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的起源探究

2021-10-17 14:32 作者:_困死-  | 我要投稿

    战舰历史本就是冷门领域,但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从来都是积累的过程,相信这篇文章能让你更加了解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的起源。

    不同于之前所做的图集为主的专栏,本次的战列巡洋舰专栏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介绍英国战列巡洋舰的起源,研发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反映当时海军科技的装配。制作专栏的目的在于补充相关词条和满足相关爱好者需求。本文只在探究战列巡洋舰起源的技术发展,其相关作战介绍将在之后更加系统的介绍。若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有相关方面的疑问也可以讨论。

    文中部分数据参考相关书籍:《1905--1920英国战列巡洋舰》《英国战列巡洋舰技术发展与作战运用》《传奇海战---日德兰》。由于图片网络版权缘故,我采用了手机拍摄的方式展示一部分书籍相关图片。

1913年11月18日停泊于马耳他岛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
“不屈”号战列巡洋舰Q炮塔,后方为“不挠”号战列巡洋舰

战列巡洋舰的起源

    无敌舰的起源不同于无畏舰。其设计意图在于充当一个长期以来没有任何军舰能够胜任的角色,即有足够航速追歼所有类型的武装商船,同时能够与任意一种巡洋舰交战。这也是对于战列巡洋舰舰最为早期的定义。

    提起战列巡洋舰,就不得不了解一个人———约翰•费舍尔。1904年10月20日,海军上将约翰•费舍尔上任英国海军部第一海军大臣。他带来了一系列激进的海军改革方案,包括改革皇家海军组织、训练和装备使之更加现代化,并以备战和节约开支为目标提高海军战斗力,而在他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中也包括了我们将要介绍的——战列巡洋舰建造方案。


海军元帅约翰•阿布斯诺特•费舍尔

    在费舍尔对军舰设计的发展建议中,他对高速性,或者说“己方军舰需要拥有远超敌方同级舰艇的航速”有着毫不动摇甚至着魔的信念。有关费舍尔军舰设计思路的最早记录出现在1900年初至1901年夏,他当时向海军部提交了很多军舰设计建议。1900年12月,他建议新主力舰的尺寸应比法国新设计的排水量达14865吨的同类军舰更大,且速度更快。也正是费舍尔对速度不断追求才有了之后的战列巡洋舰。

1899年法国建造的防护巡洋舰“可怖”号,排水量达14200吨


     时间来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远程炮术及火炮火控技术的进步,费舍尔的观念也在日益发展和完善。法国海军首先延长了海战的交战距离,将其从1000--2000码延长至了4000码,而费舍尔在担任地中海舰队司令不久,也开始了延长海战距离的试验,并在1902将6000码的距离作为了日常训练的交战距离。

    1900年初,培根向费舍尔呈递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即将到来的远程火力时代要求舰队在作战时采用单线式的战术,并提出了一个观点——“没有速度优势的机动性是没有用的”。费舍尔也在之后将此观点运用到了自己的速度优势论上。

1903年英国政府购买的“确捷”号战列舰,它们非常接近于费舍尔理想中的主力舰,装备较大口径的舰炮,较快的航速以及轻型的装甲


战列巡洋舰的前身——“装甲巡洋舰”

     装甲巡洋舰时代本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世界各国在这一时期开始了海军军备竞赛。世界海军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装甲巡洋舰是于1875竣工的沙皇俄国海军战舰“海军上将”号。英国皇家海军立刻建造了皇家海军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香农”号作为回应。与此同时法国也与19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建造“沃邦”号和“迪盖斯克林”号装甲巡洋舰。俄国海军不甘落后,建造了排水量5800吨,最大航速15节的“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和“迪米特里.顿斯科伊”号战列巡洋舰,英国海军又于其后开启了“蛮横”号以及“厌战”号战列巡洋舰的建造。而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打造自己的全新海上军队,美军从1891年到1895年间建造了“纽约”级和“布鲁克林”级 装甲巡洋舰,由于美西战争,直到1898年后,美国才继续建造这一舰种,并在1901--1906年建造了6艘“宾夕法尼亚”级,3艘“查尔斯顿”级以及4艘“田纳西”级装甲巡洋舰。而远东的日本帝国海军也认识到了装甲巡洋舰的潜力,交由欧洲代替建造了“浅间”“八云”“磐手”共三级六艘装甲巡洋舰。意大利皇家海军同样被装甲巡洋舰的概念所吸引,建造了“马可波罗”号、“维托.皮萨尼”级、“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

     从上面各国海军对装甲巡洋舰的建造计划不难看出,搭配更加强大的火炮,拥有更加迅捷的移速的战舰成为所有国家所追求的目标,而正是这一观念催生出了之后的“战列巡洋舰”

     19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各主要国家海军已经普遍装备了装甲巡洋舰,这是一种大型军舰---排水量与当时的战列舰相当,具有“航速高” 和“配置速射火炮”两大特征,它被用于取代那些吨位较小的巡洋舰,但生产成本相当高昂,对于英国这种拥有众多海外领地的国家来说无法在建造上满足需求,英国从1897年--1901年在海军造舰总监威廉.怀特爵士的主持下一共设计了4个级别26艘装甲巡洋舰,第一艘于1901年建成服役。

    “克雷西”级装甲巡洋舰代表着战列巡洋舰最终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序列的过程中所迈出的第一步。“克雷西”级与之前的“王冠”级类似,但依旧有着两点改进。第一:在武备上恢复了9.2英寸炮的装配。第二:“克雷西”级在舰体中部敷设了一圈6英寸的装甲带,在装甲带的两段各设置有5英寸厚的装甲隔舱壁,在舰体内部形成了装甲盒结构。

    “德雷克”级装甲巡洋舰是“克雷西”级的放大版,其商船护航舰的定位也与“克雷西”级类似,它的设计重点在于追求更高的航速和安装更多的6英寸火炮,而“德雷克”级凭借着23节的航速也一直是当时最快的巡洋舰,但由于部分火炮的安装位置关系导致只有在良好的海况下才能更好的发挥火力。

    “蒙默斯”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郡”级巡洋舰,前代的火炮问题在它身上得到了部分解决。因为该级没有装配重型主炮,所以尺寸上比前级舰要小,当然这也意味着防护水平的减弱。但“郡”级巡洋舰低廉的造价使它可以大量建造以保护海上贸易线,“郡”级巡洋舰也同“德雷克”级一样安装了螺旋桨,使得航速有所提高。

    “德文郡”级装甲巡洋舰是对“蒙默斯”级的一次升级尝试,在尺寸上适当增加,并用单装的7.5英寸主炮取代了以往普遍的6英寸主炮,更重型也成为了“德文郡”级的突出特征,该级在建造过程中又增设了两门7.5英寸主炮,取代了安装在炮廊中的前向6英寸炮。


“蒙默斯”级的“埃塞克斯”号,其特点是侧舷的6英寸炮廊式副炮

    1902年,瓦茨接替怀特担任海军造舰总监,他一共主持设计了三级装甲巡洋舰,其均为大排水量设计,上层建筑风格极为简约,除最开始两艘采用了10门布置在炮廊中的副炮外,其余所有的主、副炮均被放置于炮塔之中。这三级装甲巡洋舰分别是:

    “爱丁堡公爵”级装甲巡洋舰,改级舰在单装炮台中配备的是9.2英寸火炮,火力大大增强,但是6英寸副炮在船体中的安装位置依旧过低,导致这些副炮只能在风平浪静的天气下使用。

    “勇士”级装甲巡洋舰是专门为了取代“爱丁堡公爵”级而设计的,该级与前级舰的主要区别在于取代6英寸炮的7.5英寸炮单装炮塔与烟囱并排放置。这些7.5英寸炮的位置高于水线不少,因此在一些比较恶劣的海况下也能正常的使用,“勇士”级装甲巡洋舰的甲板厚度相比于“爱丁堡公爵”级略有降低。

    “米诺陶”级装甲巡洋舰是英国海军的海军建设在转向战列巡洋舰之前所建造的最后一级传统装甲巡洋舰。“米诺陶”级比“勇士”级放大了不少,装配也强得多。


菲利普.瓦茨爵士



“勇士”级的“科克伦”号,注意该舰的所有主炮位于单装炮塔内

    除了装甲巡洋舰,费舍尔还对另外一种军舰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也就是各国海军普遍装备的二级战列舰,从整体上看,二级战列舰在防护上更弱于一级战列舰,但航速方面却稍快一些。费舍尔最为喜爱的战列舰“声望”号是其在担任海军审计官(1891--1897)时所建造,他在担任北美和西印度海军站司令(1897--1899)地中海舰队司令(1899--1902)期间都是将“声望”号作为自己的旗舰。“声望”号的特点是其轻薄的装甲以及轻型火力,使其不仅在航速上快过同期的“君主”级一级战列舰,由于排水量达,适航性好,在恶劣的海况中航速甚至比巡洋舰更快。

    1901年,费舍尔建议使用10英寸舰炮作为战列舰的主炮,并声称为了提高航速可以适当的削弱装甲防护。此外,他也建议使用这一口径舰炮装备自己理想中的装甲巡洋舰。而这一提议从根本上模糊了两个舰种之间的区别,也启发了他用装甲巡洋舰代替战列舰的想法


二级战列舰“声望”号

    1902年1月,在费舍尔的力促之下,海军部要求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的高级军官研究班开展了一项调查,即研究“一种轻火力、轻防护但拥有4节速度优势的军舰,能否在海战中对另一种将火力和防护的重要性置于航速之上的军舰占据优势”。研究班负责人、海军上校H.J梅于1902年2月8日完成了调查报告,得出结论为两军舰投入战斗后,火炮的威力比航速更为重要,报告认为航速在战略上是最有用途的,但是在战术上却毫无优势可言。

    而费舍尔并没有被这些观点所影响,尽管结论可能还是让他的思想产生了一些变化。

    1903年,费舍尔离开海军部上任“朴茨茅斯”基地司令,并开始在那里重新制定实现皇家海军现代化目标的具体措施。在装备方面,这次他得到了一些亲信顾问的帮助,最为重要的有两人,加德(时任朴茨茅斯海军船坞总造舰师)培根(时任朴茨茅斯潜艇部队上校监查官)。此时费舍尔对战舰设计的和它在地中海时所提出的有了一些不同,那就是采用了统一口径的舰炮----战列舰装备16门10英寸主炮,巡洋舰装备16门9.2英寸主炮,两种军舰的排水量均为15900吨,而航速分别为21节(战列舰)25.5节(装甲巡洋舰)。

英国皇家海军革新改制创始人费舍尔海军上将。图为1907年庆祝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重新组建而举行的斯比特黑德阅舰式

    加德负责的新型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设计方案终于在1904年10月,也就是费舍尔担任第一海军大臣之前完成。但由于一些海军顾问的强烈建议,战列舰在设计上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其原因还是基于火力控制的进步,因为火控系统要在下一轮齐射前对上一轮齐射的炮弹落点进行观测,而这种情况下,决定舰炮射速的不是火炮装填速度,而是炮弹飞行时间,这就抹杀了10英寸舰炮在射速上对于12英寸舰炮的优势,而基于加德的设计图所设计的两型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也被分别命名为---“无夺”号(战列舰):无及号(装甲巡洋舰)。

    采用大口径主炮的装甲巡洋舰在功能上与当时其他同类军舰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高航速和重火力的配置大大提升了它们执行这些任务的效率和能力其战术作用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1.重型侦察力量。2.近距离支援战列舰队。3.追击撤退中的敌舰。4.保交作战。

设计委员会阶段--“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建造

1913年10月,“无敌”号进入马耳他湾

1909年7月,斯比得海德阅舰式上的“无敌”号,其舰尾是“不屈”号和“不挠”号


    费舍尔所提出的新造舰政策的激进本质注定要引起巨大争议,为此他和海军部委员会决定任命一个“设计委员会”,其名义上的使命是对未来舰艇的设计要求进行调查研究,但实际上的主要任务是检验已经做出的决定,因为组成委员会的精英和专家的意见是不可能被忽视的,这样就可以压制那些直接针对海军部,尤其是指向费舍尔的批评。

    1904年12月22日,海军部以书面形式正式任命了设计委员会---成员包括费舍尔所有亲信顾问和数名平民专家,其中甚至有英国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开尔文爵士和海军部试验基地主管R.E.弗劳德。此外,费舍尔本人担任委员会主席。

    1905年1月3日,设计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费舍尔在会上宣读了委员会任务,设计委员会将提出新型战列舰、装甲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初步设计。在装甲巡洋舰的设计上,其基本性能应为航速25.5节、装备12英寸主炮和反鱼雷艇副炮、装甲防护和“米诺陶”级相当,排水量和尺寸适用于当前的船坞和岸基设施。后来委员会在肯定装甲巡洋舰、重型火炮、统一口径舰炮、航速和远程火力等方面价值的同时,还参考了新近发生的日俄战争中的一些经验。

    委员会首先完成了新型战列舰的设计,随后开始对唯一一个新型装甲巡洋舰的原始设计方案---“方案A进行了讨论。被称为“方案A”的设计是造舰师C.H.克劳斯福德根据助理造舰总监W.H.惠廷相关指示完成的。12月28日,海军造舰总监提交了一个包括主炮布置方式的设计草图。草案中的军舰装备有8门50倍径12英寸主炮,动力采用涡轮蒸汽机,输出功率为42000马力,航速达25.5节,防护性能与“米诺陶”级相当。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培根声称到10月21日,“无敌”号和“无畏”号的基本设计已经全部完成,但当初加德的几个装甲巡洋舰的方案都没有被采用,最后定型的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方案都是10月21日之后由海军造舰总监相关部门完成的。

经过设计委员会所讨论的各个方案草案


    终于在2月21日,在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上,他们对无纵向舱壁的不同方案E版本进行了比较,为了在不增加总重的前提下容纳因纵向舱壁新增的250吨重量,对E方案的B型号做出了如下修改:(1)位于标准吃水线上方的侧舷装甲带高度降低至6英尺9英寸。(2)舰首50英尺长的4英寸装甲减至3英寸。(3)主炮塔侧面装甲由8英寸减至7英寸。(4)主炮塔基座装甲由8英寸减至7英寸。(5)前主炮塔的高度降至标准吃水线上方32英尺。委员会批准了上述除第二条外的大部分内容,受到修改的影响,军舰的航速也由25.5节变为了25节。

    2月22日,委员会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并随即成立了多个下属委员会来研究设计的细节问题,之后委员会便再没有提交过任何完整的报告,已经到了将计划付诸实施的时候了。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

    在设计委员会《进展报告一号》出台后,海军部的舰艇设计流程也恢复常规,委员会选定的方案E1905年3月16日获得海军部委员会批准,“无敌”级首舰“无敌”号1906年2月开工建造。

    海军部每周训令第351号(1911年11月24日)-------为了与老式的装甲巡洋舰相区别,今后将用“战列巡洋舰”作为“无敌”号及其之后所有同类巡洋舰的称谓和级别。

“无敌”号战列巡洋舰竣工全图1

“无敌”号战列巡洋舰竣工全图2
“无敌”号战列巡洋舰竣工全图3
“无敌”号战列巡洋舰竣工全图4


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的起源探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