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怎样快速准确写出符合题意大作文

2022-11-24 21:13 作者:中指的申论教室  | 我要投稿

应试议论文与日常议论文写作最大的区别是应试作文有非常针对的材料背景和相对客观的评分要点。这也决定了写应试作文的主观发挥空间有限,需要“功利性”答题。会审题、会联系材料、会精准扣题才是应试写作的核心思路。


应试写作的难度主要集中在:“难立意”,考生经常想不到、想不准出题人的主要意图;“难深入”,除了复述材料或者客观题信息,自己很难有挖掘提炼更为深入的观点。这些都需要通过读懂出题人给出的题干和材料信息来解决。

(一)审题

解读一下很多考生常出现疑惑和我认为很重要但考生常忽略的题干信息和题目要求:

1、“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这类要求可以直接忽视。非要去理解此类要求的话:所有的大作文写作都必须充分联系给定材料,在此基础上加入的些许现实事例和主观观点及情绪,可以视作联系实际、不拘泥材料。

2、“为题”“为主题”

“为题”是作为题目的意思;“为主题”是作为文章主旨,题目可自拟。

3、“仅限给定材料”

广东省考常见的要求,与“不拘泥于给定材料”的要求恰好相反。在写作时要完全、充分使用材料中的数据、事例、观点,不要使用自己积累的其他内容。

4、“根据(结合)你对材料中划线词句的理解”

材料中的划线句子不能等同于文章主旨去理解,划线句子常是抽象、生动语句,这类语句给出了特定的看待文章主旨的观点、角度或情绪,或是给出破题线索。写作时至少要把对划线词句的理解写在开头和结尾段中。

5、“围绕某要求或某主题写一篇文章”

点明了文章主旨。常与“根据(结合)你对材料中划线词句的理解”一同出现。

例:(2021年江苏A卷)

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7”中“牡丹花大空入目,麦花虽微结成实”这句话内涵的理解,围绕“开学第一课”上对青年干部的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4)篇幅1000字左右。


6、文章风格提示

根据题目要求判断文章偏向策论文或是政论文。具体内容已在大作文政论文、策论文之争 中解读,此处不再赘述。


(二)把握材料

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是最主要的写作途径和内容来源。把握材料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知道并非所有材料都能够作为大作文内容来源,作为大作文内容来源的材料,其重要程度和使用方式也有很大差别。按照材料的重要性和使用的可能性,可分层次:

1、核心材料

孕育出划线词句或文章主旨的材料。可用做言语理解题的思维敏感性去分析思考划线词句或主旨句,理解出题人是如何以何种感情、角度,在什么领域或以什么身份去看待主旨的,又对主旨提出什么建议或观点。

2、大脑材料

最具大局观、政治性的材料。通常出现在全篇材料的开头或结尾部分,常以政策或讲话的形式出现。是材料高度的天花板,决定了文章内容的上限,能够帮助考生更清晰具象理解文章主旨。

3、关键材料

除大脑材料外,客观题没有用到,且与大作文关联度比较高的其他材料。并非每套试卷都有这种材料,但只要出现就需要高度重视,常给我们提供重要思,如单独成为分论点或某分论点中的重要内容。

4、重点材料

客观题重点使用的材料。申论试卷中的绝大部分材料和题目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的,所以客观题对应材料和答案都可以大作文视角再次审视和使用。


(三)大作文框架变型

五段并列式是最常用的写作结构,但并非唯一。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灵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型。常见情况如下:


1、从五段到六段

五段并列式的开头段后可增加一段,成为六段式文章。其本质还是“五段论”,相当于把“开头段”丰满、拆分为两个段落,增加的第二段可以看作“分析段”或“引题段”。这种变型能够帮助扩充字数、强化点题。


分析段:第一段常写“背景+衔接主旨+现状+简要影响意义”。然后专门在第二段中进行深入地、有层次地原因及影响意义分析,然后点明中心论点。这种写法不太推荐,集中分析有可能会抢占分论点段落中的观点表达相关内容。


2、从并列到递进

递进式文章可理解为文章的主体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种思路好想但难写,“是什么”“为什么”这两部分不好驾驭。“怎么做”一般写一段或两段内容,可等同并列式文章中的分论点写作。


3、“A与B”型的多重性

“A与B”型指题干给定的文章主题由两个看似并列且独立的元素组成。近年国考省考类似“A与B”型作文主题反复考察,但要提醒大家不可以把“A与B”型主题的大作文都看作同一类题目,这类主题的写作框架有多种可能性:

(1)只写A、B两个分论点:当在材料观点中A与B同等重要且相互独立时,需要分别作为分论点展开论述。两个分论点的文章,需要至少扩充一个段落,让文章结构更丰满、字数更好凑。常在文章第二段的位置写“分析段”(分析相互关系为主)或“引题段”。


(2)A、B为两个分论点,另扩充出一个分论点:当在材料观点中A与B同等重要且相互独立时,需要分别作为分论点展开论述。除此之外可以另外再写一个分论点作为“辅助”,让文章成为“五段论”。


(3)A为背景铺垫、围绕B展开三个分论点:当材料有明确的观点,A只是基础、铺垫或弱势方,要在其之上实现B。这种情况下,围绕B写分论点,A在开头结尾和各分论点中仅作为背景出现。


(4)A与B捆绑为一个整体后,展开三个分论点:A与B关系粘连,共同作用到各个领域,不能独立分割。这种情况下,可在开头段亮明整体性观点,然后从三个不同角度去论述。(类似上一种情况的处理)



怎样快速准确写出符合题意大作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