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击落“匕首”导弹?连美国人都称“虚假宣传”

文/行走斯图卡
最近乌克兰战场上的迷雾越来越多:很多人相信乌军开始反攻,并且在巴赫穆特取得“重大战果”,但是俄罗斯予以否认;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陷入了很多争议,那就是乌克兰空军宣布用“爱国者”导弹,击落一枚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据上观新闻报道,“爱国者”击落“匕首”一事引发的争论还在继续,尽管乌克兰放出更多“证据”,但不少人认为这些“证据”恰恰证明了乌军造假,不少西方军事专家也认为,此事属于乌克兰军队的“炒作”。
报道提到,五角大楼发言人日前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乌克兰近期确实用“爱国者”防空反导系统拦截了一枚俄方导弹,但是没有详细说明被拦截导弹的型号,而是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
就在同一天,基辅市长克里奇科展示了所谓“匕首”导弹的部分残骸,同样引发了外界质疑,认为乌方展示的根本不是“匕首”导弹。
事实上,乌克兰空军宣称“击落匕首导弹”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最初是乌克兰“防务快报”新闻网站宣布了这个消息,乌克兰空军予以否认;一天后,乌克兰空军承认这事,并宣称“最初的否认是为了选择恰当的时机”;再后来,五角大楼用“模棱两可”的态度支持乌克兰的说法。
然而,这些言论无法说服所有人,因为乌军展示的导弹坠落现场和导弹残骸,都存在无法解释的疑点。俄罗斯军事专家认为,“匕首”导弹的直径足足有1米左右,乌克兰展示的,更像是一枚卫星制导滑翔炸弹的弹头;美国知名军事专家杰弗里·刘易斯也公开质疑乌克兰军方的说法,表示他“无法确信真的击落了一枚‘匕首’导弹”;美国智库国家安全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布雷恩也认为,这是乌克兰的虚假宣传之一,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自卫能力”,以此来提振士气。
俄罗斯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科夫给出了更多证据:首先就是“匕首”导弹的弹头是陶瓷材料,坠落后会碎裂,而乌方展示的残骸似乎是金属材质;其次,“匕首”导弹只能由米格-31战斗机发射,而事发当天,俄军没有出动过这款战机。
乌军是否真的击落“匕首”导弹,大概率也会成为乌克兰战场的众多“薛定谔”事件之一,真相恐怕也会被永远埋藏;乌克兰发布这种消息的动机,无疑是为了打击俄方士气和声誉,就和乌军最近的“大反攻”传闻一样,并不是为了证明“乌克兰一定能获得胜利”,而是为了怂恿西方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因为俄罗斯“不足为惧”,让西方国家胆子更大些、手脚更放开一些。
从最新的消息来看,俄罗斯国防部意识到,乌克兰军队在索列达尔地区95公里左右的接触线上发动了攻势;乌克兰似乎开始在多个地区,向俄军方向进行各种试探、试图找到薄弱环节。西方期待已久的“大反攻”似乎真的来了,具体能打出怎样的效果,外界还在继续观察;这将又是一场新的血雨腥风,西方策划的这场冲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反攻”的结果或将成为俄乌冲突中一个重要的风向标。西方的希望越大,则失望越大。在美国和北约不敢亲自下场的情况下,俄罗斯不能败,更不会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