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影《长空之王》阅后感

2023-08-17 00:43 作者:灵泽以墨  | 我要投稿

      6月16日,电影《长空之王》上线院线,上线以来,褒贬不一,本着真看才有话语权的观念,笔者在暑假观看了这部电影。笔者在观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毫不掩饰对本部电影的的厌恶。     本片虽题材新颖,但剧情老套,很多内容几乎是电影《壮志凌云》的翻版,充斥着浓浓的好莱坞特点,可以说是充斥着我军个人英雄主义,个人逞能是我军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在预告片中,笔者看到了男主角与其他试飞员发生冲突的画面,《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后简称《条令》)明确不允许这种行为的发生,除此之外《条令》也规定军人必须遵守命令,不得私自更改命令,在片中男主角私自更改试飞命令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男主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完全是对我军的抹黑,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试飞员群体的不尊重。     除此之外,本部电影作为一部空战电影,专业性堪忧。在最初男主驾驶歼-10战斗机与美F-35C战机格斗时,出现在目视距离下(目视估计约为300米)光电锁定无效这种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无疑是对我国雷达科研机构及航电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的质疑,误导群众。此后电影结尾,男主角驾驶歼-20战机就成功锁定了敌机,这很显然是编剧认为锁定敌机的是隐身涂料而非火控雷达,歼-20战机的火控雷达与航电系统完全可以移植至歼-10战机,这种剧情并不合理也不现实。除此之外,片头片尾的交战几乎都是目视近距离交战,完全不符合现代空军的作战特点,我军霹雳-15空对空导弹与美军AIM-120空空导弹都具备百公里外击落敌机的能力,对公众产生误导。F-35C的建模与实际不符,同时弹射座椅与我军歼-20弹射座椅几乎相同,误导公众。本片中男主角试飞的K-8教练机是1992年就已经完成试飞的一款教练机,具有良好的失速性能,考虑到保密因素可以理解。本片中一个情节是男主角驾驶K-8教练机进行尾旋改出,此处笔者注意到男主角采取的动作是试图重启发动机并将节流阀由慢车前推,这实际上是非常错误的,这会急剧恶化尾旋情况。尾旋改出的口诀是收油压杆反蹬舵,男主角身为精锐空军飞行员连基础的尾旋改出都不会,是否是剧组的疏忽以及对航空知识的不了解我们不得而知。除此之外,K-8教练机的良好气动性能可以使其在几乎不做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自行尾旋改出,那么笔者认为男主角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为恶意破坏国家财产。同时在这次试飞任务中,前座的男主角率先弹射跳伞。以笔者粗浅的学识,为了避免某一位飞行员失能丧失弹射能力,双座战机一般是双座联动弹射,以歼-7为例,后座先于前座1.1s弹射,前座先弹射毫无疑问是让后座的飞行员暴露在前座弹射座椅火箭发动机的尾焰下,承担极高的死亡风险,剧情中的行为极度不科学不合理。剧中还出现了飞行头盔面罩透明的错误,战机飞行一般在云层之上,太阳光强度大,透明面罩极其容易使飞行员出现视力损伤,电影中这种行为属于为了艺术效果而放弃现实科学。除此之外电影中还出现了HUD(平视显示系统,简称平显)错误;仪表盘数据与飞行状态不符;飞机爬升方向舵不动;部分镜头HUD玻璃消失;飞行头盔错误;F-35速度几乎为0时机身出现只有跨音速时才出现的普朗特-格劳厄脱凝结云;飞行员向左压杆飞机向右飞;发射热诱弹时不打开热诱弹弹舱且英文翻译为FOX 2(美国空军中代表发射红外制导导弹);枭龙战机英文翻译用拼音而不用英文名Thunder或其代号FC-1/JF-17的不严谨行为;弹射座椅数次失效这等重大事故发生男主角仍然在研究所谓的发动机问题等各种错误。目前我国国产发动机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对科研单位和我国战机的抹黑。      除此之外本电影宣发曾消费烈士流量,在2023年4月1日发表王伟烈士是因为“战机性能差距而不得不牺牲”,中央军委在《授予王伟同志“海空卫士”荣誉称号》一项文件(本文件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亲自签署)中明确说明王伟烈士牺牲的原因是美机违反飞行操守撞击王伟烈士驾驶的歼-8Ⅱ战机导致战机失事,王伟烈士牺牲,电影这种宣发是在误导公众并消费烈士!这是笔者坚决不能接受的!B站up主花岗岩工作室曾在视频中说到:“这种话让他们对着王伟烈士牺牲的方向去说,让他们对着歼-8总师顾诵芬老爷子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长空之王》是一部成功的流水化商业军旅片,并不具备专业性并且一定程度上存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抹黑。 注:由于笔者对于电影剧情等方面没有太深的造诣,故此不做评价,本文仅从技术性等问题入手

电影《长空之王》阅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