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估汉语词对日语口语的影响
2020-08-17 18:12 作者:Dracandros-圣猫 | 我要投稿
日语里的经济类词汇很少有音读词,而且明显和汉语关系不大。如“株式”、“取引”、“受付”等等。部分词汇甚至流入汉语,如“手续”等。
不难看出这是江户时代商业繁荣的赠物,但是也说明,在日本,很长一段时间,汉语词对日语口语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汉语词真正在日常口语里取一席之地,恐怕要等到明治维新以后。
近代日语里音读词非常少,据说占比20%左右,观察江户时代的流行俗文学,不难发现这一点。而且这类词主要集中在宗教、政治等领域。而且大量的名词和动词,不训读成汉字,和现代日语不一样。即使如此,相对真正的古日语口语,这已经多出不少了。汉字也大多是用草体写出来的,难以辨识。
这种局面在明治时期变化了。有种叙事是“和魂洋才”在明治时期替代了“和魂汉才”,从而引申出结论:明治维新之后汉语在日本地位下降。虽然昭和前期的诏书写作确实远逊明治时期,但这与此无关。
相反,明治维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汉语的地位上升了,上升了,上升了!当时使用汉语词是开化的标志。数量大量增加,使用比率也大幅上升。现代汉语词大概占50%左右。虽然同时清朝在衰落,但是汉语在日本的重要性却急剧上升,从而奠定了现代日语的面貌。即使被片假名外来语侵蚀,但汉语词的占比并无太大变化。(而且二战前,某些领域使用片假名不一定不厉害)
近代以前,汉语对日语口语并无太多渗透,对口语的影响也不大。汉语在日本长时间停留在书面。真正被汉语渗透的,应该是韩语和越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