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改革精神的百年回响,成就“湖南人的银行”

2023-03-06 15:33 作者:harrywc  | 我要投稿

导读

激荡历史回声,响彻发展涛声,金融湘军——湖南银行应声而出,奔涌而来,崭新亮相于湘江之畔,承未竟使命,续改革精神,写时代恢弘篇章。

(2月15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湖南银行调研并出席揭牌仪式。)

湖南银行的现实维度

在全国林立的银行大旗面前,有无必要重新设立湖南银行,互联网上很多人对此莫衷一是。

在六大国有银行的禁脔之地,其他银行如何分一壁江山,这也是众人心中的疑问所在。

然而,万类霜天竞自由。也如古语所说的“流水不腐”,一样的道理,在金融业的江河湖海里,戏水击浪者越多,金融之水越发活力充沛,不会变质变色。

不过,在其他大行的竞争之下,湖南银行将如何展现差异化的竞争优秀,确实是一个真实的命题,需要认真的作答。

理解湖南银行的必要性,需要历史的视角,未来发展的眼光,也离不开当前语境下的立场。认真揣摩湖南银行名字之意义,或不难明白此中的微妙之处。以湖南命名银行,即明明白白地昭示其作为湖南省金融亲属团中的嫡长子地位,其拥有的政策支持和本土资源优势,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巨量空间。

湖南银行脱身于华融湘江银行,其广布的网点资源,深厚的银企关系,是其传统优势,尤其是其“小精专新特”的市场定位,发掘、培育、巩固了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客户,是湖南银行施展拳脚的广阔空间。

换一个角度来看,作为金融领域的后发者,既有传统的优势积淀,也有体制机制和后发赶超优势,自然拥有更强的业务创新能力。

作为深耕湖南市场的本土企业,这也是她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只是,这仍然不是湖南银行诞生最充分的理由。

湖南银行的历史深度

可以说,湖南银行一出生,就已是历史悠久了。这话矛盾,但历史总在矛盾中得以推进。

湖南银行的前身是作为改革代名词而诞生的。向上溯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湖南阜南官钱局成立。钱庄为百日维新提供了金融支持,同时其自身也是维新蓝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即要把湖南金融从近代钱庄转向现代银行,以此迈出金融改革的第一步。

历史的帆船穿越三峡一样,激流,盘旋,甚至一度洄水。虽然湖南阜南官钱局向现代银行转型因维新失败而中止,但现代金融梦却扎根于一代代湖南人心中的,成为接续改革精神、推动金融改革的强大动力所在。

尔后,湖南阜南官钱局于1903年变成湖南官钱局,1912年正式改组为湖南银行。

历史江河波澜起伏,金融大海里浪奔浪涌,湖南金融业中坚韧与改革的精神却代有传承,始终屹立不倒。

所以,即使有眼下存在着众多以省命名的银行,甚至未来会涌现更多的以省冠名的银行,但都改变不了湖南银行改革先锋之历史定位,也不能抹杀湖南银行骨子里流传的改革精神。

湖南银行的未来能见度

湖南银行为改革代言,为大的时代变革助力。这是刻入骨髓里的传统,也是当下现实汲汲之需。

我们必须看到,改革的背后,是使命与担当,是守卫金融阵地、服务民间社会的金融初心,是通过变革图强的洪钟大吕。

这洪亮的改革钟声,时隔百年后重新响彻三湘,也响亮了整个金融圈。

因此,看湖南银行,除了要从历史传统的视角,看到其对传统的赓续;除了从当下职责使命,看到金融大潮之下对本土经济的护航扶持之功;还要从未来发展空间,看到金融湘军在大时代背景下主动作为的空间。

万不可忘记,湖湘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三湘大地是人才辈出,创造历史的;唯楚有才,于斯为甚,是天下公论的;湘军湘人湘声,骨子里的是奋斗不息、代代相承的改革勇气与创新精神。

今日金融湘军的崛起,湖南广袤的土地,正是湘军完善机制、创新业务的根基之地。

以湖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湖南人必然要走出湖南,湖南的企业未必没有四海之志;以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性格,湖南银行的诞生未必不会为整个金融领域引入新动力新浪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举报/反馈


改革精神的百年回响,成就“湖南人的银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