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三题 推广第三中学“五育”融合育人的做法,撰写一则“编者按”

2022-11-24 10:19 作者:Moffye  | 我要投稿

F市教育局准备根据“给定资料3”中任校长的发言稿编一期简报,推广第三中学“五育”融合育人的做法。请你为该简报撰写一则“编者按”。(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扼要。不超过250字。

250字 10行,大概五句话,分别讲“五育融合”,本质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的是第三中学的做法,所以在读材料的时候重点抓住第三中学的做法部分。

其实第一次做题对编者按也没有什么概念,只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但是题目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在这道题的解答上,不知道这个概念也没有关系,抓住前面的做法推广即可。


2021年9月10日,F市教育局、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召开全市“五育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讨会。F市第三中学任校长在会上做了经验分享,以下是其发言内容:

【第一段没有什么重要信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五育”分别承载着自身的育人目标和价值,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走向融合,达到彼此渗透、创新融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个性发展。

【解释“五育”,还没有提及第三中学的做法。】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我校确实取得了一些办学成绩,也获得较高的社会荣誉,被批准为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全国首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学校、全国首批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根植于学校原有历史传统的沃土,进行大胆创新探索,形成了“五育”教学各美其美、相互融合的育人模式。

【尾句是对第三中学做法成效的总结,可以保留一下】

一直以来,我校将党建工作和德育有机结合,党员教师在思想和教育工作上始终发挥着模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又大力打造德育课程一体化:德育智慧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家国情怀和责任培养课程,保证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的融通;德育情感课程,包括感恩教育、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文化认同,让其情动而辞发;德育意识课程,包括遵纪守法、规范养成、生命教育等类型的课程,由内而外增加德育的效果;德育行动课程,包括身心健康、艺术审美、创意社团等方面的课程,构建起浸润渗透性德育课程,形成综合育人、多元育人、特色育人的模式。

德育:将党建工作与德语有机结合,发挥党员老师的模范引领作用,打造德育课程一体化。


课程是落实教育内容、完成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我校大力加强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在我们学校,课程内的学习不仅仅是启发学生智力、增长学科知识的主要手段,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均被纳入了课程的范畴。我们将课程对标“德智体美劳”总体育人目标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五大类课程群将每个教学单元打造成育人单元,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以及课程评价等相关工作紧密结合,建立起教师发展带领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课程有机融合系统,这也让我校的“五育”融合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充满着不竭动能与活力。

智育:加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五大类课程群。


自学校创办时,我校便组建了足球队,成为我国最早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学校之一。这一传统至今从未间断,足球已植根于每个三中人的心中,成为最重要、最独特的校园文化印记,形成了特色,且赢得了无数奖杯。在三中,足球的传承超越时空和年龄限制,即使是80岁的老校友也可以回校踢一脚,与年轻学子一起感受足球的魅力。在我们学校,足球教育带动了各项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虽然不是每个走上运动场的学生都能成为体育明星,但是从小接受体育精神的熏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能使他们拥有团结勇敢、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成为身心两健的未来社会建设者。

体育:组建足球队,开展校园足球运动,使足球成为校园文化印记的同时待用各项体育运动发展,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成为身心两健的未来社会建设者。



让音乐在校园中流淌,让美与人在校园里相遇、相知。我校的学生合唱团历史悠久,多次登上大赛领奖台,已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我校合唱团多次受邀参加国家级大型活动展演,走进社区、敬老院进行公益表演,不但传播了艺术之美,还实现了超越音乐本身的价值。我们组织了高强度的训练来培养他们,同时引导他们学习处理学业和合唱训练的双重任务和压力。大家既锻造出了刚毅坚强的品格,也培养出了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

美育:组建合唱团,参加国家级活动和公益表演,通过高强度训练引导学生处理学业和合唱的双重任务与压力,培养坚毅品格和团队精神。


劳动教育是从志愿服务开始的。志愿服务项目是我校“五育”融合育人模式的重要载体,它让德智体美劳在实践中贯通融合为一体。为此,我们建立了学生志愿服务考核机制,让“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真正落地。全国足球赛事志愿者、洁净沙滩志愿者、春运志愿者、海岛游览区志愿者等等,都是三中学生的社会角色。同时,我们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从学科实践入手,劳动与技术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如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提供义务讲解,既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成立文化小使者服务队,制作文创产品,将美术、物理、化学、文学、历史等学科知识引入到劳动之中,沉浸式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和个性特长,使之成为具有社会使命感和专业精神的社会服务者。

劳育: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考核机制,将劳动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培养具有社会使命感和专业精神的社会服务者。


这篇材料的结构很规矩,其中的五大主体段分别描述五育融合的具体做法,其难点在于250字的作答空间,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其他没有什么难度。

编者按:第三中学进行创新探索,形成了“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1.德育:将党建工作与德语结合,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打造德育课程一体化。2.智育:加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构建“德智体美劳”五大类课程群。3.体育: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带动各项体育运动发展,通过体育锻炼培养身心两健的未来社会建设者。4.美育:合唱团参加国家级活动和公益表演,高强度训练引导学生处理学业和合唱的双重任务与压力,培养坚毅品格和团队精神。5.劳育: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考核机制,将劳动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培养具有使命感和专业精神的社会服务者。



2022国考申论地市级第三题 推广第三中学“五育”融合育人的做法,撰写一则“编者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