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入思考——关于自信

2023-06-16 01:20 作者:蓝囧  | 我要投稿

其实这篇文章还和以前一样,并不晦涩难懂,也没有什么特别多的官方式话语,主打一个口语化闲聊,甚至没啥逻辑,想到哪里,就说到那里。

实话实说,网上冲浪的越多,见到的怪人也越多。而我发现自从疫情之后,就冒出来一些网友确实失去了自信,这些自信是对于公信力的、对国家的或者是对我们制度失去了自信,今天我恰好遇到了一位这样的网友,所以想深入的说说看。

首先这一片段是二十大的原文: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日益显现;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严重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民生保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不完善、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香港、澳门落实“一国两制”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国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等等。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至少您还是愿意读下去的,但我个人建议还是将整个二十大报告读一遍。为什么?因为要保持独立思考、谦虚谨慎。万一我别有用心改了什么呢?万一截取文章意思变了呢?这就成了断章取义。所以大家最好自己去找找,这个片段在哪里,我这样截出来意思有没有太大的变化。

质疑精神很重要,可如果光是质疑不去求证,那又有些愚蠢。这样容易滋生怀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这位网友和我观点有分歧,他相对来说不是很自信(当然肯定不是对自己,这个判断不了),而我却还是比较自信的。他认为教员走了之后就变了,我觉得很奇怪,具体哪里变了,变了什么、变了多少、可信度有几分?难道从长辈那里、社会实践那里体会到的进步还不够多吗?我们能上网、吹空调这种最贴身的改变怎么忽略掉了呢?不过,确实有些问题我们社会是需要重视的,比如不发后续的媒体、男女对立的一些实例、一些奇葩的梗破圈过快产生恶劣影响、手游玩家搞对立,总之本质都是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虽然但是,我个人认为都是小风浪而已,冲浪冲多了就信息茧房了,看啥推荐啥。以前也有,现在多少还是有,这不是很正常么。

媒体更倾向于报道吸引眼球的事件,你见过正常的新闻被报道多余事故的自媒体么?很少。

因为正常的事儿没人看,没意思,吃不到流量。比如我早上吃了番茄炒蛋,几点学习几点玩游戏,去医院检查完没事儿,可这种事情不报道啊,或者说极少报道。

多去三次元逛逛,网上冲浪别冲傻冲晕了。可悲可叹啊!

还有,过分享乐、一些年轻人躺平摆烂过度(不是适度休息的那种),在这里点名批评某些大学生,上学每一天过得和放寒暑假一样,那不如退学去搞搞社会实践算了,整个就一混子行为。

混子,东北话好像应该叫二流子了,一般意思就是好吃懒做,什么都等着天上掉下来,有一点小混混。人不一定坏,但浑水摸鱼是真的混,这些确实是我在学校期间亲眼所见——一些大学生娱乐过度,四年学了个屁,态度、素质又不好,b事儿又特别多,很难讨人喜欢。

为什么有些网友会失去自信呢?我简单的思考一段时间,思考出下面的一些东西:

1、首先不能排除对面是带节奏的,因为这年头开小号的人多了去了,还有发泄的、跟风从众的行为,我起初以为反思和自我反思是小学生就会做的事情,应该人人都会吧?其实并不是。

2、发展不平衡。这个很容易体会到,但凡你多和同龄人接触,稍微参加一些饭局,稍微经历一些事情就会知道了。比如我认识一个网友自称往游戏里投入十几万(疑似还没工作的小孩),还有我的一个亲戚领低保,光这个对比就可以看出来了。差距太大了。

还有前几年一爽208w、范冰冰逃税,其实大家很容易就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确实比人和狗还大!逗鱼时刻的话用在这里还真不是一句玩笑,我是认真的。既见过清贫的家庭,又见过相对富裕的家庭,才能做出真实的对比。而且对比必须是多次的,毕竟做实验也要防止偶然性啊。

文娱有些过剩了,我做出这样武断的结论,不知道对不对。量多,质很难说,至少春晚我觉得还是以前好。

说的直白点,文娱的钱不如多分点给科技、生态环境等等,给更多脚踏实地的人,尤其是工人和农民们。除了钱,加班也不能太严重,不过我个人是不反感适度加班的。

我对于文娱方面的浅薄看法,确实很幼稚,但保证真实、发自内心。

3、疫情冲击。这个主要谈谈经济方面,我不学经济,只懂一点点,所以说的肯定不太好。我的一位恩师,他对经济状况和我国国防、军事方面的总体情况表示担忧,总结来说就是,可能要打仗了。

最后一点我不完全否认,毕竟新的《征兵工作条例》里面写着“聚焦备战打仗”,新增的。我想就算对社会两耳不闻的人,如果去搜一搜这个条例以及旧的条例,对比一下,应该也能看出一些东西来。不管怎么说,我倒是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台湾尽早回归祖国怀抱。我希望“大的”尽快来,不过心里也清楚急不得。

这位恩师还说他学校的一些老师或者领导,他们子女送到国外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忽然说这个话题,单纯的国外镀个金有可能,也有可能是失去了自信,还有可能就是单纯的出去玩......我向来不喜欢恶意揣测别人,但是出国真的不能说明啥(我也出过七天),要看出国的人几十年后在干什么,对祖国和工作、生活都是啥态度。

还有几位叔对现阶段的经济不看好,应该属于偏悲观的态度。但毕竟人家社会经验更多,虽然只是在某一领域工作,对国家了解不够深入;但至少人家实践过,而且我也不认为在饭局上几个叔叔会说谎话。

确实有老板难做生意的,也有打工人倍感劳累的,因为我确实认识他们本人,这也要感谢我父亲带我过去聊天。经过浅薄的家庭“会议”后,我和父亲都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疫情,疫情不但带走一部分人的性命,还带走很多工作时间和机会,这是事实。不是所有家庭都有充足的储蓄可以消耗;不是所有职业都能居家办公,领工资很轻松的。

所以但凡有一丁点儿辩证思维,都不会怒喷放开政策,除非......这个大家自由发挥吧,我觉得应该和我的想法差不多,可以填的理由很容易想到。

这个“家庭会议”只是调侃,更多的是闲聊,毕竟我家还是很有人情味儿的,我觉得这很好。一回来就捧着个手机、各忙各的,一句话都不说甚至经常吵架,这就不算真正幸福的家庭。如果满分幸福是10,我给我家打分8.5分。

其实饭局,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得看具体的人和圈子。我眼中的饭局,主要是从长辈的视角了解社会,吃是次要的(能饱就行)。因为男性长辈,在饭桌上一般都没有闷头干吃的,干吃、经常玩手机那种一般都是孩子。女性长辈也会聊一些生活的为主,但是一般不涉及太深的话题,这是我二十多年的感受,不知道各位网友的圈子、从小到大经历的饭局是什么样的。

就算没经历过,和同学一起吃饭,其实也算是简单的饭局。

社会实践吗,不一定非得是志愿、到处打工、学校学习这些常见行为,有时候饭桌上大人带一带,别光吃得听一听,你能听到很多东西。但是真假、利弊需要你自己判断,说实话这个饭桌上我从小到大吃下来,收获挺多的。我们生活的社会很少有非黑即白的,可能灰色居多,偏白或者偏黑而已,也没见到过什么纯黑纯白,毕竟大家都是过客,不可能深入所有人的内心,咱又不是三体人。


我个人是更倾向于第三点,也就是疫情冲击导致的部分人不自信。我认为疫情带来的影响要恢复是需要较长的时间的,而影响的肯定不止经济一方面,这是对全世界出的一份考卷,甚至每个社区、每个家庭考卷都不一样,这确实不太公平。

可我又一想,每个人身体情况、家庭情况不一样,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自己作出来的问题,能光埋怨考卷么?这我不好说,但是确实我亲戚的一些同事说,有的新闻统计出来的数字,确实不太靠谱。

但我也没好意思问那同事口中的数字是哪个新闻,失误了,我没做到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大概是今年年初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刚刚放开。

我还是衷心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够自信,但也不要太自负了,不要太被物质因素所裹挟(尤其是家庭没什么压力的时候)。



深入思考——关于自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