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语系列在叙述视角上的处理
前排提醒:
以下内容纯属胡聊瞎扯,不要过于较真,看个乐呵,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大佬多多包涵。
此外,又摸了……

先说清楚,这里说的“物语系列”指的是,按出版顺序,从化物语上到终物语下为止的小说(或许可以包括动画?)。
说起物语系列的叙述视角,也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第一人称视角”。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像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样,用人称来对叙述视角进行分类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的,不过在这里也就不多谈了。
总之,本专栏在这里,就简单借用一下结构主义叙事学的重要代表,热奈特所提出的“聚焦”这一说法及其分类。不是说这种分类就有多完美,毕竟这也算是一种经典理论了,只是就个人而言,这种分类在用来分析物语系列时,感觉更为称手。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种分类吧。(以下理论部分主要参考《叙事学》(第二版),胡亚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热奈特将叙述者的视角,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聚焦”,根据叙事文中视野的限制程度,分为三大类型: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外聚焦型。下面分别简单说一下。
非聚焦型:又称为零度聚焦,是一种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视角类型,叙述者或人物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不一定是第三人称。
内聚焦型:每件事都严格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也可出现在第三人称叙事文中。根据焦点的稳定程度,这下面又可以分三类:若视角自始至终只来自一个人物,则为固定内聚焦型;若采用几个人物的视角来呈现不同事件,则为不定内聚焦型;若不同人物从各自角度来观察同一事件,则为多重内聚焦型。
外聚焦型:叙述者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人物的动机、目的、思想和情感。
而物语系列在进行叙述时,所主要采用的视角,很明显是内聚焦型视角。毕竟物语系列基本上都是从一个人的视角出发来叙述整个故事的,而且这个人基本上都是垃圾君。而且,就单一本物语,甚至一本物语里面的一个完整故事而言,采用的是固定内聚焦型视角;但将整个物语系列,尤其是第二季,看作一个整体的作品的话,那这个整体作品采用的是不定内聚焦型;而再将猫物语白和倾-鬼-终中这两个时间线有重合的部分拿出来看的话,或许甚至还有一点点多重内聚焦型的味道。
而内聚焦型的叙述视角也是有它自身的长处与短处的。那西尾在物语系列里,是如何利用好它的长处,弥补好它的短处呢?
要说长处的话,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西尾的话痨了。或许应该说,正是由于西尾比较擅长这样话痨的表达方式,TA才主要使用这一叙述视角。
所以吧,其实我觉得长处这里也没啥好说的……
那接下来谈谈TA对这种叙事视角所带来的局限是如何处理的,以及处理之后的效果如何吧。
这大概就是本专栏想要试着谈一下的主题吧。
想不到到这里就写了一千来字的废话……
但是好累啊……那篇关于猫物语黑的专栏果然还是太耗精力了……
总之TA呢,主要呢,一是通过视角承担者和其他相关的角色进行大量对话,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话痨”;二是通过使用上面提到的,系列整体形成的一个不定内聚焦型视角;三是通过在某些必要部分增加一个带有近乎全知视角的角色作为内叙述者(如卧烟伊豆湖),并将原叙述者作为其叙述接受者(如听卧烟BB的垃圾)和外叙述者,来克服内聚焦型所必然带来的信息差的问题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内聚焦型的叙事,相对于非聚焦型而言,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信息差。由于信息来源有限,读者无法获得事件相关的全部信息。这一点的好处是留给读者思考空间,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但没用好的话,读者对部分情节不一定能感同身受。而且正是因为这一点,在进行线索复杂、牵扯人物众多的叙事中,一般都是使用的非聚焦型。此时使用内聚焦型的话,读者很可能都没能理解到底都发生了些什么。
于是老贼采用了上述三种措施。
第一个措施还是很有老贼特色的。事实上这里很好地体现出了话痨在内聚焦型下的优势,“话痨”在这里不仅能取长,还能补短。可以看到,“内聚焦型”+“话痨”这对组合有着非常好的相性。因为对话是两个人(也包括多人)的对话,属于“我”的部分,在内聚焦型的视角下,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叙述者的形象;属于“TA”的部分,则很好地补充了传统的内聚焦型叙述所缺乏的关于他人的信息,从而使得推进剧情所必要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
第二个措施也还是很好懂的,别的不说,抚子事件如果没有用囮物语和恋物语来切换视角,而一直采用垃圾君这一视角的话,读者看完整个事件的描述后,恐怕也只能一脸懵逼。
第三个措施则相当于,通过构造一个相对复杂一点的叙事结构,来伪造了一个非聚焦型视角。不要看着说得那么复杂,其实就是类似于给垃圾这个华生找了个福尔摩斯来讲故事。其中鬼物语是个很经典的例子,里面小忍关于“暗”的回忆,以及卧烟伊豆湖对当时情况的说明讲解,都是比较经典的代表。
此外,上面还提到一个内叙述者和外叙述者。这也是热奈特提出的,是关于叙述者的一种分类。它主要是针对那种“套娃”式的叙述而言的。比如在一千零一夜里,防止国王杀掉自己的山鲁佐德给国王讲故事,而她所说的故事里的有个人物也讲故事,则山鲁佐德是外叙述者,那个讲故事的故事人物就是内叙述者。
但这些措施至多也只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这一问题所带来的弊端仍有存在。
这里的代表就是猫物语黑。里面全程都是采用的垃圾君的视角,但这里的一个重点是想描述垃圾与班长两人的关系。这样的话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对班长的心理刻画得相当地含蓄,一个是对垃圾自身的复杂情感没有进行直接的剖析。
当然这里本身没什么大问题,毕竟也还是有通过各种对话,把必要信息都提供出来了的,因此在仔细阅读后,很多东西还是能看出来的。除此之外,老贼之后也用猫白进行了部分弥补,而且在最后,老贼也让忍野咩咩一下担任了侦探一般的角色。但这仍会导致大量的读者只停留于表层的叙事,毕竟大部分的读者一般都是读的非聚焦型的叙事文,习惯了作者将所有信息都直接摆在眼前,已经多少产生了一些阅读惰性,不一定就愿意去细细分析两个人各自的心思。而且这种涉及到比较微妙的情感问题的时候,这种角色也不能参与太多,因此咩咩也无法提供更多的信息。

大概就是这样吧,想到哪就写到哪了。
相比于两个多月前,关于猫白的那篇杂谈,应该要好一些……吧?
但错漏之处恐怕还是难免的,还望大佬们多多包涵了 。
就先写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