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健”,又哪来的“美”?

首发于公众号:健身小食堂
看完这个系列的前面四篇推文,可能读者老爷们已经发现,老杨似乎对健美并没太多好感。
你的感觉是对的,从前面咱们反复强调的健美练法那些坑,你应该就能看出来,
这些坑我都实实在在趟过!
我从13年开始健身,彼时信息尚不发达,网上能搜到的关于健身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健美体系那一套,
包括我们一起练的小伙伴,大家也都是这么,周一胸,周二背,周三腿,
每次练完这些,还要艹一轮腹肌,艹的死去活来,
那时候,我被所谓的“形体美”蒙蔽了双眼,想法非常简单:
健身要是不为身材,没腹肌,没线条,那你练个JB?
你说这么练,没效果吗?
当然不会,一年半以后,我腹肌有了,线条也有了,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哇这就是我想要的身材!
那么,你注意到我那奥赛级别的头围,它和躯干的比例没有?

而且,你不知道的是,到了第二年,第三年,
我还是这样,没有丝毫变化,
哥哥们,这时我心里就开始慌了啊!
是不是练的还不够刻苦?
那就再加量!
一顿训练猛如虎,回头一看原地杵,
结果就是练完几天都缓不过来,干啥啥不得劲,工作生活都受影响,
同时,为了保住线条,饮食上我也一直非常苛刻,免疫力也十分低下,经常感冒生病。
就这样到了第三年,还是没有什么进步的时候,我就感觉要崩溃,打鸡血都打不下去了。
就是从这个时候,我开始反思这套训练理念本身,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后来,我偶然看到一句话,这句话以往也出现在我的文章中很多次:
人类审美的基石,是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豁然开朗!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肌肉是美,线条是美?
因为在我们潜意识里会默认,肌肉和线条,是一具健康的,运动能力上佳的身体,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和特征,
一旦你有肌肉和线条,我们就默认,它的主人,是健康的,运动能力上佳的,
所以我们觉得它美!
而健美和健体,把注意力全部只放在肌肉和线条本身,这是本末倒置了。
打个比方,你上学时学习好,知识掌握的牢固(身体健康+运动表现),那么考试分数,自然就高(肌肉+线条),
现在你把注意力放在,不惜一切手段考个高分,哪怕是作弊,至于平时怎么学,你不管,
这在初期,见效十分显著,毕竟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和力气,就能让分数提高,非常诱人是不是?
这也是为什么,但凡一个新人说我想学健身,教练几乎100%要拉他去练健美,原因很简单,见效快!几组下来,
肌肉有发力感了吗?
有了有了,都烧起来了!
腹肌硬了吗?
硬了硬了,硬的恨不得我艹我自己!
这就像辟邪剑谱,初期效果惊人,但根基不牢,后患无穷,
这难道是正途吗?
想要拥有好看的体形,是不是就只能用健美的方式去练?
当然不是!
最近的奥运会,吕小军,

苏炳添,

还有冷门的皮划艇,

你能说,他们的体形不美吗?
难道他们都是在用健美的思路和方法去练?
对于业余健身爱好者来说,尤其如此,
你追求形体美并没有错,但是要记住:
是因为你的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提升了,自然而然产生了形体更美的结果,
而不是说,只要我的形体更美,那么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就自然一起提升了,
不是这样子的,这个因果关系就错了。
毕竟,你有没有听说过,
有哪位健美健体选手,是以身体健康,运动能力爆表而闻名于世的?
其实在健美发展的古早年代,它还是契合这个逻辑的,只是随着它的发展,特别是合成类固醇被发明以后,越来越走向偏门,
我这里有一些珍贵的,各个年代健美选手的照片,从中可以一窥它的发展轨迹: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健美的发展路线,不是越来越“美”,而是越来越巨大夸张,也远离了“Bodybuilding”身体建设的本质,转向单纯的“肌肉建设”,
路子越走越窄,越脱离大众审美。
尤其是现代竞技健美,可以认为,它已经是一项基于药物的比拼,它所有的训练思路和手段,都无法脱离药物去谈,
那么,这些训练方法,对自然训练者而言,已经没有了参考价值,毕竟他们体内的睾酮水平,超过你十倍二十倍,你怎么学得了?
我写这个系列,目的并不是为了打倒现代健美,我没这个兴趣,也没那么大能量,
它作为一个项目,能够满足一些爱好者的需求,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你如果觉得,老杨你说的不对,我就觉得这是美,
这也没问题,
你练你的,我练我的,大家各取所需。
但现在,健美的影响力太大了,而众多的从业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一谈健身,就有意无意引导大家,默认就是去练健美,
这是有问题的。
再强调一次:
健身健身,健排第一位,
它不是健美,或者说,远远不止是健美。
如果更广大的爱好者,能够通过我这个系列,重新梳理健身这件事情,它背后的逻辑,哪怕只有一位读者,因此而树立了一个,更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健身理念,
我觉得就值了。
本系列全文完,感谢阅读,如能三连,感谢之至!
如有兴趣查阅这个系列完整的前四篇,欢迎关注公众号:健身小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