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留学碎碎念:offer季的两三事

2022-04-16 22:37 作者:多样化结构实验室VSL  | 我要投稿


说起出国留学,多数同学在秋季申请时都不会(也不该)仅局限于一两个院校上。因此,大家一般都会同时申请7-8所甚至更多的院校。如果自己背景还不错,就会陆续在次年二月份开始收到多封admission letter(AD)。硕士申请相对容易,博士申请主要取决于导师是否有项目。AD只是一般性录取,如果你获得奖学金或者其他资助,由于415协议的存在,持有多个offer的录取者必须在4月15日前决定一所你要去的学校,否则,所有录取通知书将都被视作无效。offer的选择是最终决定你去向的收官环节。每一所学校都想去,无法割舍怎么办?在喜悦的同时拥有这样一个“甜蜜的负担”,我们要如何进行权衡,科学地择校呢?

在展开讨论前,首先要区分硕士和博士申请,同时毕业后是选择在国外发展还是回国就业也会不同。这里,胡老师综合考虑七个因素,给出一个总体建议:

针对硕士毕业想去企业的同学,建议考虑因素的优先级是:学费开销>项目时长>城市地区>就业机会>学校名声>专业实力>潜在导师;


针对硕士毕业还想深造的同学,建议考虑因素的优先级是:项目时长>学费开销>专业特色>潜在导师>学校名声>就业机会>城市地区;


针对博士毕业想进企业的同学,建议考虑因素的优先级是:学费开销>潜在导师>城市地区>就业机会>学校名声>专业实力>项目时长;


针对博士毕业想走学术的同学,建议考虑因素的优先级是:潜在导师>学费开销>专业实力>学校名声>城市地区>就业机会>项目时长。


下面我们针对每个因素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探讨。


01

学费开销与项目时长


如果你家里有矿,可以任性选择最贵的,贵一定有贵的道理,斯坦福剑桥哈佛耶鲁给你offer,你就去吧,请直接跳到下一小节。如果花费是你需要考虑的因素,父母的钱都不容易,花多了可能多少有所愧疚。所以,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申请,funding几乎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先说硕士申请者,一年六万美金和一年两万五美金的两个学校,你选哪个?这里还要乘上一个项目时间,再加上生活成本的一个总额。两个学校:6万一年学费的如果只读一年且生活成本又低(一年1万5)或许还会低于两万五美金读两年且生活成本高的学校。通常来说,私立学校学费要高于公立学校,以藤校的学费为盛。但多数院校在表达自己的惜才情绪时,都会选择简单粗暴撒钞票的方式——奖学金。通常来说,硕士申请拿到全奖的几率还是相对较低的,与你竞争的还有在海外读本科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这就再次回到了你的就业需求,如果你是想工作的,请果断选择时间短的、学分要求少的,也就是course option;如果你想读博士,应该尽量和老师做一个硕士毕业论文(thesis option),那样的话可能要耗费两年甚至两年半的时间,但是会大大提升你在博士申请时的竞争力。在和老师工作的过程中(取决于老师人品),或许还能给你争取一些助研费(RA)。


针对博士申请者,学费依然是重要的因素。没有全奖的读博是十分辛苦的,这句话绝对是过来人的肺腑之言。博士项目动辄4年,不小心甚至8年抗战,每天还要想着自己同学们都在吃香喝辣,自己还在敲代码啃汉堡,一肚子苦水。所以,想读博就一定要争取funding。如果你超级优秀,很多学校有供你三四年的fellowship,或者至少也可以cover第一年学费的奖学金。有时候私立学校往往会给出更高的stipend来吸引学生入学。当然这也说明私立学校在资金和项目方面更加充足。有了这些,再配合上给老师做项目的助研费(RA)或者系里面的助教费(TA),基本可以生存了。博士生TA和RA岗位会和学校签订劳动合同,由学校发工资,能拿到这种带雇用合同的岗位制博士生offer,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我们国外生活的经济压力问题。相对而言,TA需要给学生上课,对于希望从事教学的同学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也会遇到繁杂的人与事;而RA主要就是完成老师分配的科研项目,是有明确任务和目标。在过去CSC(国家公派留学博士)还相对宽松的时候,你自带funding,对于很多教授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他们不需要付你工资了,我们也会有申请到好的offer的可能。但是现在CSC的政策也在收紧,申请也越发激烈。胡老师温馨提示:也请体谅导师们的不容易,因为在美国养一个博士生真的是太贵了!这里针对博士生,就不对项目时长作解释了,因为没谱,取决于你导师的人品和你自己的进度,因人而异,三到八年不等!


02

城市地区及就业机会


出国留学,选择了一个国家和区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环境和文化属性,各有好坏很难横向比较。根据总体的水平来看,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教育质量最高的依然是美国,主要是学校量大面广,可以满足各类需求。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等欧洲国家,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同样抢手。因此,需要结合申请专业进行平行对。在新冠疫情肆虐和对中国的今天,很多同学把目光投向了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会让这两地一些原本就竞争力很强的学校难度再次提高。每个国家都有好大学,物价可能也参差不齐,治安可能都有漏洞,所以最终还是要结合学费开销和项目时长回归到你的需求。大家不要因为治安等其他因素妖魔化了留学或蒙蔽了双眼,要相信多数情况是极端事件,自己多加小心就好。

所以,关于国家和地区的选择,最重要的还是你的需求,如何让学校匹配你的职业路径。针对想刷学历就业的同学,所在城市的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了就业机会。伦敦纽约和一个山沟的学校都给你offer,请你果断选择大城市。同时自己的专业领域也有很大关系,比如土木工程,一些人口正增长的城市和沿海城市就会有更多建设需求,例如美国的洛杉矶、纽约、芝加哥、休斯顿等,在这些城市完成学业的你往往会比较容易找到实习机会,甚至很多同胞开的公司,从而“近水楼台先得月”。即便你去了这些大城市一所不太知名的学校,你在毕业之际也有机会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而针对于读博士的同学,城市地区通常是个附加选项,主要还是要选对心仪的导师,选定了导师,也就决定了学校,即便在山沟里,你也必须去。因为导师们也都不傻,他或她能在山沟里工作,一定有道理。



03

学校名声及专业实力


理性地看待学校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同学们和家长在完全不懂的情况下,只能拿排名作参考。但是,这样的选择依然要回归到自己的需求。对于硕士毕业就去企业的同学,一所知名大学的毕业文聘可以帮你敲开很多机会的大门,不过最后还是要看自己的实力。结合上面的选国家地区,在大方向定了之后,其实学校的选择面已经窄了。所以选择一个排名高的学校无可厚非,尤其是针对回国的学生,可能会被一些企业在简历截流中卡在毕业院校的第一环节。相反,那些毕业后想在国外工作的同学,一些公认专业非常好但综合排名也没有特别高的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一些院校也会有企业实习、双学位项目以及交叉学科课程的安排,对于想要提高综合性能力的同学来说也相当具有吸引力。

针对想读博士的硕士和想走学术的博士申请者,应该优先考虑一个学校的专业实力,就包含主要研究领域、导师们的项目成果、实验室条件等。举个例子,你选择了一个综排一般都是专排很高的学校,如果你足够出色,不但能受到导师的赞许,还会获得同系很多教授的认可(例如你上了他们的课),那么你将很有可能获得多封极具分量的推荐信,对走学术路线是非常重要的申请材料(甚至大于你的成果和成绩)。当学校名气不相上下,同学们就无法只看学校情况来选择offer。这时不妨重新回顾选校时,每所学校的专业特色,然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自己更想去哪所学校。一个院校的排名不能够说明其所有专业的水准,最根本的还是要看真实的课程到底是在教什么东西。建议研究下大致的课程列表和培养方案,一般来说就是十门课,哪些老师在上,顺腾摸瓜看看这位老师的科研论文和研究方向。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尤其重要,会对今后科研、就业、生活态度都会有莫大的启发。如果有觉得对路的老师,排名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04

潜在导师的选择


导师是科研和人生路上的指路人。在做出选择是,根据你的职业需求,这个因素的权重会不一样。对于毕业想进企业的硕士申请人,基本主要都在上课,导师也是通常学院暂时指定的,在你到了学校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换导师。如果你说,我又不读博,和本系的老师交流没用,那你可能错过了大把的资源。有些老师和企业合作非常紧密,甚至可以帮你推荐实习机会。对于想深造的申请人,导师应该是你选择offer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你完全可以在硕士阶段就联系那些你心仪的导师,试图参与他们的项目,然后争取让老师看到你的能力,给你直博的机会。而针对博士项目,在申请上和硕士项目最大的区别就是,硕士主要是提交材料给招生委员会,但是博士的录取主要是看教授,换句话,就是看教授有没有项目,愿不愿意录取你。虽然也会在院里或者系里走流程,进行讨论录取哪个申请者,但是在这场讨论会中,导师的话语权还是很大的。在给你offer前,导师们一定会和你面试交流。导师们相信你的学术背景有一定匹配度,对你的能力认可才会给offer。那么导师的性格和做事的风格,你也应该能有所感受。如果性格不对路,非要走到一起,对你对导师都不好,这跟找对象是一样一样的。建议可以试着联系下潜在老师课题组里的同学(很多老师课题组网站是有邮箱的),侧面了解老师的项目情况和指导风格也是非常重要的。


胡老师点评


无论你是一位硕士申请者还是博士申请者,大家无非都希望我们投入和产出成正比。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都会有犹豫不决的时候。有选择是件幸福的事,没有选择也不是坏事。手拿多个offer的你,应该首先扪心自问,我想去企业还是学术,想回国还是在海外。大家不要总抱着“有书就读”的心态,其实多数人都是会去企业工作的,在高校当老师是非常小众的选择。同时,不是你说在国外工作就能工作的。因此,大家首先要有个大概的倾向,这样会直接引导你做出不同的选择。对于硕士申请者,在权衡整体花费后,还是非常建议去大城市和相对知名的学校,哪怕多花一点钱,你收获的人生经验和阅历是完全不同的。

以土木工程为例,如果UIUC和Northwestern都给我offer, 作为一个喜欢大城市的硕士申请者,我会选择位于芝加哥的Northwestern。如果Northwestern和UCSD都给我offer,或许我会更喜欢阳光明媚的加州,有些地缘优势是无法替代的。当只有一个offer时,如果可以接受,就坦然奔赴,努力学习。对于博士申请者,导师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当拒掉其他offer的时候,最好向套磁导师写邮件说明情况,礼貌感谢。毕竟同领域学术圈这么小,有可能当初你拒掉的老师还会在学术会议上碰面。作为过来人,导师们也会理解你此时的处境。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是非常主观的。当你有好几个选择放在面前,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阅历给你不同的答案,你可以相信他们的回答,但是最终还是要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们包括你的父母不会替你读书,你是最后的执行者。所以,只要做出了认为适合自己的选择,就不必再左顾右盼,努力向前吧!祝大家都能拿到自己最心仪大学的offer!


END


来源于多样化结构实验室VSL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马文千

审核|胡    楠



留学碎碎念:offer季的两三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