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找钾盐,一支由8人组成的地质考察队,深入“死亡之海”的罗而泊

2023-01-23 19:28 作者:结绿聊情感  | 我要投稿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送给中国一张“地球之耳”的卫星图片,图片上的这只“耳朵”就是新疆罗布泊。美国称罗布泊的资源已枯竭,但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勘探队工程师郑建刚则认为,罗布泊是个宝藏,肯定有钾盐。

钾盐是稀缺资源,可以做成钾肥,会大大地提高粮食的产量。那时正值饥荒,很多人因为饥饿而死了,所以迫切需要钾盐。

郑建刚向上级申请后,组建了一支由8个人组成的地质考察队。郑建刚的妻子冷嵋也是地质学家,她也在其中,他们开车前往罗布泊。

在这之前,地质学家们已经考察过两次罗布泊了,但都因为有人牺牲了而终止了考察。罗布泊环境恶劣,没有水,没有路,茫茫一片,所以去那里很容易会丧命。


郑建刚等人到达罗布泊后,看到了一个湖泊,就暂时停下来,开始野炊。队员刘胜去湖里掏鸟蛋,结果被湖底的沼泽吞噬了,大家又惊讶又难过。

队长阿扎提是个复转军人,他给上级发电报,报告刘胜的死讯。发完电报,阿扎提规定从此谁也不许单独行动了。

第11天时,他们来到龙城,司机老陈在发动汽车时,引起了雅丹塌方,结果他被泥沙淹没了。老陈的去世,让大家更难过了,所以有队员提出撤退吧,但郑建刚不同意。

这里距离目的地罗中只有120公里了,来一趟不容易,他们不能轻易放弃了。阿扎提便向上级报告老陈的死讯,并且请示要不要继续前进了。阿扎提接到上级的指示后,就带着大家继续前进。

第13天时,他们遇到了气眼。气眼实际为地表下的空洞,队员尼加提被一个巨大的地陷吞噬了。


大家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罗中,罗中的地上有很多淡水螺和芦苇根,这就意味着这里极有可能有钾盐。大家开始安营扎寨,然后在营地四周挖坑,他们要挖20个深坑。

可挖了好几天,还是不见有卤水,大家感觉希望渺茫。这时,郑建刚发现挖出来泥沙有点嘲湿,感觉下面可能有卤水,大家就继续挖,可还是什么都没有。

冷嵋说,会不会是高山迁盆的影响,再加上地壳运动,导致钾元素并没到这里。大家研究后,推测罗北凹地可能有钾盐,罗北凹地离这里只有31公里,所以大家想去罗北凹地看看。

但阿扎提不同意,因为他们的补给只够支撑回去的路程,不能再前进了。郑建刚坚持要去,就跟阿扎提吵了起来,他说阿扎提官僚主义,怕担责任。

阿扎提这才说,其实为了能到罗中,他并没把队员的死讯报告上级,否则上级早命令他们撤退了。因为瞒报情况,回去后他肯定会受处分的,甚至会坐牢。


阿扎提还是同意了去罗北凹地,但他留下了队员艾小青和卡西木。阿扎提说,如果6天后他们还没回来,那艾小青和卡西木必须撤退。

阿扎提带着郑建刚夫妻俩,开车去罗北凹地了。可开了一段路后,地上坑坑洼洼的,根本开不动车子,三个人就只能下车徒步前进。到达罗北凹地后,他们只有一天一夜的时间,所以马上抓紧时间挖坑。

三人拼命挖了一天,夜里继续挖,挖到半夜时累倒在坑边。

第二天醒过来时,坑里竟都是蓝色的钾盐卤水,他们兴奋不已。他们打了一桶卤水后,就原路返回,但到停车的地方,发现车没有了,他们只能徒步回去。

回到罗中时,已经超过6天了,但艾小青和卡西木并没走,还在等着他们。然后,他们坐上另一辆车,一起开车回去。可车开着开着就迷路了,结果车油都开没了。


大家商量后决定,将那桶卤水分成几份,然后大家带着卤水,分头朝不同方向徒步回去,他们一定要把卤水带回去。

第二天早上,郑建刚独自向东走了。随后,阿扎提和艾小青也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出发了。因为冷嵋是女同志,卡西木和她一起走了。

到第39天时,断水断粮的冷嵋和卡西木,在荒漠里等到了救援队。第42天时,饿得晕倒在地的艾小青,被救援队找到了。

三个月后,救援队找到了阿扎提的尸体,他倒在荒漠中,而郑建刚一直没找到,他失踪了。

199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罗布泊钾盐,列为国土资源调查重点项目。后来探明罗布泊有2.9亿吨钾盐储量,可以连续开采50年,成为年产300万吨的世界超大型钾盐矿,从此我国结束了贫钾的历史。


这是电影《生死罗布泊》里的故事情节,它讲述了地质队员寻找钾盐的故事。

8位地质队员经历生与死的抉择和考验,为造福国家和人民,深入“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历尽艰辛万苦,终于寻找到了钾盐。

前人无私奉献,为后人造福,让我们向这些无私奉献的前人致敬!


为找钾盐,一支由8人组成的地质考察队,深入“死亡之海”的罗而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