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制作人眼中的京都动画【上】

在同一时代下制作动画的他们,从诞生自京都动画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对京都动画的观念态度又有何看法呢。我们对创作者/制作人们进行了有关京都动画的问卷调查。
本次受邀参加的业内人士有:
荒木哲郎(动画监督、演出,《进击的巨人》监督);
石川光久(Production I.G社长、制作人);
石田敦子(漫画家);
井上俊之(动画师;《攻壳机动队》原画);
入江泰浩(动画监督、演出,《钢之炼金术师 FA》监督);
大塚雅彦(TRIGGER董事长,动画监督、演出等);
大塚学(MAPPA董事长、制作人);
加藤诚(动画监督、演出,《埃尔梅罗二世事件簿》监督);
中岛敦子(动画师,《浪客剑心》作画监督);
长野敏之(TROYCA董事长、制作人);
野中卓也(ufotable所属动画监督、演出,《fate zero》演出);
藤田阳一(动画监督、演出,《银魂’》监督);
堀川宪司(P.A.WORKS董事长、制作人);
和田丈嗣(WITSTUDIO社长、制作人)。
为了大家的良好阅读体验,本文对原文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没有改变内容。
①京都动画(以下略称为京阿尼)的作品中,有尤其关注的作品吗?
石川光久:《紫罗兰永恒花园》、《中二病也想谈恋爱!》等作品。制作影像的公司独自创立了京都动画大赏这一奖项,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仅仅是创立奖项,并进行运营就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力,京阿尼却还能将获奖的作品制作成大受欢迎的动画。从这些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京都动画人亲力亲为,创作作品的强烈意愿。说点题外话,当我问到I.G的年轻staff喜欢哪部京都动画的作品时,他提到了《日常》。当时还是学生的他对《日常》动画的高质量感到吃惊,这也成为了他频繁观看动画的契机。以这部作品为线索,他踏入了动画业界。我深切感受到,对肩负起制作作品,引领业界的重担的年轻人来说,其自身对作品充满热爱,这其中究竟蕴含了多大的意义。作为动画业界的创业者,我认为创作出来的作品若能拓展进入业界的人的视野,这对业界发展和未来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
石田敦子:《轻音少女》、《利兹与青鸟》
井上俊之:《凉宫春日的忧郁》、《幸运星》、《轻音少女》、《日常》、《Free!》、《吹响吧!上低音号》、《利兹与青鸟》。总的来说,我选出的上述作品里有几个共通点,“作画从头到尾保持着高水平。”“不仅是作画方面,演出也保持了极高水准。”“以极高的服务精神来满足观众(简而言之,就是作品非常有趣)”“原创作品具有很强的独创性(也有改编作品,在不减少原作的有趣之处的基础上,使其更加有趣)”。
入江泰浩:《冰菓》角色设计中的平衡掌握得非常好。“简化后的可爱”以及“充满真实性的肉感”,这两者间的平衡非常绝妙。
大塚雅彦:《吹响吧!上低音号》。在吹奏部这个各种各样乐器登场的舞台上,正面挑战正常情况下就十分高难度的乐器演奏作画本身,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而在故事方面,作为群像剧却没有让主要角色失去存在感,非常好的描绘出了各个角色魅力的同时,还能使观众们不由自主地沉浸于以多愁善感的高中生为主人公的故事。它播出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个是京都动画至今为止积累出来的集大成之作,每周怀着敬畏之心去观看。
大塚学:《冰菓》。MAPPA第一个TV系列《坂道上的阿波罗》在倒A档播送的时候,冰菓也在同一个季度放送。当时追着把全集都看完了。那时工作室处在刚刚建立第一年,还在勉强制作作品的时期。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对《冰菓》在演出作画以及全方位的高质量上感到纯粹的嫉妒。通过观看这个作品,我也确实的强化了自己对于“为了追求质量而构筑工作环境”的意识。
加藤诚:《冰菓》。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整个作品所持有的角色各自的存在感和氛围感。画面设计和剧情,都能切实感受到演出的意图。还有色彩的表现等等,我认为这是把动画的可能性探索到底的,青史留名的杰作。
长野敏之:《全金属狂潮2》和《凉宫春日的忧郁》。《全金2》在当时是冲击性的大作,强大的作画令人赞叹,让我不禁疑问这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当时,我还是个制作主任,制作人就经常跟我说“要以那样的作画为目标”。
野中卓也:《全金属狂潮2》,当时在外包制作上已经展现出实力的京都动画首次元请制作动画,顿时引起了我的注意。还有《Air》,因为我本身就很喜欢原作……把有着多女主的游戏原作动画化是很困难的,当时很好奇京阿尼要怎么处理。《中二病也要谈恋爱!》两季。这是从京阿尼自己的文库动画化的作品,我觉得这真是所有动画公司的梦想啊。
藤田阳一:《犬夜叉》tv版的外包回。我当初刚入行成了一名制作进行,随后就进入了《犬夜叉》的制作组。记得那个时候京阿尼负责话数里的女性角色,特别是珊瑚画得非常可爱。我记得很清楚,不单是画得可爱,还能感受到京阿尼有意地把角色拍得可爱的演出意图。
堀川宪司:《全金属狂潮 校园篇》。这部作品播出的时候,我印象中在所有电视动画中,作画能如此栩栩如生的作品还是少之又少的。因此当我看到《校园篇》时,从画面中渗透出来作画的能量令我心旷神怡。“如此高水平的作画,是演出的要求吗?抑或是作画者自己的追求呢?”如果是后者,这可是个潜力无穷的动画团体啊。我对此感到非常吃惊。
和田丈嗣:《冰菓》。在企划会议上好几次列为候补,却不知该如何将其动画化。米澤穂信老师的《<古典部>系列》能如此鲜活地改编成动画,使我非常惊讶。正因为我们自己仔细讨论过这部动画,才让我们切实的感受到了京都动画在动画上的力量。也正是因为这个冲击非常有力,我才选择了《冰菓》。
②关于京阿尼的原作选择及企划形式,有认可的点吗?
石川光久:作为雇佣创作者的制作公司,我也想让员工们放开手脚,做自己想做的作品。放眼京都动画的诸多作品,从原作及企划的选定开始,就能感到他们把观众放在了首要位置,努力把作品做得生动有趣的意图。迎合观众们的需求,做出满足要求的作品。这个中心思想从未改变。这些作品并不以创作者为主轴,而创作者们却仍然能获得成长。这真的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石田敦子:我认为用“细致”一词来形容京阿尼的作画是最合适不过了。人们常说日常方面的作画最有难度,但京阿尼对此毫不在意,将步行、跑步这些日常动作一个不漏地细致地画出来。
入江泰浩:我认为京阿尼的作品类型算不上非常丰富。不过,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掌握理解,在这之中选择出自己尚未尝试过的种类,我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挑战精神。同样以校园为题材也好,京阿尼不会模仿其它公司的大热作品,而是选择制作尚未尝试过的种类(初期的乐团、推理,近年来的游泳、弓道等),这一点很了不起。还有,虽然不是校园类型的作品,《紫罗兰永恒花园》,是以“信件”这一崭新主题制作出来的作品。开辟校园题材的新领域,挑战全新类型的作品并获得成功。对此,再多的赞美都不为过。
大塚雅彦:与其说是不限定题材,不如说是感觉到了京都动画对哪种题材都可以把它做的有趣的像是自信一样的东西。
大塚学:作为动画制作公司成功的品牌化,和针对男性、女性动画爱好者的核心群体,非常针对性而平衡地选材,都是我们参考的范本。电视上放送作品的时候,能通过画面的质量和人物设计就让普通观众知道是出自哪里的动画公司数量并不多。而京都动画是这方面最容易让人认出来的。
加藤诚:敢于迎难而上,挑战其他公司敬而远之的困难题材之处。
长野敏之:一开始的印象是和角川绑定在一起做改编,而之后因为各种原因,应当是转向了原创动画。作为动画的制作公司,大家都梦想着由自家公司来进行动画的原创企划。我对这条路的艰难深有体会,所以常因此感叹京阿尼的厉害之处。
野中卓也:不拘泥于原创或改编,我觉得京阿尼只要是好企划就一定会下功夫对待。(在创立自己的文库后,也制作了《声之形》之类的非自家文库作品)。此外,京阿尼不限于单一类型的动画,在多种类型上都有所挑战。从《全金属狂潮2》这样的有机械登场的作品,到《幸运星》,《日常》这样的喜剧类作品。还有像《轻音少女》,《冰菓》,《吹响吧!上低音号》之类细腻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也很多。
和田丈嗣:我认为京都动画显著改变了日本动画的历史。能够将日常生活描绘的如此具有魅力,让我认识到了动画的表现方式能够如此丰富。

③对于京阿尼制作的所有作品,你是否有共通的印象?
石川光久:影像制作相关的企业,几乎全都集中在东京。在这之中,因为京都动画的存在,让日本以至全世界认识到了“京都”这一动画发信地。
井上俊之:京都动画将娱乐产业的宗旨——“为客人带来欢乐”贯彻到底。(本条是对②③两问的回答)
入江泰浩:优秀的作画技术。能制作出观众不会厌烦的动画的能力,支撑着每一部作品。剪辑同样稳健可靠,偶尔还添加些画龙点睛的变化,这也是观众百看不厌的一大原因。
大塚雅彦:首先就是美。然后是动得多。
大塚学:给人所有作品都能通过好看的画面和纤细的作画能力给予观众强烈情感的作品的印象。
加藤诚:我想,是要制作“传世之作”的坚持。
长野敏之:简而言之就是非常细致地作画,原画和動画(注:这里的動画指动画制作工序中负责描线、中割的工作)都非常厉害。
野中卓也:京阿尼有着大量由高技术能力支撑起来的高品质作品。给人质量下限非常高的印象。
藤田阳一:对于被拍摄体的视点充满了温柔的感觉。
堀川宪司:Staff极高的创作意欲,以及探索使团队力量能够充分发挥的影像表现方式,逐步将制作的困难程度提高,从而勇于挑战高水准的表现手法,以上就是我对京阿尼作品的共通印象。目前,许多TV系列动画在制作时考虑到制作现场的能力,为了避免在表现过于繁杂以及作画花费过多的精力,会通过分镜和演出进行把控。而京阿尼却逆水行舟,所追求的表现手法愈发地繁复且需要精力。一位演出在经历过这种能不停满足要求的制作现场之后,再换到别的地方肯定会非常不习惯工作的方式。
和田丈嗣:他们的动画给人一种真诚、认真、齐心协力的印象。
④你是否认为京阿尼企划、制作的作品为动画业界带来了影响?
石田敦子:不仅角色都很活泼可爱非常“动画”,而且动作方面充满了真实感。举个例子,当京阿尼对演奏乐器的手部动作进行作画时,绝不会有半点敷衍,也有能力画好。将漫画中的“生命力”展现出来。
井上俊之:许多作品都有模仿京阿尼的设计风格(虽说也只是模仿的程度)。如今,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制作原创作品的益处。(长年以来,专注于制作“原作改编”的作品带来了恶劣影响,再一次暴露出业界制作原创作品时实力不足的问题。)
入江泰浩:《轻音少女》的演奏场景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TV动画竟然做到这种程度?”。我觉得,这成了后续动画里的演唱会镜头水准不断提高的契机。
大塚雅彦:《凉宫春日的忧郁》的乱序播放和ED舞蹈成为了话题、加之这是由东京之外的工作室制作的,顿时感受到了京都动画创造了动画的新时代这么一个强烈的印象。又因为作品的成功是建立在安定的作画和演出之上的,所以在业界也一致认为这不是昙花一现。
大塚学:我认为是带来了很大影响的。其中之一是,京都动画给了一般观众一个“高质量动画”的标杆,并使其广泛传播。我认为这是最近业内外十分关注“是哪个工作室制作的?”的原因之一。
加藤诚:我认为是动画的可能性之光。
长野敏之:当时,哪个制作公司都有“要像京都动画一样”的口头禅。他们给业界的影响就有这么大。
野中卓也:京阿尼使得TV动画业界的水准整体得到了提高。
堀川宪司:虽然无法说出具体某部作品带来了何种影响。不过,无论从业界的创作者视角出发,还是从委托方的商业视角出发,又或是从粉丝的视角出发,京阿尼的每一部作品,长年以来都备受关注,好评不断。也因此,“京都动画的作品”成为了深受全世界欢迎的动画品牌。
和田丈嗣:使工作室能在维持高产的同时一直保持制作上一贯的高水准,这样的经营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想方设法要学习他们的经营方式,却不得其门而入。

⑤在京阿尼的作品制作方面,付诸实践且具体的技术里,有哪些地方是你尤其关注,深受影响的?
井上俊之:我关注的地方是角色设计中惹人怜爱,充满肉感(肉体的存在感非常强)的女性角色造型。至于作画,则是非常(异常?)细心地描绘预备动作和身体反应。摄影方面,同样是以非常(异常?)高的水准(苦笑)再现摄影机的效果。
入江泰浩:虽说角色设计会随着时代变迁出现变化,不过《轻音》做到了“质朴简约的设计风格中天花板级的可爱角色。”,我认为是京阿尼里最出类拔萃的人设。
大塚雅彦:虽说京阿尼的高水平作画总是吸睛的,不过其稳定在一个高水平的美术和摄影,告诉我们京阿尼在社内拥有诸多高水平部门的强势之处。而支撑京都动画高质量的,是能够活用各部门能力的各位演出的高超技巧,以及以监督阵容为中心的人才济济的演出班底。
大塚学:单纯地觉得很厉害的是人物设计和作画。眼睛的表现,高光和阴影等有着无视TV系列工作量的信息量,再加上大量的线条,每一张画的工作量都是十分惊人的。在此之上,还会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会避开的困难layout,而且还能让画面细致地动起来,作画张数也应该很多。但即使如此也能在不降低质量的同时按照安定的工期交工,作为同行十分敬佩。
加藤诚:尽管一切都很引人注目,但我觉得最强的是演出的方面。他们所展现出的那个世界所具有的,栩栩如生的氛围感,让我受到很强的影响和刺激。
野中卓也:TV动画常常省略的那些关于琐碎日常的作画。《冰菓》几乎全篇都是由登场人物的对话场景所构成的,但并没有简单地只是在背景画面中添加对话来敷衍,而是通过展现角色生动的表情以及小动作,来使对话的节奏显得顺畅有度。通过角色表情变化时的剪辑、角色细微的重心变动、使那些只要多上一些就显得异常啰嗦的场景,能够在一个绝妙的平衡下展现出来。《利兹与青鸟》中学校走廊里的反射画面等等,这些看似空无一物的场景,却能让观众一下子就回想起自己的校园生活。这样的描写真是太棒了。
藤田阳一:平常会省略的角色造型上的细节部分,京阿尼都十分细致地去刻画,像我这样马虎的人是学不来的。让我感到他们就是一心想要在这样细微的部分来分个高下。
堀川宪司: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的话,就是支撑作画质量的動画以及動画检查的能力。并且,通过和颇具实力的上色部门通力协作,动画部门根据要求在质量和数量方面的供给保持稳定,这样才能将作画的质量维持在高水平上。
⑥你是否觉得京阿尼代表性的技法为动画业界带来了影响?
井上俊之:和第五点的回答近乎一致
入江泰浩:《轻音少女》的角色设计,对众多动画人产生了影响
大塚雅彦:技法的话,京都动画给我一种不炫技而是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实践着高超技术的印象,也因此大幅度的提高了TV动画的质量。但因为很大程度上是制作体制带来的优势,并不那么容易模仿,所以在技法这方面京都动画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
大塚学:我认为他们将动画业界TV系列的质量一下子拔高了。破坏了一直以来,TV系列做到这种程度、剧场版做到那种程度的业界常识。虽然方向不太一样,关于我们公司在2014年的作品《东京残响》和《神击的巴哈姆特GENESIS》中的画面质量,主题之一就是挑战TV系列质量的界限,而这个主题的根源,也是有一部分来源于“如何挑战京都动画的作品”的这个想法。结果,虽然参加的创作者们的成功做出了让人倾倒的出色的作品,但当时也切实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家动画工作室,仍然还有许多不足。
加藤诚:角色设计方面给了业界很大的影响。
野中卓也:《凉宫春日的忧郁》里学园祭演唱会的部分,那种就像是把真人场景临摹下来一般复杂的作画是TV动画的一种挑战与突破。
堀川宪司:女性角色的设计对动画从业者产生了影响。

原文:Animage九月号
翻译:青色的魔法、竟然是个用户名、坂坂子
京蜜汉化小分队:iyo、低按小琴筝
校对:Ryo
润色:果壳里的墨墨
特别感谢:连云、我大笑三声哈哈哈、无聊小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