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子的道是什么?

2022-04-02 13:23 作者:四五言  | 我要投稿

老子(老聃)是春秋时代的中国思想家,被认为是《老子道德经》的作者,但长期以来一直被质疑其真实存在。究竟老子真的存在吗,还是《老子道德经》是后世的伪作?《老子道德经》中讨论的“道”是什么?作为反儒教的道家有什么思想意义?

 

目录

 

 ⁇ 1.老子真的存在吗

 

 ⁇ 2.道是什么

 

 ⁇ 3.道家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 4.参考信息

 

1.老子真的存在吗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出生在楚国,担任周的图书馆管理员,一边教授孔子礼,感叹着周的衰败,遂放弃,骑在牛背上向西方行去,途中,经过函谷关时,被关守尹喜要求写下了《老子道德经》。老子后来在道教中作为神被崇拜,甚至老子去了印度向释迦牟尼传教,老子化胡说诞生了。

 

对此,从明开始,就出现了怀疑古代传承的立场,其风潮在清末公羊学派中达到了顶峰。在日本,发行杂志《支那学》的京都大学研究者也继承了清朝考证学的疑古。他们的疑古目标,从儒教开始,到诸子百家整体的古传承,也怀疑老子其真实存在和文献的成立时期[1]。

 

事际上,《老子道德经》中,例如,春秋时代写的东西有不自然的地方,这些成为了疑古的根据。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絶聖棄智,民利百倍。絶仁棄義,民復孝慈。絶巧棄利,盜賊無有。

 

虽然都包含了儒教对仁义的批评,但仁和义以仁义的形式连称,作为儒教的德目强调的是战国时代的孟子,也就是说这种仁义批判表明《老子道德经》是孟子批判。

 

确实,现行的《老子道德经》春秋时代所写却有不自然之处。然而,这不必归结为老子真实存在的否定。现存的《老子道德经》没有忠实地传达出原作《老子道德经》。

 

一直以来,作为《老子道德经》的文本,据说是由汉的河上公注释的,河上公注本被使用,这书实际上是由东晋的葛洪注释的,相当于后世的写本。不知道这抄本传到了哪里,甚至有说法认为,由于成立时期新,所以《老子道德经》是魏晋时代捏造的伪书。

 

这种捏造说法是1973年发掘的,西汉时代初期的坟丘,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马王帛书《老子》而被否定。马王帛书《老子》与河上公注《老子》排列略有不同,如上篇和下篇相反,但各章的内容并没有太大差异。此外,1993年,战国时代中期的陵墓、郭店一号楚墓中,发现了相当于现行《老子道德经》2/5分量的文字竹简三组(甲本、乙本、丙本)。甲本、乙本、丙本被视为分别抄写,除第64章下段外,无重复[5]。

 

根据这些新出土资料,《老子道德经》至少在战国时代中期,其内容的一部分已经完成了。当然,虽然不能以此来证明《史记》的老子传,但在春秋时代,老聃人物真实存在,写下了今天流传的《老子道德经》的大部分,传承比起以前可信度大大增加。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老子像(清源山石雕像)


那么,作为疑古依据之处是,马王帛书《老子》和郭店楚简《老子》,是怎样的呢?

 

第18章,马王帛书《老子》写道:“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与河上公注《老子》不同,加了“安”字。这郭店楚简《老子》也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这是“如果大路被废弃了,为什么会有仁义”这样的反语表达,这些抄本的句子针对“仁义”、“智慧”、“孝慈”,河上公注《老子》的评价完全相反。河上公注《老子》中是“忠臣”,马王帛书《老子》中是“贞臣”,郭店楚简《老子》中是“正臣”,但都是积极的意思。

 

关于第19章,马王帛书《老子》与河上公注《老子》相同,但在郭店楚简《老子》中,“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虑,民复孝慈,代替可以解释儒教的仁义批判“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代入文言文意思是“舍弃谎言和虚假的心,百姓恢复朴素的孝慈之心”。

 

总之,战国时代的抄本郭店楚简《老子》中,没有批评儒教仁义的文言,仁义这个词反而用在好的意思上。因此,《老子道德经》本来就不是把儒家视为对手的书,而是与孔子思想独立写下的书,后来道教与儒教的对立关系到了表面化,进行了反儒教的篡改,疑古派的等人,以此为依据将《老子道德经》视为伪书,接近真相。

 

2.道是什么

 

道是,老子,或者一般来说,是理解道家和道教最重要的概念,这也是最复杂的概念。《老子道德经》在开头,关于道如下所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只读这第一章,也不知道是什么。然而,第六章给道赋予了更具体的形象。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类似的句子在《列子》天瑞篇开篇引用了“黄帝书曰”。所以,这件事,可以认为不是老子的原创,而是从黄帝书转载的。黄帝书被认为是古佚书,但在马王帛书《老子》出土的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了黄帝书之一《黄帝四经》。黄帝是神话传说时代的帝王,很可能不存在,所以《黄帝四经》应该是自称黄帝的道家写的。《黄帝四经》和《老子道德经》的思想,统称为黄老思想,从战国时代到汉初流行。

 

即使第六章不是老子的原创,这里的具体描写也有助于理解老子抽象的道的概念。“谷神”的“谷”代表女性生殖器的形状,“玄牝之门”相当于阴门。玄”是“幽玄”的意思,本来就是“红黑”的意思,暗示着女性生殖器的颜色。所以,可以明白,道是连接子宫和外界的道,也就是以阴道为原型。就像人类从阴道中出生一样,万物都是从看不见的阴道中不断产生,宇宙论是道家思想的前提。

 

中国成都市的佛教寺院青羊宫壁画上描绘的老子诞生图


郭店楚简《老子》丙本中包含了现行《老子》中不包括的竹简,以“太一,不生水”开篇开始,所以被命名为《太一生水》。“太一”是“大一者”的意思,这大一人生水,仿佛是那水创造万物的塔勒斯的宇宙生成论。这水可以解释为羊水。

 

这种宇宙生成论是基于前文明社会广为流传的地母神崇拜。在地母神崇拜中,有生命死亡后,通过阴道回归地母神子宫的思想,在《老子道德经》中,也能找到相应的想法。

 

“致虚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是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言:“含徳之厚,比於赤子,称赞无欲无心的婴儿,从这里可以说,老子有回归胎内的愿望。不仅如此,老子不会积极的谈论异界(胎内),通往异界的通路,甚至道是无,本来也没有名字,所以老子的道,可以说是男根化了。

 

3.道家的思想意义是?

 

孔子和老子是儒家和道家的代表思想家,也是儒教和道教中国发源的两大宗教的教祖。儒教和道教是父权宗教和母权宗教的意思,是阳和阴的关系。

 

孔子是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出现的思想家,儒教是以天为父的父权宗教。其功能在阉割中,让母自然的从属于人类自立、文明化。对此,老子的思想是母权宗教的,拒绝文明化回归胎内的思想。作为思想的中心概念的道,指的是男根,为了胎内回归的通道。

 

一般来说,母权宗教先于父权宗教,从这一点来看,老子的思想也比孔子的思想更悠久。所以,老子比孔子年长《史记》的记述也不一定是错的吧。尽管如此,拒绝语言人为的秩序化的老子思想,其本身被语言秩序化,这是自我矛盾的。《老子道德经》作为反儒教理论流传,受到反儒教的修改,可能是因为老子的思想无为自然的否定、仅仅否定儒教的形式,由于言论应该被对自化的思想吧。


2009年9月11日2021年7月11日

Posted by 永井俊哉


原文https://www.nagaitoshiya.com/ja/2009/laozi-daodejing-taoism/

*个人翻译 仅供参考 点赞投币 精彩更多


老子的道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