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马勒 第九交响曲

好了,终于迎来我们的第二期,只是国庆闲着,反正我也有经常听古典音乐的习惯。这首交响曲,是我B站的好友分享给我的,我很荣幸这次能分享给你们。只是我练完琴之余,能分享给你们。
来了,这个版本是谁的呢?

大名鼎鼎的他,又是什么来头呢?
于1972年出生于雅典,1994年移居圣彼得堡,师从俄罗斯著名音乐大师伊利亚•穆辛学习,瓦列里•格尔吉耶夫和谢苗•比奇科夫也出自他的门下。自2004年起担任新西伯利亚歌剧的音乐总监,并建立了MusicAeterna乐团。特奥尔多•克雷提兹创作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德米特里•谢尔尼亚科夫导演的“车臣阿依达”上演后,特奥尔多•克雷提兹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2011年,特奥尔多•克雷提兹获邀担任彼尔姆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同时他也带去了自己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MusicAeterna乐团的成员不抱有任何功利的态度,他们不断地审视自己,追求完美。他们不仅音乐技艺精湛(许多成员是国际比赛的获奖者),对于音乐严谨的态度也是无出其右。

Teodor Currentzis特奥尔多•克雷提兹
好了,看完指挥的帅照,接下来就是解析交响曲的部分了。
马勒 第九交响曲
这首作品按美国音乐评论家唐斯的说法,4个乐章好比“浩大的死亡之舞,按每乐章顺序分别为:死亡作为解放者,死亡作为死亡舞的伴奏者,死亡作为战场上的敌手,以及最后死亡作为一个起慰藉作用的友人。”共4个乐章:
I:悠闲的行板(Andante comodo),D大调;
II:以缓慢的兰德勒舞曲速度(Im Tempo eines gemächlichen Ländlers. Etwas täppisch und sehr derb),C大调;
III:滑稽的回旋曲:很快的快板(Rondo-Burleske: Allegro assai. Sehr trotzig),a小调;
IV:广板,非常慢但仍有保留(Adagio. Sehr langsam und noch zurückhaltend),降D大调。
马勒的《第九交响曲》(以下简称“马勒第九”)于1908-1909年创作,1912年首演,是马勒的最后一部交响曲。
马勒的曲子是真的长。之前我也有欣赏过马九(题外话),而马勒第九交响曲,就是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给人非常压抑的感觉,就像是死亡般的凄凉,生活一点都没有光明,几乎都是黑暗所包围,几乎触及不了光辉。前路茫茫,没有任何的光明所映衬,就是一种面向死亡的感觉。第三乐章到第四乐章,有竖琴和三角铁尽力的时候,仿佛就是转瞬间抓住的光明。后面的感觉就是忽黑忽暗,措手不及,来不及应该如何面对所有。高音部慢慢进来,仿佛看到了光明的转瞬间,但是低音部进来,再次感到是多么的压抑。再到大号的尽量,觉得世界是多么的深沉和凝重,似乎不需要留恋。向着大地倾诉死亡的颂歌,日渐深长,没有什么好留恋的。死亡的气息,一直伴随左右,没有意思,只有哀怨.....看破世间万物,
就是这种感觉:我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日)太宰治,就是此句话处于人间失格。
再到小提琴的进入,再次追溯世间的美丽。我似乎有点怀念这个世界的美丽。深深的情谊,美好的世界,我一点都不愿意离开.....只有不断的感叹和惋惜。
其实,我觉得,一首曲子就是一个故事,一首交响曲就是一个小型文学作品......
这是我所有的感受,对于马勒九。感谢大家支持我这个专栏,请继续订阅......感谢遇见你们大家
我也是很期待下次的更专栏,我听的什么古典音乐就会更的什么专栏,比较随意.如果喜欢我的话,请继续支持我吧,感谢三连的大佬们,感谢各位......你们的支持是我一直更新的动力,感谢遇见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