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翕•肖像 | 莫言笔下李晓刚的坦培拉肖像有何独特?

2022-01-22 19:15 作者:翕兮文化  | 我要投稿


李晓刚《潮水》

160x130cm

坦培拉

2021年


文 | 莫言


我不懂绘事,虽然也偶尔去看看画展或翻翻画册,但没有判别好坏的能力,只有喜欢与不喜欢的感受。

李晓刚《潮》

160x130cm

坦培拉

2015年


李晓刚《青苹果》

162×13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李晓刚《午后》

70.2x110cm

布面油画

2005年


1983 年李晓刚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1984 年我踏入这所学校的大门。过了20多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这位非凡的校友。虽然我8.1读的是文学系,虽然我对美术一窍不通,但每次去学院图书馆,几乎都是借阅画册。那里有凡·高的画册,有高更的画册,有莫奈的画册,有毕加索的画册。画册珍贵,不许拿走,只能在那间小小的阅览室里看,旁边还有一个管理员,不时地投过一瞥,有监督之意,我想大概是怕被不良分子用刀片剐去几页吧。这些画我都喜欢。


李晓刚《芭蕾演员》

160x13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李晓刚《褐发少女》

40x50cm

坦培拉

1998年


李晓刚《视》

162x80cm

坦培拉

2007年


我看着画,心里感动,仿佛能感受到画家创作这些作品时的心情,心里也就涌动着同样的或暴烈或忧郁的感情,想用某种形式表达出来,别无长技,只能诉诸文字,于是就有了《红高粱》《爆炸》那样一批轰轰烈烈的作品。现在我想,那些画册,一定是李晓刚读过了无数遍的,他从那里边,一定也汲取了许多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我的师兄。现在,我依稀回忆起了当时在学校里盛传着的李晓刚的大名,说他入围了全国美展的《冻河》,说他赢得了赞誉的《泸沽湖的传说》,大家在传说着他的成绩和他的年轻时,同时也在预测着他的远大前程。今天的事实证明,李晓刚没有辜负校友和老师对他的期望。他先是东渡扶桑,后又游学西洋。20多年里,殚精竭虑,面壁破壁,勤奋创作,用几十幅非凡的作品,奠定了自己在东洋画界的地位。

李晓刚《少女》

40x50cm

坦培拉·油画混合技法

2005年


李晓刚《The point》

162x80cm

坦培拉·油画混合技法

2009年


我只看过李晓刚送我的画册,没有看过他的原作,但就是在画册这样小小的尺幅里,我已经感到了一股大气。我最喜欢他画的女人。这些女人,高贵而忧郁,正符合了我对女人的最高级的想象。这是些大女人,不是小女人。这样的女人身上,洋溢着高尚的色情,是人性和神性的结合,超凡但并不脱俗。我也喜欢他画的风景。那些河,河边的房子,房子边的树,河上的桥,河里的水,水中的倒影,都是感性的,既是实物的写照,更是梦中的幻境。


李晓刚《茶色夹克》

50x60cm

坦培拉

1999年


李晓刚《绿》

45x53cm

坦培拉

1999年


李晓刚《塔吉克少年》

50x45cm

坦培拉

2003年


仅仅有了这些画,还不足以让我用“大画家李晓刚”来做这篇文章的题目。因为有了那幅画在一心寺里的巨幅壁画《雪山弥陀三尊图》,我才敢说李晓刚是个大画家。这项宏伟的艺术工程创作伊始,就将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教堂里干的那件大活儿当成了榜样。米开朗琪罗那活儿已经成了艺术史上的伟大奇迹,李晓刚在一心寺里干的这件活儿能否流芳千古还需要时间的证明。但仅从照片上看,我已经被那巨大的气魄和无边的庄严所震慑。李晓刚把喜马拉雅山搬进了一心寺,同时他还把弥陀三尊的莲花宝座安放在喜马拉雅山上。因为有了这壁画,一心寺放出了万丈光芒,那是普照众生的佛光,也是精彩绝伦的艺术之光。

干出了这等活儿的人,不是大家是什么?


李晓刚《翻绳》

162x130cm

布面油画

2001年


艺术家简介


李晓刚,李可染画院副院长,西方绘画技法研究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


1992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美术系绘画技法专业研究生部(导师前田律雄)

1992年渡意大利锡耶纳研修文艺复兴时期蛋彩画和湿壁画

1995年-2005年任京都造型艺术大学讲师,教授坦培拉和古典绘画技法课程

2001年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

2002年任职于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讲师,教授坦培拉和古典绘画技法课程

2009年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兼职教授

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造型研究所油画创作高研班(导师靳尚谊, 詹建俊, 全山石 ,钟涵, 丁一林等先生)

2010年赴美国大都会美术馆临摹伦勃朗和维米尔

2014-2019年多次去意大利,比利时,研究湿壁画,坦培拉与混合技法

2012年2013年选入年度日本美术展审查员

2014-2019年多次去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研究湿壁画,坦培拉、尼德兰技法

重要作品和参展经历

1988年油画《泸沽湖的传说》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优秀作品

1990年蛋彩画《少女》获东京上野森林美术馆银奖

2000年丹波市立美术馆主办“李晓刚蛋彩绘画展望展”

2001年油画《石榴》获东京都美术馆第七十七届白日会佳作奖

2002年为日本著名建筑家、一心寺住持高口恭行先生设计的现代建筑”三千佛堂“内堂创作大型壁画《雪山弥陀三尊图》(10×25米)

2002年混合技法《蚀》入选第四届佛罗伦萨雪粱舍奖展

2003年混合技法《残照》获东京都美术馆第七十九届白日展白日奖

2004年混合技法《息》获东京都美术馆第八十届百日展TOMITA奖

2005年混合技法《潮》获东京都美术馆批评家奖

2006年油画《翻绳》选入日本第十届国际现代造型大奖展 获三洋美术大奖

2006年油画《悠》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7年油画《视》获日本文部大臣奖

2007年油画《室》获日展特选奖

2012年 应日本评论家邀请参加《存在的美学》展

2013年 东京新国立美术馆油画作品《裸女》获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奖

日本hoki美术馆收藏作品《点’》《沐》


翕•肖像 | 莫言笔下李晓刚的坦培拉肖像有何独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