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It Yourself》— 手工制作背后所具有的温度

《Do It Yourself》完结撒花!

本作是这个季度的一部原创番。说实话,我感觉很少有原创番会将它的题材设置在这种相对平淡的日常故事之中,再加上本季度算得上是一个优质日常番扎堆的季度,这就让我多少好奇本作作为一个原创的作品,与本季度其他几个同类型、却又有着细微的不同的作品之间,能够有着怎样的优势。
而实际看下来之后,本作最大的亮点,其实还是建立在它的故事背景的构筑上;其日常互动的设计上,虽然还是缺乏了一些特别高光的亮点,但也没有太多可以挑剔与吐槽的地方,甚至对于就喜欢这种平淡互动的观众来说,这也绝对称得上是出色的水平了。所以整体看下来,本作也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足够优秀的原创日常作品。
而我的这篇专栏,还是会优先将更多的篇幅,去聊一聊为什么我会说本作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故事背景,然后再来简单地说一下一些我认为可以进一步优化的细节。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不多废话,我们就先从本作的故事背景开始聊起。
作品将它的故事设置在一个科技比我们还要更加发达一些,但科技拐点(亦或是奇异点)尚未来临的一个未来世界观;但很有意思的是,作品试图在这样的世界观下,讲述一群仍旧热爱动手手作的女孩子们的故事。
单看这样的故事背景,作品的表达其实就已经呼之欲出了。毕竟科技与工业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人类的工作负担,就是为了让人类能够省去辛苦劳作的力气,去以一个更加轻松自在的姿态活着;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旧去讲述着这群少女的手工制作,并且将这一过程予以修饰与美化,很显然的就是想要去歌颂与推崇这种手作背后所承载着的精神。
也就是说,作品认为当“制造”背后的“物质利益”意义被剥夺了以后,那仍旧坚持“制造”的这件事情本身,背后必然存在着超脱于“物质利益”以外的意涵与精神;而这个意涵与精神,就是本作想要探寻与歌颂的事物了。

那么,这个所谓的意涵与精神,又会是什么呢?
对此我自己可以给出的理解,是当“制造”这件事情重新回到我们人类自己所主导之后,它所被赋予的“创意”、“想象”、与“温度”。
是的,一旦“制造”摆脱了“物质利益”,不再考虑效率、价格、完成度这些相对冰冷的量化标准的话,那我们依旧坚持在“制造”,它更多地就只是为了传递“制造者”本人的想法而生的了。换言之,此时“造物”比起物质层面的价值,它身上所承载着的创造者属性的价值,其实是要更具锋芒的。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本作的女主赛儿芙,才会被设定成一个即便手作能力很差,但是却热衷于幻想、成天做白日梦、并且能够用这些百花齐放的想象与创意,去征服其他社员的一个角色。

与此同时,这种脱离实际利益的“制造”、特别是本作中不少手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周边的人变得更好,它确实是会因为多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关联性,而促使这件“造物”本身,获得了超脱于物的温度。
事实上,即便是我们当下的这个资本社会,很多时候赋予一件商品价值的,比起商品本身所承载的功能性以外,商品背后的故事往往也很容易使其溢价;这当然也可以被视作为资本割韭菜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但我们却也不能否认很多所谓的高端品牌,其品牌价值背后所仰赖的就是这些故事,这些能够让人感受到“被照顾”的、乃至于是“人文价值”的事物。
而就算我们不讨论那么功利视角的例子,就算回归到我们自己的日常里来,以我们收礼物为例子,尽管具体怎样也因人而异,但只收到钱、收到一个随意购买的物品、收到一个精心准备的物品、收到一个亲手制作的物品,我相信对于多数人来说,一定是越靠后自己所能够收获到的感动越多。
也因此,当本作借由搭建这样一个更加无需亲手制作的世界观,去着重讲述手工制作的故事的时候,再搭配上本就充斥着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与温度的互动的日常题材为其基底的时候,它的这层表达其实就已经足够好地沁入观众的内心之中了。
所以即便只是单看着这些角色的努力耕耘,并在付出了努力之后最终收获到那个她们所渴望着的树屋的时候,它其实也借着这个背景与表达,得以让我们也得到难以言喻的动容。

只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背景与表达,确实也只是以一个背景板的姿态,去提供一个整体的氛围,而没有深度地与作品的故事本身,进行高度的绑定与结合,让故事与表达,其实在我这里并没有形成一个特别良好的正反馈循环。
说直白点,就是本作的这个表达,即便抛开本作的所有故事不谈,其实也已经得以体现;而本作的这些故事,就算换了另一个故事背景与世界观,它的故事也依旧成立、好看。这两者之间虽然也不是没有良性的影响,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的结合与绑定的话,它或许能够有着更加出彩的表达,以及更具有感染力与高度的上限。
毕竟只要作品的野心再稍微巨大一些,它其实大可将更多的叙事重心与笔墨,放在布丁这个角色身上;因为作品的这个表达与冲突,其实在布丁身上特别好体现。她为了想要更好地去与赛儿芙拉进关系,想到的是迈向科技,去借由自己的发明与创造,让赛儿芙能够活在一个更加省心的世界之中;但她却没有想到这条道路,恰恰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遥远。
作品虽然也有侧面地将布丁心中的一些纠结给表现出来,但是布丁意识到这点的过程也好,她内心对此的思考也罢,作品其实多少是有点略过的;这就使得这样一个特别能够突显本作表达的冲突,多少就被作品自己给错过了。

当然,如果不那么较真,本作大体上的日常互动与故事,其实也还是做得很不错。
虽然对我来说整体上还是稍显平淡,并且缺乏了一些足够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但是,在角色逐渐增多了以后,再搭配上一个比较集中的目标以后,它所能够产生的火花也就变得更多,故事也渐渐变得更有意思了。
而即便是我这样一个,已经逐渐对于这类平淡日常提不起巨大的兴趣的观众,在看到故事的最后,看见这几个人为了建造树屋而拼尽全力之时,那种平凡中的努力、那种看似平淡却富有温度的互动与关怀,搭配上角色努力的成果正在一点一滴被实现的过程,它所能够带来的感染力也绝对是不小的。

我自己很喜欢本作几段微风拂过角色的场景。
这是因为,风是一个很能够承载本作表达的元素。
风本质上只是空气的流动,作为一个自然现象长期存在于地球上;而人类,在意识到了风的本质之后,利用科技与技术,将它做成风扇,让几乎所有家庭里都有着这样一个简单却实用的电器;而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但是,即便在有了风扇,即便能够依靠器械自动地造出空气的对流,让我们几乎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感受到它,我相信我们也依旧会更喜欢那自然的风。这虽然也能够用科学去解释(含氧量更高、空气更清醒之类的),但是那种有风吹过的惬意,那股自然产生的对流,它所带动、又或者说鼓动起来的,也不仅仅是凉快这么简单而已;它其实还承载着那股,借由人与人之间流动着的空气,所形成的一股别样的连接与共鸣,以及由此所生成的意象与情感。
毕竟,这股源自于自然的风,尚未被精致的利益计算、宏大的目标与视野所占据,只是属于我们几个人之间的秘密与默契;而这,不就是本作所推崇的那股,纯粹的手作背后所承载着的价值与意义吗?

总的来说,本作绝对是本季度里一部相当出彩的原创日常作品了。
它虽然整体上稍显平淡,虽然在角色的设计上稍显模板化,虽然它没有很好地将故事与表达进行更进一步的结合,让两者之间尚未形成足够有力的正反馈循环;但是,它却还是很好地从平淡之中挖掘出美好,在模板化的角色上做出了足够有趣、也足够富有温度的互动,更是提出了一个,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特别能够让人有感的故事背景与表达。
也因此,本作我认为还是相当值得推荐的;特别如果你是一个就好这种平淡日常的观众,那么本作真的不容错过。
简单评分:8.9/10
ps:虽然我文章里有点将本作的表达,描述成一种反抗科技的态度;但这绝非作品想要呈现的内容。它只是想要提醒我们,即便科技发达,也不应该放弃那种人与人之间质朴的关怀,也不应该淘汰掉那些纯粹的、不与利益高度相关的创作与制作。而只要我们仍旧记住并珍惜这些,科技不也是一个能够更好地将它们传递出去的利器吗?就如同故事里,布丁和Job子也大量地使用技术去帮助完成那间树屋一样。
ps2:本作设定上的优势还不仅限于我文中所提到的那些,就我个人所思考到的结果,至少还有多两个好处。一个,是设定之于我们的亲近感;就是它所构建的这个故事背景,足够接近于我们的社会,又恰好能够突出那股科技背后的焦虑,这就能够让我们轻易的感受到作品想要的表达与情绪了。其次,是这个设定非常适合动画,这样一个同样是“手作”创作的载体之中;所以作品中所承载的这些表达,我相信也是动画主创所想要诚心传递给观众的。而也是因为这样,本作才会在手作部分的桥段,予以了特别认真的动作描写,让我们能够亲眼见证这一过程中的辛劳与美好。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对于动画或者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