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术家 | “涂鸦是破坏公务的行为,但Banksy除外”

2023-02-17 18:30 作者:看展sohu  | 我要投稿

“墙是个很大的武器,它是你可以拿来打击或是触动某人的,是最下流的武器之一。”

“我不相信你们这些傻瓜,真的会买这幅画”——名画《Space Girl and Bird》的标题,该画在伯明翰以57.5万美元卖出去。


(假设你在拍卖场看见这幅画,你觉得它值多少钱?)
(现在呢?)


一、一场闹剧,让一幅涂鸦作品三年翻20倍

说到街头涂鸦,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你不一定认识某个涂鸦者,但你一定见过甚至合影过。

更有趣的是,2018年10月一幅涂鸦艺术作品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万英镑成交,但就在落锤的那一刻,有人启动了事先藏在画框中的碎纸机,这副刚“成交”的画,被当场粉碎(只粉碎了一半)。

这副画的作者就是今天的主人公——神秘的街头艺术家班克斯(Banksy) ,更有意思的是,粉碎那幅画的人,就是Banksy本人。


Banksy自己表示,粉碎一半不是本意,是机器出现了问题。而就是这样一幅被粉碎一半的画,在三年后,也就是2021年的10月,竟然以翻了将近20倍的价格2540万美元被出售了。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开始疑惑了,反正小编本人,在了解到这里的时候,是相当疑惑了。


二、Banksy到底是谁?

Banksy是一位街头艺术家,前面我们提到过一个词“神秘”,这体现在Banksy一个从来没有露过脸的艺术家,或者说见过他的人也都会守口如瓶。

听起来是不是已经把神秘感拉满了,但其实换个思路,露脸有什么意义呢?一脱面具发现“欸~和蜘蛛侠一样,什么都不是”,还不如不露脸来得有噱头。

当然,不露脸也不光是为了制造神秘感,主要还是因为他从事的职业是违法的!露脸是真的有可能被逮捕。

现在我们要说到的就是Banksy的职业了——街头艺术家。“街头艺术家”的前身就是“涂鸦艺术家”。不要小瞧了这一字之差,它代表了,你到底是一个违法乱纪的小流氓,还是一个受资本追捧的大艺术家。

我们先简单的说一下“涂鸦”,涂鸦是20世纪70年代(1970s)开始流行的,它始于美国费城和纽约的贫民窟。但早期的涂鸦更像是在公共场所写“到此一游”。说艺术还是有点恭维了,不过区别一下的话,就是涂鸦者们会设计一下自己的签名。这种涂鸦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城市市中心的地铁、广告牌和建筑表面。

为什么说不能完全称之为艺术呢?

就是因为绝大部分的涂鸦是不具美感的、混乱的、纯粹靠荷尔蒙驱动的乱涂乱画,但是在年轻人的眼里,这些涂鸦的人象征了有种、前卫和酷。抛开对错,这确实是非常刺激的行为,因为它是违法的,为了不被当场逮捕,作画要快,图像简洁且有辨识度,迅速完成后,立即撤离现场,整个过程充满了肾上腺素带来的刺激。话说回来“艺术的本 质”不也是热情驱动和打破常规吗?

三、“涂鸦是破坏公务的行为,但Banksy除外”

了解完涂鸦,我们再说到,为什么Banksy会脱颖而出呢?

因为涂鸦还有一个很重要点,就是“胆子”大,也就是选择涂鸦的地方。Banksy的涂鸦可不是在哪个犄角旮旯,而是在公交车站之类的,显眼的公共场所。

早期Banksy的涂鸦也是一些类似“到此一游”的签名,但逐渐的,它也不满足于此了,他的画开始变得有内涵,有讽刺时政的,有反战题材的,也有俏皮搞笑的,他的涂鸦含有一种存粹的英国式的幽默,就是要转个弯才能反应过来的会心一笑。

但毕竟涂鸦是违法的,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绘画,后来Banksy改用了模板作画。

Banksy声称令他改用模板的契机,是一次为了逃避警察追捕而躲在垃圾车底时,他注意到车体上由模板刷上的数字编号。当他理解模板可以大幅缩减制作时间后,便决定完全改为使用模板创作艺术。自从全面用上模板技术,很快地他便更广泛的获得周遭布里斯托(Bristol, England)和伦敦(London, England)艺术圈的关注。

甚至于之后在废弃的工厂举办个展的时候,人满为患,还有好莱坞明星慕名而来,其画作的价值也是噌噌往上长。

作为街头艺术家的Banksy打破了涂鸦艺术家只能“隐退”“成为供应商”以及“进军艺术节”三选一的局面,他甚至根本没有在这三条路上选,他创造了新的路,也就是自己搞展览,让这个吃力不讨好(不赚钱还违法)的事情变成了一件可以养家糊口的“事业”。

甚至西方世界有了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涂鸦是破坏公务的行为,但Banksy除外”,所以出现了有业主把墙卸下来,送去拍卖行。

这显然违反了涂鸦的根本原则(涂鸦就该出现在街头而不是橱窗里),Banksy自己也非常讨厌这样的行为,他会在社交网络上嘲讽那些买他作品的人“我不相信你们这些傻瓜,真的会买这幅画”。

所以粉碎一幅即将成交的画似乎也是一个合理的举动了。

四、这个有些无趣的世界,需要一些“风浪”

在这之后Banksy还在不停作妖,竟然向各大艺术馆和博物馆发起了“挑战”,就是趁人不注意,把自己的恶搞作品贴在经典的杰作旁边。

这种像孩童一般的“恶作剧”比起某些环保组织的行为可以说是相当能接受了,甚至说能在艺术馆和博物馆这种严肃的场合下,让人会心一笑,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

天赋和幽默感到底还是属于少数人的。

2003 年英国泰特美术馆,Banksy趁四下无人把自己“作”的一幅画粘在一件名作旁(以挑战“艺术权威的虚伪”)。没有一个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任何问题,直到他本人爆料。同样被恶搞若干日才反应过来的,还有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


从14岁开始涂鸦至今,Banksy从未在公众面前公开过自己的身份、长相,他却在英美家喻户晓。

甚至他在全世界许多著名城市的街道上像游击队员一样神出鬼没,留下各种讽刺涂鸦,把整个世界狠狠地嘲弄了一遍,时代杂志还把他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是《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露脸的)


今年才40几的他,小编本人真是狠狠期待住了,在这个互联网喧嚣的全球语境下(大家都在网上发泄情绪和不满),Banksy还能以怎样的“表达方式”翻出什么样的浪花。

END


艺术家 | “涂鸦是破坏公务的行为,但Banksy除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