。
③他批评得最厉害的是柳永和李清照,表现了封建礼教的偏见。不过他对柳、李词在艺术上还是有不少肯定的。
五、南宋后期围绕着对辛弃疾词的评价,提倡豪放派词的理论主张较为突出。
范开:辛弃疾处于民族危亡之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的词作是爱国激情和英豪壮气之直接抒写,然而他的词还有苏轼所没有的“清而丽,婉而妩媚”的一面。
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也是批评柳永而竭力推崇稼轩词的。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中对苏东坡及辛稼轩词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