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CPU里程碑:能媲美Intel的10代酷睿么?龙芯3A6000测评

在这期总结之前先简单问各位一个问题,咱也不是业内人士,咱就是说既然华为做到了不抛弃已有生态就解决了封锁问题,龙芯这路子真有必要吗?
省流:





这固态内存不是长江原厂致钛和长鑫就离谱

这电源无力吐槽,比起振华金蝶或者长城全汉安钛克之类的不是一样的意思


显卡:RX580老矿渣,这也是龙芯现在能支持的性能最好的独显了,因为只有AMD开源驱动而摩尔线程格兰菲景嘉微之类的适配龙芯的所有显卡都是亮机卡。



申威也在迭代自研指令集CPU产品,但因为涉密还不怎么宣传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也有自研指令集的PC产品







感觉龙芯粉丝似乎都有几个认知误区。
一是高估了指令集的难度。其实设计一款新的指令集难度不大,难的是构建基于该指令集的生态,riscv从11年开始推出,到现在这么多年了这么多投入才算有点起色,所以对于实力比龙芯更强的那些公司而言,他们为什么没有推出自己的指令集,往往不是因为不能,而是没必要,因为构建生态的难度太大,比如HP出了自研PA-RISC多年之后收购DEC的ALPHA(通过收购COMPAQ间接获取,放弃研发后出售,被申威吸收发展魔改)还要拉扯VLIW安腾结果全都翻车现在还在老老实实的用INTEL AMD VIA(现上海兆芯)出PC。IBM的POWERPC SUN的SPARK到了今天也全都销声匿迹也是一样的道理。
第二是混淆了指令集与架构的区别,指令集是指令集,架构是架构,指令集相当于语法,最后写的作文内容才是架构,同样使用英文,有人的作文写得好,有人写出来的就是流水账,这才是内功。甲骨文作文看似很牛但是依然是可能会写出跑题作文的,自己发明语言写作文就根本没人能判卷失去了语言文字的意义了。语言最终的目的还是承载信息的。
所以华为即使自研了CPU GPU NPU 5G基带 ISP DSP依然认为自己的目标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龙芯其实是在华为已经吃了制裁之后才脱离MIPS决定自研指令集的,也就是说其实之前从成立以来接近20年的时间里就算在宣传自主时会被质疑也要选择兼容MIPS64还是有无法拒绝的理由的。
龙芯现在的自研指令集架构其实是集MIPS和RISC-V之长的RISC指令集,要说有什么好处就是绕过了MIPS的专利不用给MIPS交专利费也不用为了像过去一样为了获取专利使用权一定要和有权使用MIPS专利的意法半导体绑定。
顺带说下,龙芯其实早期和现在的设计能力都是非常一般的,早年设计的单核产品和意法半导体合作时外方随便修改一下核心就提升了30%性能降低了50%的功耗,后来的产品也是反复卡BUG性能无法满足当时的需要,导致十八大以后国家鼓励开放竞争良性发展引进技术走上了类似中国高铁的路线。












这个就有意思了,如果各位是Windows平板用户的话应该听说过WOA(Windows on arm)可以通过在特定型号的移动端芯片运行基于X86的桌面版EXE应用(不是之前Windows RT那种只有.exe后缀和桌面通用的假Windows平板),虽然兼容性也不见得有多好但是好歹能开CSGO,所以在英特尔放弃ATOM产品线(但没放弃架构研发,后来的银牌赛扬奔腾现在的N305依然是小核心路线)之后依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平板可以使用Windows下的程序甚至跑Windows。
就算没听说过二十年前使用VLIW CPU跑X86程序的全美达在失去绝对的能效优势后是怎么凉的也大概能通过WOA的测评理解这套脱裤子放P的折腾法对性能有多大的损失,何况这玩意兼容性还不是很好:

而龙芯目前的水平是就算上了LATX+WINE也打得开罪恶都市但是进不了游戏的水平,更别提原神CSGO了。

这个就更有意思了,麒麟9000S的出现被央媒誉为突破制裁封锁的标志说明什么?最后卡脖子的根本就不是指令集而是光刻机啊,现在突破代工卡脖子之后无论是生产ARM X86还是GPU NPU都不是问题了。谁会在意这东西是不是全自研呢?市场经济下的用户只会关心这东西好不好用价格是否合理。花7000块钱买个卫星电话很多人包括平时不用华为的都觉得很值,而花1500买个罪恶都市都打不开的电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摩尔线程好像最近会给亮机卡来一波上新,估计也是因为代工没问题了。毕竟论纯国产自主化程度现在顶多也就能出点28nm的卡,7nm水平的工艺是只能叫境内可控工艺的。


通常来说开超线程对于大部分应用来说效果不会特别好,还会在提升跑分的情况下提高更高比例的功耗。这点之前对麒麟9000S的能效测试里面也提到了。








在宣传的性能时候使用的对比参照依然是语焉不详的模糊其词。




实际跑分也能看出来,无论怎么跑分也依然干不过暴芯的10100,倒是符合过去的经验。毕竟龙芯早期也曾经出现过验收过程中性能不达标的情况,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龙芯中科官方出品的《龙芯的足迹》查证。


哦对,然后一般龙芯圈龙芯粉丝看到这里就会开始扯什么IPC了。咱对这套可太熟悉了



接着说龙芯粉丝对芯片设计的常见认识误区
第三是对芯片的评价指标存在误区。同频性能只是众多评价指标当中的一个,做架构讲的是tradeoff,ppa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ipc追上i3是好事,但是面积呢?功耗呢?
第四承接第三点,完全将主频上不去归结为工艺的原因,其实是不对的,主频跟工艺节点相关,但是设计不行再好的工艺频率还是上不去,同样只要设计优秀,工艺差一点频率还是能上的去,所以龙芯将追求频率视为为错误方向,所以更愿意拿同频性能这一指标说事,这一观点是不可取的,还是那句话,几者之间还是要看设计师的tradeoff。



编译器优化在跑分过程中是允许的,过去龙芯在过不了验收的时候就用过这种方式过验收,不过产品真到了用户手里在各种工况下能不能也这么优化就不好说了。
还有流水线宽度高自然同频性能就强,龙芯的3A6000和麒麟9000S一样是6发射的CPU,用6发射的CPU打赢4发射的CPU自然很容易。这就像流水线越长的CPU越容易超频一样,拿长流水线的CPU和短流水线的U去比超频能力也没啥意义。20级流水线的CPU就是比15级的更容易拉高频但不代表长流水线就设计能力优越各有取舍罢了。另外改进物理设计也能在使用相同工艺的情况下提升CPU的频率,比如INTEL过去的14nm+++++其实就并不是升级了更先进的制程而是改进了物理设计所以在同样架构的U在同样的工艺下能上到更高的频率而且保持一定的功耗四舍五入相当于提升了能效。

这个内存跑分不错,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瓶颈了。

啊这,超线程自己还吃内存带宽是吧,有空找个能关超线程的机器跑分测一下





如果只用来office,自然是没问题

开局就龙芯浏览器属实蚌埠住了,如果各位还记得红芯浏览器的话就应该知道这基于chromium49的浏览器今天连B站都打不开了,一些网站也同样会卡BUG。简单来说,内核失去支持了。


哦对,然后又是日常开100万字的DOC文件,好家伙交100W字的论文是吧,你这写完发哪个期刊


也不知道谁家的报表会做50M还不优化
这种给人感觉就是都测office性能了说明实在是没东西可测了。





顺带说下,腾讯会议用10年前的笔记本也能非常流畅,上网课的话用15年前的笔记本甚至都能流畅,P8700之类的就行。





原生应用只有QQ,连绿色APP都只能用Windows版本,这指令集自主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至于很多旧软件的龙芯版是MIPS64嘛,这种就属于历史遗留了,毕竟用了20来年的MIPS,软件如果开发者不维护那就只能永远停留在当时了。所以现在很多视频看机关单位来修龙芯机器都是些3A3000 3A4000送修的时候硬盘都拆了也不能换3A5000就是同样的原因。很多时候到现在一些专用设备还得保留DOS WIN2000 XP系统的主机作为配套也是一样的原理。要想取代这套东西除非推倒重做,不然设备就只能报废。



原生应用用起来一般还是问题不大的




对了,龙芯的南北桥这次也有升级,带了个自研的集显(7A1000是买的图芯IP,好像和K3V1是同一家的)





不过集显不带视频编解码器就不太容易理解了,怎么着这年头龙芯不装独显还得用CPU软解视频?15年前的INTEL集显好像都支持H264硬解了吧……


因为软件适配缓慢所以龙芯的产品会出现战未来的情况,硬件出现了之后软件很长时间没有得用,就像AMD十年前的显卡,又贵又玩不了游戏,等软件优化差不多了已经过了四五年的时间了,卡早就降价了,所以对于垃圾佬来说是神器对于当时的用户来说就是智检产品了。《7950就算2米长也玩不了CF》






这种时候建议上个69包邮的MS2130采集卡用上位机的显卡编码录制。




当然如果龙芯有办法像华为一样想办法让软件厂商出原生适配类似HMOS鸿蒙版应用的话现在来看使用体验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功能简单一些但是优化一般很好。









这种使用场景咱是知道的,通常是卡物理内存。chromium内核浏览器开网页不用多,WIN7下咱测试过两条4G内存十几个页面就开始杀后台了,很多时候视频正在上传的页面再切回去就白了刷新之后上传进度直接没了,这个其实和CPU真关系不大,8G现在不太够用了。
顺带说下,从弹幕反馈来看还有大量MIPS64的老用户是没法跟着自研指令集迁移的。老机器现在已经卡了不知道这些用户要怎么办。











不过这东西基本和AI是无缘了,就算CPU支持也算不过GPU,还有最高RX580的显卡也难说能跑什么算法,也许可以VULKAN CAFFE吧







冷知识:做个封面之类的轻度使用14M大小的PS7.0精简版也足够使用,甚至给汉化组都能用,这个需求的最低配置各位有兴趣的可以查一查。





其中MC是JAVA版理论上可以运行在各种环境中,LATX翻译应该像CS1.6一样只能用LINUX版而且只支持X86,而最后的极品飞车14就是纯Windows下原生的.EXE应用,这是日常使用中最多的,不过龙芯的两道BUFF之下执行效率和兼容性都非常感人,所以会出现7000块钱的龙芯笔记本打不开罪恶都市的情况。










所以就算能运行,大部分的.EXE还是不能用的,甚至跑CPUz 象棋这种好像还会卡死所以没人用龙芯跑这个分数,包括娱乐大师这种应该是能代表龙芯在实际运行.EXE下的实际性能表现。





所以一些龙芯粉丝在指责龙芯的关注度低、资源倾斜不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原因?
有没有可能是它真的不好用拿不出手也没啥前景?从这个跑分和实际体验的结果来看相信各位大概都能明白过来。


不不,这个问题不是国产X86 ARM的。用户只需要高性能高性价比的产品,至于指令集自研不自研真不那么重要,就像国产固态和内存一样没人在意是否用了外国发明的NAND SLC MLC TLC,只要别用QLC就行(DRAM同理)。黑猫白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






至于玩情怀或者做苦难叙事之类的建议还是别了

真要说纯国产的自研指令集CPU产品其实也不是没有,但是很快就被放弃了,包括龙芯早期其实也在兼容MIPS还是兼容ALPHA上做过取舍,只不过后来还是选择了MIPS做到了现在。
其实当时号称要当国产芯片的并不止这些,威盛电子也一直在打威盛中国芯的品牌,不过最后由于产品性能和性价比都竞争不过INTEL和AMD所以最后惨淡收场把CPU研发团队都卖了回家鼓捣AI去了。




其实刚开始听到XC这个词的时候作为垃圾佬是比较懵B的,不知道什么意思,后来才大概理解,就是一些企业采购的场合,类似一些国企会高价买一些配置明显不合理的品牌机一样,比如随便一个I7 9700+GT730主机报价五位数左右之类的。



这个事咱觉得也是想多了,现在鸿蒙4.0的现状各位都看见了,其实和龙芯的loongarc完全一致嘛,原生应用数量太少也没什么软件厂商支持,就算到了今天华为+荣耀的鸿蒙用户市占率还是很高依然不能放弃兼容APK的AOSP路线。
所以各位作为消费者一定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自己想要什么,不要被一些厂家的一面之词迷惑,作为用户,我们就是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谁能提供更质优价廉的产品就应该支持谁,而不是听谁怎么说,不看广告看疗效,只有自己真正的上手体验接触过产品之后才会对产品有自己的评判。
就这些,谢谢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