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杜斌简介
关注小编每天分享一位名医简介,今天主人公叫杜斌。
杜斌,男,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 ,内科ICU主任,主任医师,1994年7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任住院医师,2004年创建内科MICU专科并担任专科主任职务。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社会职务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2003年以来,多次参与国内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人感染猪链球菌,H5N1禽流感,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H1N1甲型流感,玉树地震,雅安地震,H7N9禽流感等)的医疗救治工作,并多次获得嘉奖。同时,作为(并列)第一作者,积极总结甲型流感H1N1 (BMC Infect Dis 2010 & 2011, PLoS One 2012)以及新型禽流感H7N9 (N Engl J Med 2013)的救治经验,并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重症流感肺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
成立中国危重病医学临床试验协作组(CCCCTG),打造国内多中心临床科研平台 杜斌教授倡议成立了由17省市24家三级医院ICU组成的CCCCTG,这是国内重症医学领域唯一符合国际临床试验规范的协作组织。依托这一临床科研平台,内科ICU以及多中心科研团队已完成多项临床研究课题。在既往临床科研工作的基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行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上,继续以全身性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全身性感染临床流行病学、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及急性肾损伤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至今以CCCCTG名义发表论著5篇(IF 18)、综述1篇(IF 4.93)和述评2篇(IF 7.53),参与编写英文书籍1章。CCCCTG这一临床研究平台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代表中国加入了急性病研究者国际论坛(InFACT)、国际严重急性呼吸道和新发感染协会(ISARIC)以及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全球研究(IC-GLOSSARI)等国际临床研究协作组织。

抗疫事迹
2020年2月4日晚,北京协和医院在武汉负责的重症病房刚刚启用,就收治了18名危重症患者。第一位转入患者呼吸极度困难,血氧饱和度仅50%,必须马上进行气管插管,而此时病房的三级防护装备尚未配齐,暴露风险极高。
“我是主任,必须上。”杜斌没有犹豫,也没有丝毫退缩。凭借丰富的经验,他成功为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患者病情得以缓解。
武汉抗疫最吃紧的时候,杜斌每天奔波于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各家医院之间,最多一天去了5家医院。指导抢救危重症患者、为呼吸机调整指标参数、为病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等,他都尽全力亲力亲为。
在与病毒的遭遇战中,杜斌和团队总结出早期气管插管、积极吸痰、俯卧位通气等治疗原则并迅速推广。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越来越低,好转率不断提升。
“作为医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永恒的初心。”杜斌说。
2022年9月,担任央视 新闻《中国UP!》奋斗季演讲嘉宾。
人物成就
杜斌先后进行过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医院获得性血行性感染等系列研究。其中有关限制抗生素使用降低耐药细菌感染的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发表在2003年的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上。该课题于2001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并于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他在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被选为国际亚太危重病医学协会秘书长。
获奖记录
2020年3月,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0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0年8月,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
2020年9月8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020年11月17日,荣获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授予的“湖北抗疫一线优秀社员”称号。
2022年9月,入选2022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者公示名单。
社会活动
2022年2月2日,杜斌作为火炬手参加北京冬奥会火炬在首钢园的传递。
擅长领域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多种危重病的治疗。
小媒体的热门爆炸话题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责编:王彦超)
免责声明: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