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观察:解决“近视飘逸”,多焦点人工晶体自有一套
眼科观察:解决“近视飘逸”,多焦点人工晶体自有一套
儿童白内障主要包括先天性白内障、发育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等,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目前,尽管儿童白内障手术技术和手术方式已不断改进,但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后囊混浊 (PCO) 和屈光不正仍是儿童白内障术后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
近日,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青白科李立刚主任对3-14岁无其他眼部合并症的儿童白内障患儿分析研究,他提出:采用白内障吸除+后囊环形撕开+多焦点人工晶体光学区后囊夹持的手术方法,该手术摒弃了目前经典手术方法中为防止PCO而增加的前段玻璃体切除环节。

得出结果:95.4%的患儿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的提高,获得令人满意的全程视力和双眼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目前,李立刚主任已完成该类手术超过100例,最多随访至术后3年,患儿均不同程度的获益,无再次手术病例。此研究亮点有三:(1)对无合并症的儿童白内障患儿常规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2)术中通过瞳孔中心定位法和5mm环钻标记法精准确定前后囊环形撕开区域和人工晶状体后囊夹持固定;(3)详细评估术后视功能的变化。

李立刚主任指出,对于儿童白内障患者,目前的医学共识是常规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由于单焦点人工晶体的特性,远、近距离无法同时看清。儿童由于眼球发育不成熟,术后需要预留不同程度的远视,因此患儿需要配戴远、近两副眼镜,或者一副双光眼镜。该新方法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无论术后发生何种程度的“近视漂移”,患儿仅需一副眼镜或无需佩戴眼镜即可获得较好的全程视力。
目前,随诊人工晶状体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提高,以往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眩光的问题已得到较好的解决,本研究患儿仅13.3%经询问有并不影响生活的轻度夜间眩光,视觉质量数据分析较健康眼无明显差异。由于儿童大脑更好的可塑性,患儿术后经弱视训练后视力提高较快。另外,另一个人工晶状体体外光学实验研究发现: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如果预留超过0.35D的屈光不正,造成的视觉质量下降即将超过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儿童损伤修复和增殖能力相对于成人强的多,容易在白内障摘除术后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年龄小的患儿不能配合激光后囊切开,所以通常需要后囊膜撕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切除,以防止残留的晶状体细胞沿着后囊膜增殖,影响视力。对富有弹性的玻璃体进行切除,会造成玻璃体的过早液化,从而可能引发术后眼轴的过度增长,造成较大的“近视漂移”。而人工晶状体光学区后囊撕开区夹持,可以防止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至视轴区,有效避免了PCO的发生。
儿童眼球非常柔软,术后炎症反应重,容易造成人工晶状体的倾斜和偏心。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一旦倾斜和偏心,造成视觉质量的下降远超过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这也是目前共识指导意见中“儿童白内障慎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初衷。

最后,白内障专家李立刚主任强调,虽然手术操作难度较高,但避免了对玻璃体的侵扰,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远期发生远视漂移的程度;同时提供患儿全程视力恢复的机会,减少对眼镜的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