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营销号的笔下,游戏玩家活在一个和现实不同的平行宇宙

2020-04-08 10:16 作者:BB姬Studio  | 我要投稿

春希丨文

在营销号的世界里,游戏玩家们仿佛活在一个平行时空。

这里的《守望先锋》是一款彻头彻尾的骗氪游戏,走的不再是“买断+皮肤内购”的良心模式。

它按照氪金程度将玩家划分成三六九等,逼得“玩家”写下文章:你们在《守望先锋》买的第一个英雄是什么?

谈起攒钱买英雄的经历,这位玩家描述地情感丰富、细节生动:出柜角色“士兵76”是新手玩家唯一的初始英雄,而为了在战场上使用加血棒,玩家还要先花钱购买道具,但好在价格不贵。

不仅如此,这回《守望先锋》的养成系统还深得EA精髓,表面上“以氪代肝”,但实际体验下来却是“不得不氪”。

只要你花了钱,玩家手中的士兵76不止能出柜,还能变性,摇身一变点出医学天赋,晋升为一名有奶有位移的强力辅助。

虽然我知道,现实中,《守望先锋》的角色们在编剧“政治正确”的迫害下轮番上演着各种惊为天人的操作。

但即便如是身经百战,这些英雄们在营销号的笔下恐怕也撑不过几个回合。

在官方漫画中出柜的猎空

改变不止在《守望先锋》中发生。另一款在《动森》之前就成功出圈,在网上掀起过一阵“逃离时代”、回归慢节奏生活浪潮的游戏《旅行青蛙》也不幸中枪。

当玩家纷纷在蛙儿子的旅行日记中寻回生活的盼头时,一张蛙儿子被车辆碾过的图片却在各大社交平台到处流传。

看着蛙儿子四肢摊开的尸体上细密的轮胎压痕,冲着轻度、休闲特质入坑的玩家自然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结局,难免感到一阵心如刀割。

不过事后证实,这又是一个活在营销号世界里的传说。

《旅行青蛙》并没有结局,只要手机里的存档不坏,蛙儿子能比任何游戏都活得坚挺。

但澄清归澄清,长久以来,营销号对玩家们的误导与伤害,可谓是日积月累,天下苦营销号久矣。

无论在微博、知乎还是NGA等游戏论坛,检索“营销号”一词,出来的相关讨论基本是三句不离优美的问候。

不过说起来,让我们先明确一点,营销号到底是什么?

本质上说,“营销号”是一个中性词,毕竟赚钱这事,不寒碜。

更何况有钱拿,是对内容创作者最直接而有效的激励。好的内容往更赚钱的平台集中,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合情合理。

但就在围绕钱的过程中,许多营销号忽视了内容本身“创作”、“分享”的目的,将天平向流量一方倾斜。

由此产生的低质量、以至于令人迷惑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污染了平台为读者提供的信息。时间一久,“营销号”就不免和“垃圾信息”挂上了钩。

要说如今有谁没被这些信息侵扰过,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比如点开一些短视频平台,搜索《GTA5》相关视频涌出来的满眼都是“遨游中国”。而最让人感到蒙圈的是,这些《GTA5》的视频经常被贴上“手机游戏”的标签。

我知道现在Steam游戏能在手机上串流,但这和我理解的“手机游戏”好像还是有点不同?

“信息差”是这些创作者的立足之本。不只《GTA5》,在“遨游中国”的标签下,只要是既视感与开放世界有关、能体现高自由度的游戏,比如《正当防卫4》和打过MOD的《欧洲卡车模拟》,都能划归到“手机 电脑 都可以玩”的行列,唯一的要求就是点赞+关注。

这当然是不折不扣的标题党。不过说实话,这类创作者相对还是比较良心,至少本本分分地展示了游戏内容,片段也经过精挑细选。不了解游戏的小白也能从中感受到3A大作带来的感官冲击。

要知道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即使是一些与游戏毫无关联的“营销号”,也会趁热在微博上使用Steam的标签。

Steam在国区的每一次网络波动,继而引发热议,都意味着又到了万物皆可游戏的时候。

强行挂上实时热度靠前的#Steam崩了#标签

但硬蹭热点仍不是最尬的。对于身为游戏小白的创作者来说,游戏里各种绕来绕去的名称则是一把高悬在头顶的利剑。

比如将《狂战传说》的贝姐与《猎天使魔女》的贝姐混为一谈,诚然两者都很性感,但营销号到处复制拼贴的复读机本质还是暴露无疑。

于是久而久之,受到这些营销号内容的冲击,在各大搜索引擎以及社交平台浸淫多年的玩家们,无论翻新闻还是查攻略,都已经基本自带一种智能识别营销号的敏感体质。

尤其当看到点开的新闻页面平台是“百家号”,这份敏感更会瞬间上升到极致,因为你接下来或许就要浪费30秒的人生。

不过,既然当下的网络环境决定了玩家无法抵御营销号的冲击,那么随遇而安,就成了另一种选择。

在B站上,有些UP主干脆黑到深处就是粉,选择模仿营销号的风格,有样学样地做起了工业流水线味儿的科普视频,一时在B站掀起了“营销号”的反讽浪潮。

播放量相当可观

作者们深谙营销号之道,第一步,先要找个够味的BGM。

比如《Trip》标配“近日有一名外国小哥……”;有《Seve》的地方就有液压机和曼妥思兑可乐;电音《Hello》则与生活小妙招影形不离。

篡改人物身份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操作。无论年龄多大身处何地,男的一律叫小伙,做实验的叫老外,用料奢华比如一亿颗水宝宝的叫土豪。

而为了渲染一个高逼格的背景,“众所周知、当今社会、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的华丽辞藻一定不能少。总之,事态必须要夸张,数据无关乎真假,要能从个体行为上升到宏观行为。

网友总结的营销号高频词汇

于是最终的成品,《死亡搁浅》的弩哥被剥夺了国籍,化身一名“韩国小哥”,再加上软件合成的字正腔圆的特殊口音,内味实在太冲,一听就知道是老营销号了:

不过话说回来,实际上,当我第一次在手机上刷出低质量营销号视频的时候,它给我的感受其实是声情并茂、制作用心。

从抓取用户吸引力的角度来说,这类视频确实有一定可取之处。但看得多了,发现大家都是一样的套路,时间一长就自然而然地腻了。

更遑论如今还有一类纯粹强奸智商的营销号流派,以至于你分不清拍视频的人和你究竟谁占领了智商的高地,是你把他当傻子看,还是他把你当傻子耍:

这年头,我们就只想在网上好好看一看游戏新闻,怎么就那么难呢?

-END-

戳这里→BB姬←关注我们吧~                                      

高产不易,希望大家能够点击收藏〒▽〒支持一下我们。                                

(o゚▽゚)o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当然,如果可以收藏、硬币、推荐三连就更好啦(`・ω・´) 

在营销号的笔下,游戏玩家活在一个和现实不同的平行宇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