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电子游戏指南/如何把游戏安利给家人

前言
Niko Partners近日发布了《中国游戏玩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玩家地理位置、性别、年龄、行为等进行了统计。 报告显示,中国游戏玩家规模达到7.2亿,约占中国总人口的51.3%,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2019年,这一比例为48.9%,2016年为40.5%,2014年为29.7%。 作为对比,美国人口中有65%玩游戏。
换句话说,大部分人对游戏没什么概念,再算上如今种类繁多、玩法各不同的电子游戏市场,身边能有个懂游戏的“知己”,更是难上加难了……但在漫长的生活里,娱乐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从最初的读读报纸,到了如今互联网百花齐放,网络上走马观花也好,下马看花也罢,总是存在着巨量信息,这些信息无形中对老年人们造成负担,忙碌了一生的他们,不在清净中安度晚年,却日夜听着抖音、小红书等——噪声。
比如我的爷爷,他喜欢钓鱼。以前总是骑着电瓶车四处游山玩水,仿佛车子就是他的火箭。但自从有了手机,就总是望着营销号里转瞬即逝的“火箭人生”,忘记了曾经的热情。
直到我在网上看到,有个人的父亲退休后,最爱的就是钓鱼游戏……

一:确定自己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然后选一台游戏机
首先,游戏分了两大类,一类是“爽文”,一类是静下心来看的“电影”。
如何确定自己是哪一类玩家呢?这里有个小妙招:
如果你已经有一门爱好,比如钓鱼,那你很可能会喜欢玩起来畅快的游戏(当然,这类游戏有快有慢,既可以骑摩托狂飙,也可以慢慢钓鱼)。例如超级马里奥(爽快)、动物森友会(成就感)。
如果你原本就对“故事”或“某种艺术”感兴趣,你会想玩有创意的游戏,就像读一首诗,想要进入那个意境(在这个领域,小岛秀夫是最顶尖的一个)。你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游戏”“艺术家”这两个关键词,找到几个大牌游戏;或者找一些独立制作者做的小游戏,他们也会把游戏当做一门新的艺术来对待。
……经过一番考量,你已经明白了自己是哪种玩家,随后就得为自己找一台游戏设备了。
电脑、游戏主机、掌上游戏机(掌机),其实选哪种都可以,但有两个重要原则:
1.一定要先看好一款感兴趣的游戏,再买对应的游戏设备。游戏厂商不会给所有游戏设备都做一个版本,有些游戏换一个设备是玩不到的。
2.固定设备,还是移动设备?依据你的生活习惯来决定。游戏机会陪伴玩家的日日夜夜,所以,如果你经常在外,最好就买移动设备,方便游玩。
(电脑的体验不如专业游戏机,但包含的游戏数量最多,游戏画面最强。甚至有厂家做了“电脑掌机”,拿在手上就可以玩,其中代表是Steam Deck。这种掌机既有电脑强大的性能,又可以带出门玩,回家了插电视玩。)
找游戏的小技巧
得益于制作游戏的高昂成本,大部分情况下,你无法通过宣传片,或专业机构打分来判断一款游戏是否好玩。要想知道一款游戏质量硬不硬,正确方法如下:
——看评论区。
无论是在任何论坛、宣传,只要看评论区里那群人讨论的激烈(或有趣)程度,就知道这款游戏有没有意思了。一般而言,如果评论区清一色夸一款游戏,但又夸不到位,就说明这个游戏很垃圾,有品位的人懒得评论。
七分赞赏,两分轻蔑,一分平淡,这才是大多数好游戏的评论区。
二:电子游戏是好奇心的延续,而不是麻痹神经的烟酒
曾有人这么说:
游戏,是为了做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做不了的事。
我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
许多孩子长大了,就变为一成不变的大人。他们的哪部分死了?答案是过去,作为孩子的那部分。捉迷藏是游戏,奔跑是游戏,互相捉弄是游戏……游戏,是柔软的心与世界碰撞后,残存下来的那一份好奇。
“大人们,等你到我这个年龄,你就懂了。”

作者:言帅
封面设计:
责任编辑:白贝齿
参考文献:
《我的脑子》《一夜之间竟开了个小号》《Niko Partners的市场调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