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心内科-AMI

2023-01-06 07:09 作者:佛系老干部2021  | 我要投稿

胸骨后持久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加、血清心肌酶谱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演变;可发生心律失常、左心衰、心源性休克;

病因:

    最多见为冠心病,其他可有冠脉痉挛、栓塞、动脉炎、内膜增生等;

病理生理:

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衰称为泵衰竭:

Killip分级:Ⅰ-无心衰Ⅱ-有心衰Ⅲ-急性肺水肿Ⅳ-心源性休克

临床表现:

前兆:

初发型心绞痛和恶化型心绞痛(所以归入不稳定心绞痛);

症状:

多发生于多量进食脂肪、早晨、用力大便时;

多无明显诱因;疼痛部位和性质类似心绞痛;持续时间长(大多>20min);休息和硝酸甘油无效;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迷走神经受刺激有关);坏死物质吸收可导致发热、血沉快、白细胞高、心动过速;

急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咳嗽、肺水肿、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

心律失常-心悸、头晕、晕厥;室性心率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早;

心源性休克-疼痛缓解后收缩压<80mmHg,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少、神智迟钝;主要是由于心肌坏死>40%,也可由于其他原因(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破裂、瓣膜穿孔、破坏传导系统);

辅助检查:

心电图:

怀疑AMI者需要18导联心电图,并标记位置便于以后比较;

特征改变-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对称深倒置;

超急性期-T波异常高大,不对称;

急性期:出现病理性Q波(高度为QRS的1/4,宽度1格)、ST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

近期:Q波持续存在、ST段开始回落、T波平坦或倒置;

慢性期:Q波持续存在、ST段恢复、T波锐角对称倒置;

与心绞痛的区别:

    发作时间长几小时或1-2天,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有心肌酶谱的改变和动态心电图演变;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目标:

就诊30min内给予溶栓治疗;

就诊90分钟内给予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诊断流程:

缺血性胸痛患者-10min内完成18导联(12导联+V7-9+V3R-5R)心电图;

心电图有ST段抬高或新发生的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为ST段抬高的心梗,可能有Q波或无Q波,收入院时查血常规、三全、APTT;评价是否可以介入治疗,争取30min内给予溶栓治疗或90分钟内给予PTCA;

心电图非ST段抬高,但是高度怀疑缺血(ST段压低、T波倒置);可能是非ST段抬高的心梗或是UA;收入院时查血常规、三全、APTT;抗缺血治疗;

心电图正常或非特征性-查心肌酶谱+超声心动;若有缺血证据就收入院;若出现ST段抬高就再灌注治疗;无缺血证据24h后出院;

诊断标准:

    典型缺血性胸痛、心电图动态改变、心肌酶谱动态改变;3者符合2个可以诊断

急性心急梗死的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至少1-3d、持续心电、血氧、血压监测、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镇痛-吗啡静脉注射,减少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心肌耗氧,出现呼吸抑制可用纳洛酮拮抗;

禁食到胸痛消失-流质-半流质-普食;缓泻剂通便;

阿司匹林-肠阿150-300mg嚼碎;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mg/kg q12h;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24-48h,然后改口服;HR>100 收缩压<90mmHg禁用;

阿托品-只用于有窦缓、阻滞的患者(主要是下壁心梗);  

检查血常规、PT+A、三全、手术全套准备手术;

再灌注治疗:

溶栓治疗:

益处:

    挽救心肌+对心肌重塑的有利作用;

溶栓治疗病例的选择:

缺血性胸痛>30min、相邻两个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2mm 肢体导联>1mm)、发病12小时以内、年龄<75岁;

溶栓治疗的禁忌:

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

血压>160/110mmHg

脑出血史或脑梗塞后半年内

两周内大手术、外伤、心肺复苏

明显的肝肾疾病或晚期肿瘤

溶栓再通的判断: 出现2条认为溶栓成功,1+4不行;

    溶栓后2h内胸痛突然减轻或消失

溶栓后2h内ST回落至等电位或 >50%/30min

酶谱峰值前移:CK<16h,CK-MB<14h

再灌注心律失常

直接证据是冠灶发现血流达到TIMI2级和3级

直接或补救性PTCA:<12h

适应症-可以代替溶栓、需要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禁忌者、ST段抬高AMI合并心源性休克<36h、非ST段抬高AMI(<12h、狭窄严重者)

    比溶栓的优点-血管再通率高、TIMI3级多、再闭塞风险小、出血风险小;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期首选阿司匹林150-300mg×3天,后改为50-150mg 维持治疗;阿司匹林禁忌者可用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d;注意血象WBC及PLT;

抗凝治疗

中危和高危组;低分子肝素(克赛)不用监测APTT可代替肝素治疗,发病12小时内1mg/kg q12h,6±2天;

硝酸酯类:主要是缓解症状,不改善预后

起始剂量5ug/min;最大剂量80-100ug/min;维持剂量10-30ug/min;出现头痛或收缩压<90mmHg要减量或心率>100/min要慎用;持续滴注<48h防止耐药,每天至少6-10h的空白;

口服长效硝酸酯制剂(欣康、依姆多、德明)维持治疗,每日3-4次,起始剂量10mg/次,最大剂量40mg/次; 只要发作时含服有效,就是加量的指征;

β-blocker:可以改善预后

除了左心衰、肺水肿、哮喘、窦性心动过缓、2-3度房室传导阻滞外常规使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降低心脏做功,可改善远期预后;不能突然停药防止心梗;心率>60、血压>90/60mmHg、患者无不适主诉最大负荷量为倍他乐克100mg bid;

ACEI

通过影响心室重塑减少心衰的发生几率,改善远期预后;血压<90mmHg;严重肾衰;双肾动脉狭窄;

与UA的治疗不同,钙拮抗剂不作为一线药物;

非ST段抬高心梗的治疗:

由于血栓中血小板血栓较多,溶栓效果不好,反而增加事件发生的几率;除了不溶栓以外,药物治疗同上;

并发症:

    左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脏破裂、附壁血栓、梗死后综合征;

预后因素:

    女性、>70岁、ST抬高的导联数、前壁心梗、并发房颤、低血压、肺部罗音、窦性心动过速,既往梗塞史、合并DM、提示预后不佳;

二级预防:

健康宣教:

通过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患者和家属对冠心病有所认识,在防治该病时给予积极的配合

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达到以下目标:空腹血糖<=110mg/dl;餐后血糖<=180mg/dl;糖化血红蛋白<7%

    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控制血脂:冠心病或其等位症患者(DM、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辅助动脉瘤CHO<180mg/dl;TG<150mg/dl;LDL-C<100mg/dl; HDL-C>40mg/dl

戒烟;适当运动

抗缺血治疗:

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阻滞剂、ACEI;

抗心律失常:

    β阻滞剂+胺碘酮;

 

陈未关于冠灶的讲解:

溶栓再通率70%但50%再次狭窄;支架再通率90%再狭窄30%;特殊涂层含有紫杉醇的支架,可抑制内皮增殖,再狭窄率8%;但是需要强抗凝(低分子肝素、波立维、阿司匹林);术中操作时间长、发现血栓多需要肝素化48h,再用皮下低分子肝素4-8天,波立维9月-1年;

术后注意局部有无出血、血肿、淤斑、下肢制动;有无血栓形成,摸足背动脉;多饮多尿排造影剂;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分级,原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像学分级,现常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状况的评价。
    TIMI 0级-血管完全闭塞,闭塞处远端血管无前向血流充盈。
    TIMI 1级-仅有少量造影剂通过闭塞部位,使远端血管隐约显影,但血管床充盈不完全。

TIMI 2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但造影剂前向充盈和排空的速度均较正常冠状动脉慢。
    TIMI 3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能迅速充盈和排空。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心内科-AMI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