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电话飞到儿子身边,迎接她的,却是如此刺心的一幕······

2021-01-27 10:52 作者:嘉鱼女侠  | 我要投稿


“妈,我想见你。”电话里,儿子语气平静,却隐约透着一丝怪异。


然而母亲并未觉察。


她太高兴、太喜出望外了!


——因为儿子已经很久没给她打过电话了。


“好、好、我这就过去······我飞过去······机票······我、我买机票······”母亲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3个多小时以后,母亲终于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儿子面前。


然而出现在她面前的,却并不是只是儿子一人,而是同时还有几个身着制服、神情肃穆的警员。


儿子面无表情地看着她,那样子完全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


忽然间,一道炫目的白光狠狠地刺痛了她。


那是一副锃亮的手铐。


“······儿子······”母亲说着就要扑上去抱住儿子,但儿子却灵活地一闪,冷冷地躲开了。


“······儿子,我是妈妈,最疼你的妈妈······”母亲泪流满面。


儿子突然冷笑一声,眼神锐利地盯着母亲:“可是你毁了我······是你害我走到这一步的。”


说完,儿子头也不回地在警员的押送下走出了门外。



“能不能管管你儿子?”


“他还小,由他去吧。”


“他成天东游西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啥事儿不管、啥事儿都不操心,你就不能说说他?”


“你别管,他跟你不一样,他是男孩子······”


往事浮上心头,母亲不由得颓然跌坐在地上,一时间悔恨得肝肠寸断。


她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自己自认为无私伟大的爱,竟然成为了葬送儿子的刽子手!


殊不知,无论多么了不起的爱,一旦错在了起点,结局便极有可能南辕北辙,甚至走向“万丈深渊”。


尤其是以下一些“爱的误区”,更是需要我们加倍警惕:



误区一:爱=毫无原则的偏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男男女女开始越来越崇尚这样一句话,大意是:我要的不是你的爱,而是你的偏爱和例外。


乍一听,似乎很美好。


毕竟有了“偏爱”、“例外”这样的字眼,看上去才显得足够重视、足够独一无二,不是吗?


然而,若是为了有别于爱情以外的其他人——这难道不是“爱”本身应该具有的属性吗?


如果不是相对于其他人的“例外”,还能称之为“爱”吗?


因此,这里所说的“偏爱”和“例外”,其实指的并不是爱情本身的排他性,而是一种放弃原则的偏袒和溺爱。


也就是说,虽然你知道某些事情并不在对方能够接受和认同的范围之内,但却希望他可以为了你而甘愿接受或者认同。


听上去······貌似挺感人。


遗憾的是,这种所谓的“爱”,十有八九都深藏隐患。


因为一个人的原则和底线往往不会轻易改变。就算暂时退让、妥协,也往往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权宜”的背后,要么是别有所图,要么很可能就是为将来埋下了一颗难以预料的“定时炸弹”。


就像《流金岁月》里蒋南孙的第一任男友章安仁,最初为了跟蒋南孙在一起,即使蒋家人再怎么嫌弃他的家庭出身、伤害他的自尊心,他都能够委曲求全、隐忍不发。



然而,一旦蒋家败落,他的隐忍、他的妥协,便立刻统统失效。不但对蒋家人,就是对蒋南孙本人,他也完全失去了以往的耐心和包容,并最终选择了分手离开。


而在亲情关系中,这种不讲原则的偏爱和袒护则更是贻害无穷。


最常见的便是重男轻女,或是偏爱年长或者年幼的子女。


然而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事实却是:被偏爱的,却往往很大概率会成为最令人失望的那一个。


原因便在于——“被偏爱的永远有恃无恐”。


正因为有恃无恐,所以往往会忽略和抛弃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个人努力、责任感、积极性、关怀他人······等等。


而一个人一旦长期缺失这些重要的个人素质,如何能最终成为一个杰出、优秀的人呢?


非但如此,爱的偏袒还会使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心理上的失衡,导致失落、自卑或是怨怼不满,从而破坏了整个家庭的幸福与和睦。


失去了家庭的幸福与和睦,一个人即使被偏爱,又何来真正的幸福快乐可言呢?



误区二:爱=提供最好的待遇。


有句广告词叫“爱他就给他最好的”,一直以来可谓深入人心。


听上去的确没毛病——不给最好的,难道给最差的?


然而所谓“最好”,如果把握不当,很多时候非但并不见得“好”,而且还可能不亚于一剂慢性的“毒药”。


因为习惯了所有的“好”,便很容易对一切都觉得理所当然、习以为常,于是便忘记了珍惜,也忘记了感恩和回报。


因为拥有的一切来得太过轻易、不费吹灰之力,所以挥霍起来往往也更加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因为习惯了养尊处优,于是便忘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甚至更可能丧失了应有的斗志及行动力,难以应对任何新的状况或是逆境。


就像电影《活着》中原本出身富贵的大少爷福贵,纵然守着金山银山,却也在短短几年之间就败光了所有的家产。


电影《活着》剧照



虽然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引以为戒。


因为爱一个人而对他“好”,几乎是所有人的一种本能。


然而所谓“本能”,有时候也代表着“初级”,或是某种程度的有待打磨和推敲。


简单点说,在“爱”的关系当中,只懂得对人“好”,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爱一个人,与其说是给他“最好的”,倒不如说是要给他“最有益的”。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供现成的“甜头”,不如教他如何凭借自己的能耐去获取和创造“甜头”。


因为再多现成的好处,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或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唯有自身能够创造与获取,才可能保证源源不断的供给。


道理虽浅,却总是被人视而不见。


尤其在亲子关系当中。


爱心拳拳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是想要把自己拥有的一切好东西都竭尽所能地给到自己的后代。所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他们看来非但不存在任何问题,甚至还是他们引以为荣的资本。


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养在温室里的娇花嫩草,一旦失去了温室的庇护,又将如何应对外面的凄风苦雨、日夜煎熬。


而真正懂“爱”的父母、长辈则不然。


他们永远不会选择凭借自己的身躯去为子孙后代挡风避雨,而是会教导他们像自己一样,运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风雨中牢牢护住自己。


因为真正的“好”,并不是外在事物的堆砌,而是让它内化成属于自己的特质。



误区三:爱=即时满足。


热播剧《流金岁月》中,倪妮饰演的“灰姑娘”——朱锁锁的感情戏颇有看点。而跟她有着感情线的两个男人——老成稳健的企业家叶瑾言、单纯直率的富二代谢宏祖,则更是展现出了两种教科书级别的、截然不同的爱情观。


毋庸置疑,无论是叶瑾言还是谢宏祖,他们都是爱着朱锁锁的,但他们“爱”的方式却是大相径庭。


叶瑾言明知朱锁锁爱的是自己,却仍然忍痛选择了让她离开。原因就在于,从长远看来,他并不确定自己跟年龄悬殊的朱锁锁在一起,对于朱锁锁来说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流金岁月》剧照



而谢宏祖则是明知道朱锁锁爱的是叶瑾言,却依然穷追不舍地让朱锁锁嫁给了自己。结果婚后不久,事实就证明他非但没有给予朱锁锁幸福的能力,甚至还对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流金岁月》剧照



韩寒说: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可谓是对于这两类感情的最好注解。


追求即时满足,往往是因为爱得太浅。而真正爱得深刻的人,才会为之考虑长远。


因为眼前的快乐往往太过短暂肤浅,而长久的幸福才足够意义深远。


爱情如此,亲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爱吃什么便无限供应、爱玩什么便随心所欲,只要孩子此刻高兴快乐,却丝毫不曾考虑未来是否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或是人生进程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曾明确表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也就是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则应该为他们作长远的打算,而不是仅仅只考虑眼前的光景。


事实上,其他任何一种感情又何尝不当如此呢?


因为好的事物,往往都是细水流长。



END

一个电话飞到儿子身边,迎接她的,却是如此刺心的一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