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上万次科研均证明:菌菇抗癌,效果显著!
《中国药用真菌学》里这样描述菌菇的发展:“菌菇往往是从食用开始的,渐渐发现有些菌菇可以食用,有些菌菇有毒,而有些菌菇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而这些有治疗作用的菌菇,被历代医药学家反复临床验证,总结整理,选载于本草,成为传统的药物。
比方说:
东汉末年编著的《神农本草经》,其中就有茯苓、猪苓等10种药用菌菇;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编辑的《本草经集注》与《名医别录》、以及唐宋年间编著的本草中,除记载有茯苓、雷丸、木耳等外,还增添了马勃、蝉花、银耳等,对药用真菌的记载也更加明确;
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药用真菌40余种,如香菇、马勃、茯苓、猪签、雷丸、鸡圾、木耳等,并将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真菌药物归类,大部分收载于菜部卷中,说明李时珍已注意到有些药用真菌同时具有食用的价值,并根据其功效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
但菌菇因为口感鲜美,在长期采食过程中,人们只注意到它的美味可口,却往往忽略了菌菇的药用价值。如食用香菇能降低胆固醇;食用木耳能润肠、清肺热,并有抗癌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看,单纯把这类菌归人食用菌,未免有点埋没其主要的功能。
随着医学领域的科技进步,对菌菇的研究也有了很长的历史。早在100多年前C Tanret 报道从某些真菌中发现了一些抗生素,并将其应用于治疗疾病。后来研究者对担子菌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多种结构类型的天然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被发现具有抗菌和抗癌的生理活性。
近年来人们又发现真菌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癌活性和免疫作用,这一发现,掀起了世界各国对药用菌菇多糖的研究热潮。在翻阅近30年的菌菇科研中发现,菌菇对抗癌症,效果确实显著。而部分菌菇抗癌的治病机理,通过不断地临床实验,充分验证病已经服务于医疗临床。
巴西菇(姬松茸)
巴西菇又名姬松茸、柏氏蘑菇、小松菇,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是一种美味的食、药用真菌。在巴西圣保罗地区,被用作健康食品由来已久,在当地被称作“Cogmelo de Deus”,即“上帝的蘑菇”。巴西菇不但昧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含有丰富的多糖、甾醇等活性物质,在防癌、抗肿瘤、降低血糖方面效果奇特。(关于巴西菇的介绍,摘录于《姬松茸食药用价值研究进展》论文中,另依据文献,以下将称巴西菇为姬松茸)
强有力证据证明1:抑制肿瘤生长
参考文献:《姬松茸食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大约90%恶性肿瘤患者死于肿瘤转移,控制转移是决定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牛英才等 ( 2008)研究表明低分子姬松茸多糖LMPAB能通过下调荷瘤小鼠肿瘤组织CD44mRNA的表达,减少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抑制肿瘤转移﹔还能通过抑制Bel-7402细胞端粒酶mRNA 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强有力证据证明2:提高肿瘤病人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姬松茸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对照和Cy组Ss肿瘤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明显低于AB01-P和 AB03-P给药组,这与肿瘤及Cy损害机体免疫功能的结论一致。AB01-P和 AB03-P可显著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Q. 01),且AB01-P各剂量组药效均优于APO3-P各剂量组。AB01-P和 AB03-P各剂量组的脾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除100 mg ·kg' d' AB03-P组达显著差异外,其他组均达极显著差异.可见,姬松茸多糖可以提高肿瘤小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防病抗病能力。
强有力证据证明3:促进骨髓造血
参考文献:《姬松茸对消化道肿瘤的疗效观察》

此次临床实验挑选2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均经各种相关椎查手段或手术确定诊断。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姬松茸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这两组患者在病种和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实验中,两组均沿用西医(包括放疗、化疗或手术等)常规治疗,姬松茸组则同时加服姬松茸、每日20 g ,水煎分两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患者乏力、食欲差、恶心呕吐等症状一直持续,时有加重;而姬松茸组
逐渐改善:精神、食欲好转,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未观察到服药的不适感和毒副作用。
此外观察3个月后的血象变化,姬松茸组服药后血象明显好转(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的血象显著降低,尤以血小板降低最为显著。另外,姬松茸组血球蛋白比一直在正常范内,而对照组白球蛋白比例减少,接近倒置,说明姬松茸通过免疫调节达到抑癌作用。
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姬松茸不仅能够激活体内免疫系统,释放抗肿瘤因子,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LAK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还可以促进放化疗骨髓造血抑制状态的恢复。
灵芝
灵芝又称瑞草、灵芝草,日本人称为万年茸,灵芝属药、食两用真菌,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在我国,灵芝药用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其子实体、孢子粉、菌丝体均可人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着赤芝、黑芝、白芝、黄芝、紫芝等几种灵芝的功效。大量药理研究表明,灵芝具有调节免疫、保肝、抗肿瘤、抗衰老、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等活性。
灵芝的化学成分复杂,从该属真菌中已分离得到灵芝多糖、三菇类化合物、核苷、氨基酸、甾醇、生物碱等多种成分。(关于灵芝的介绍,摘录于《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论文中)
强有力证据证明1:阻止癌细胞转移、浸润
参考文献:《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Jiang 等在灵芝子实体实验中发现通过修饰Akt/NF-xB信号,灵芝能抑制乳腺癌细胞 MDA-MD-231的生长,通过抑制NF-xB来抑制乳腺癌的浸润,抑制癌细胞增殖,Akt/NF-&B信号的负调节作用抑制Akt分子中第473位上丝氨酸磷酸化,对Akt表达负调节,通过NF-xB对细胞周期蛋白D1的负调节作用,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0/G1 期。
从灵芝孢子的乙醇提取物经硅胶层析分离得到的三萜类能抑制 HeLa 细胞生长,使细胞分裂停留在G1期,这些提取物能明显降低细胞外钙的水平,三萜类能抑制Ras癌蛋白并抑制癌细胞的转化。灵芝子实体三萜类组分给小鼠灌胃后,能抑制脾外移植的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还能阻止转移的肿瘤细胞浸润到脾和肝脏。
灵芝乙醇提取物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P21/Waf-1的正调节作用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负调节作用,从而使cdk4 失活,RB去磷酸化,这一系列变化使转录因子E2F失活﹐乙醇提取物还能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Hu等研究了灵芝乙醇提取物作用于MCF-7 细胞的抗癌效应,发现在一定剂量和时间下灵芝乙醇提取物能抑制细胞增殖,凋亡蛋白Bax的正调节作用能诱导MCF-7程序性凋亡。从萌发的灵芝孢子中提取的脂类能抑制鼠肝癌细胞、S180肿瘤细胞和小鼠网织红细胞中肿瘤细胞的生长。
强有力证据证明2:抑制癌细胞增殖,并促其凋亡
参考文献:《灵芝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这项研究采用了体内外抗肿瘤实验方法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了灵芝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给Blab/c小鼠皮下接种肉瘤S-180后,灌胃灵芝提取物( GE5 1020g(生药)/kg共10d可显著抑制S-180肉瘤生长,其抑瘤率分别为227T%41.58%和l6Q 89P。同样,灌胃灵芝多糖B(GLB5100 200mg/kg,共10d也可抑制Bal b/c小鼠s-180生长,抑瘤率分别为27.70%5583和l 66 70%GLB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y并用还能增强后者的抗肿瘤作用。我们还发现灵芝菌丝体多糖50100ng/kg可显著抑制 Balb/c小鼠和昆明种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生长,其抑瘤率分别为5286K78 10%和 37.78%61.7%以上。
结果证明,灵芝及其所含多糖在小鼠体内具有抗肿瘤作用。而对于直接将灵芝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癌细胞,发现灵芝及其活性物质并不能直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在针对灵芝的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将灵芝生药以每天20g/kg,分别20天给小鼠灌胃,最后一次给药后1H取血,无菌分离血清。发现食用灵芝后的血清在体外培养基中可以抑制S-180细胞生长与凋亡。结果证明,小鼠在灌服灵芝生药后,血清中会出现一种抗肿瘤活性的物质。
随后连续经过研究灵芝与巨噬细胞、脾细胞共同培养上清液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灵芝对巨噬细胞TNF mNA和脾细胞IFTmRNA表达的影响。最终研究均证明,灵芝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内可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和脾细胞,促进TNFxmNA和IFN y mNA表达,增加TNF和 IFN的生成。并因此而杀死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