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个人向感想
《长津湖》 个人向感想
以我个人的视角来看《长津湖》,我觉得还不错。我个人也是一个比较偏的军迷,未必痴迷枪械大炮,但是对于经济发展、调动军队很是感兴趣,因此我个人的兴趣点主要在于一场战斗的指挥以及不同编队的配合,像第一次支援友军的战斗,从侧面侧袭穿插,分割包围消灭,既是我们解放军的胜利法,也和闪电战是一个道理,看的时候,颇有感触。此外就是我方机枪手与对方重火力的博弈和侵扰,为我方队友争取生机和推进的机会。而迫击炮这类重火力则协助前排的穿插部队顶住敌方的正面压力,以便后方部队清除陷阵中的敌军。在电影院看的时候,很是有感触,因为确实是十分有效的进攻法。
此外,有关于对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等等的红色精神的体现,其实是有所欠缺的。像《上甘岭》这部老电影,表现得就非常好。
不过,在这部电影中更多表现的,还是普通士兵在战事的心理感受。比如在火车上,伍千里和副官的谈话,说现在踏上战场的恐惧,和新兵第一次上战场的恐惧是一样的。虽然不大好理解,但我可以换个说法:虽然人已经经历过很多次考试了,但是在大考面前,比如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等等,前夜还是难以入眠,想法颇多,有激动,有忧虑,也有害怕。但最后依然是安慰自己,依然是向前看。除此以外,就不再有多余的想法。为什么?因为当一个人身处于大事当中时,人能做的是依靠自己的即时判断以及信念情感,人不会想多余的东西。因此,信念动摇、士气低迷、军心不稳的部队,战斗能力是很低下的,因为完全泄气的部队即使有万万人,也会被一支只有百千人的部队追着打,打到丢盔卸甲、撤退投降。从这一点上而言,我也觉得《长津湖》表现得还是不错的,包括那些平凡人英雄——不是杀了二十个敌人的人,才是战斗英雄。
看到一些情节,眼泪不禁湿润了眼眶,受到了感动。再比如看《那兔》的时候,也是一个道理。眼泪不争气地躁动,家国天下的情怀或许是刻在骨子里的,“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或许也是一种天性。理性先于情感,而在时事之中时,便坚定信仰,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社会与生存环境。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也是如此,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全体社会公民的,才是值得推广、继续发展的。
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是反压迫的胜利。人民军队的高昂斗志,来自于过去的苦难经历——解放军里哪个不是苦出身。剥削压榨的地主、封建卫道士、帝国主义列强、剥削压榨的资本家,哪一座大山没有犯下累累罪行?人民过去受的苦,马克思、共产主义的传播,造就了人民解放军的坚定意志。因而,誓与旧世界的余毒作斗争!为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与更加美好、友善的社会,绝不放弃,也绝不气馁,一切都必须转向好的、有益的、可持续的、让全社会民众财富共同富裕,精神共同发展、健康的。
除此以外,或许受制于电影长度和表现侧重,对于敌军畏惧我志愿军夜间攻击的表现,有所欠缺。因为对于敌军而言,白天的轰炸可以让志愿军战士隐匿于群山之间,但是每当夜幕降临,悍不畏死的战士们便会主动发起进攻,战斗意志之坚定、战斗素养之顽强,史无前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过去受苦受难的日子,是不会再回来了,正如那句台词: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后代再上战场。我们把该打的仗打了,晚辈后代就不用再打了。
从实际上而言,抗美援朝的胜利,切实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让那些美国官僚、政客,都得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确实让我们这些后辈晚生生活在了更和平、更好的年代。
但于此同时,也不得不警惕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糖衣炮弹、意识形态入侵。前苏联、乌克兰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跪下,就再无站起的可能。那糖衣炮弹的糖衣,是给天真的人准备的,用糖衣怀柔、感化、策反普通民众,而炮弹就用来招待那些意志信仰坚定的、相信马克思与共产主义的共产党员,造谣摸黑他们,变乱国内的稳定局势、通过扰乱公共秩序的方式,影响国民的信仰。我国的宪政,始终是以全体社会公民的共同富裕为主,而非西方世界的大资产阶级、统治阶级等,那些西方的少数统治者,不关心普通民众,也不关心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资本利得、利润、权势,是他们唯一所考虑的。
基于实际,建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抵御外来文化、意识形态入侵。为了共同富裕、更好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而奋斗,积极抵制非法的、侵害个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便是有利的社会建设了。
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像《长津湖》的,乃至于做得更好的电影,宣传红色精神和共产主义思想,宣传、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念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