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斯:谁遣朝朝入君口

2023-08-29 16:24 作者:柳书尘  | 我要投稿

李斯应该是迄今为止我唯一能共情的历史人物,我尊敬并且仰慕诸葛亮王安石这些人,但我达不到能和他们共情的程度。而李斯不一样,不论是他的“老鼠哲学”还是最后穷途末路时候的“黄犬之叹”,我都能真实地感受到他的心路,他的情感。 那我对李斯是什么样的感情呢?崇敬说不上,批判又太过了。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资格说我同情他,理解他。 所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吧,我对李斯,共情这个词是最恰当的,听上去很可笑,但我总觉得在某一方面,我和他是一类人。 所以我想写写李斯,实际上,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的第一位丞相,李斯的身后事不乏人评说,而我只想以一个历史爱好者的身份,写写我眼里的这个“作茧自缚”的人。 官仓老鼠大如斗 在《史记》里,李斯是伴随着他的老鼠哲学出场的,司马迁对这一点安排得非常好,我们要去理解李斯这个人,老鼠哲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点。 李斯出身不显,布衣出身,年少时候当上了乡里掌管文书的小吏。某一天李斯在吏舍厕中看到一只老鼠,瘦弱不堪,吃厕中不洁之物,一见到人或狗,就慌张逃窜;而他到了仓库里,发现那里的老鼠吃粟米,住大屋子,见到人来也不害怕。 这两种老鼠截然不同的处境极大地刺激了李斯,本就不满于小吏一位的他喟然有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认为,自己若是只安于小吏,就会像厕鼠一样,碌碌半生,寂寂无名,还活在朝不保夕的担忧中,就在这一刻,李斯下定决心要改变命运。 所以年轻的李斯辞去小吏一职,去向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的李斯认为彼时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暗弱,所以他把目光放到了秦国,李斯敏锐地意识到,秦王有一扫六合之心,需要大量人才相助,只有到了秦国,他才有一展抱负的机会。 在向老师辞行时,李斯说了一段话,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李斯发自内心地认为人生在世离不开富贵功名,或许在这里,李斯内心的仓鼠再次爬出来,并化为高官厚禄的影子——李斯终其一生去追求的影子。 见人开仓亦不走 李斯到了秦国之后还是比较顺遂的,先是吕不韦门下舍人,而后一步步被秦王拜为客卿。但正处于人生上升期的李斯旋即遇到一个大问题:韩国奸细郑国的计谋被秦王察觉,秦国宗室大臣于是商议驱逐朝堂上他国门客,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 但李斯显然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地位,所以李斯决定反击,他的反击就是直接向秦王上书。 这篇上书就是后来所说的《谏逐客书》,得益于这篇上书,秦王收回逐客之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文章开头就详尽列举了客卿在前代对于秦国富国强兵的贡献之大,也是为了让秦王知道,如今秦王欲成霸业,同样离不开客卿的助力。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而后李斯巧妙地将秦王重他国宝物而轻人才对比,直言这种做法是轻视怠慢人才的表演,不利于秦国的统一,“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更是直接抓住了秦王想一统六国的心理,让秦王读来感觉李斯全盘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李斯在这里十分巧妙地向秦王表明里自己的忠心:虽不是秦国人,却愿意效忠秦王。可以说彻底打消了秦王的疑虑。 李斯通过自己天才般的说服技巧,不仅成功保住了自己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也使得秦王对他的信任更进一步,他至此进入了人生最为得意的一段时期。 健儿无粮百姓饥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秦王嬴政称帝,拜李斯为相。 李斯成功从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帝国的第二号人物。 正所谓位极人臣,那时候的李斯自己身居相位,长子为三川守,他的儿子们都娶了公主,女儿则都嫁给秦国公子。 在长子李由归家时,李斯为儿子置办的一个接风的家宴,就惹得百官长都前来参加,门庭车骑数以千计,都来献媚讨好炙手可热的李丞相。 这时候的李斯完全实现了年少时的抱负,钟鸣鼎食的富贵,一言九鼎的权势,一呼百应的地位他都拥有了,他早已不是先前朝不保夕的小吏,不是那个苟延残喘的厕鼠,他是秦帝国的丞相,是当年仓中那只食粟米居华屋的仓鼠了。 如此巨大的阶级跃升也让李斯担忧,他从上蔡小吏,变为秦国丞相,对于自己的未来,李斯是这样感叹的:“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但李斯无论如何也不愿放手现今的风光无限,他宁愿溺死在荣华富贵的幻影里,也不愿放弃一丝一毫,对李斯来说,他可以死亡,却不能贫贱。所以,当赵高来找他,并向他提出假称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帝时,李斯犹豫了。 人臣的本分并未让他守住底线,他的犹豫在赵高的那一句“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面前被击碎,先前的顾忌完全被贪欲所取代,李斯做出了那个最终会让他后悔莫及的决定——假托遗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 先前对富贵已极,前途迷茫的担忧,对人臣当恪守本分,尽忠主上的职责,对此时秦国境内“褚衣塞路,囹圄成市”的现状,李斯都选择不管不顾,他不愿去想国内矛盾尖锐的现状,不愿去思考禄位过高的后果,此时此刻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功名不保。 年轻时面对逐客令能够巧言上书,精准预测未来局势的他,如今就像一个莽夫一般,只图可以延续眼前的泼天富贵。 谁遣朝朝入君口 胡亥登基了,但他明显更信任赵高,混迹官场多年的李斯不会看不清这一点。可是李斯说什么也不想离开权力中心,也许他还存着一份侥幸,他认为凭借自己的巧言善辩和劳苦功高,在新帝这里,同样可以取得信任,但他显然错了。 先是李由为郡守的三川之地盗贼猖獗,李斯收到了胡亥的严厉申斥,李斯无比惶恐,却又因重视禄位而上书曲意讨好胡亥。这封上书成功讨好了胡亥,胡亥行事愈发酷烈,乃至苛捐杂税敛财越多者越被视为贤明的官吏。 主上无德,民不聊生,位居宰相的李斯却在这个时候选择讨好皇帝以保全自身富贵。 李斯的讨好只取得了短期的效果,很快,赵高就向胡亥进言,李由勾结盗贼,李斯功高盖主。 这一次,李斯的上书没能扭转乾坤。 胡亥将李斯下狱,并让赵高审理。为了铲除李斯这一心腹大患,赵高严刑逼供,李斯不堪忍受,只得屈招。 狱中的李斯向秦二世上书,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巧言善辩打动秦二世。 他的上书被赵高丢弃于一旁,赵高只不屑地说了一声:“囚犯怎么能够上书呢!” 而后赵高派人假扮成使者,御史,侍中去审讯李斯,只要李斯一改口,答以实情,就立刻严刑拷打。所以后来秦二世派人审问李斯,李斯最终不敢更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 秦二世七年七月,秦丞相李斯被腰斩于咸阳。 在押解路上,李斯哭着对儿子说:“我想和你再一次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打猎,又怎么可以实现啊!” 李斯的一生,从里巷平民,到帝国丞相,再到身陷囹圄,终至腰斩咸阳。 我一直觉得,李斯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很单纯的人。 他拼命追求荣华富贵,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追求他,他穷极一生,汲汲于名利,但背后的驱动力却是昔年上蔡的两只老鼠。 昔日为厕鼠。 今当做仓鼠。 李斯的一生都是为了成为仓鼠,摆脱贫贱,守住富贵。他贫贱过,所以他明白那种被人轻视的感觉,他害怕自己再沦落到被人轻贱的地步,所以他拼命去追求金钱与权势,他单纯得就像抓紧了一个玩具不肯放手的孩童,金钱与地位,很多时候是他安全感的来源。 但李斯未曾明白的一点是,他是人,而不是鼠。 他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不是蝇营狗苟的老鼠。

李斯:谁遣朝朝入君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