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手板型的变化,快拨和快撕的差异
反手快拨其实并不难,业余球友在教练或者高手的带动下,其实应该很快就能做好这个动作。因为快拨,它主要是借力打力,可以有很多推的感觉在里面,板型的变化小,发力的动作也小。但从快拨过渡到快撕,这个就有难度了,快撕比快拨的动作要更复杂。基本上可以这样去理解,正手攻球相对简单,但过渡到正手拉球,这就明显难;同理,反手快拨简单,但过渡到反手快撕这就难了。从某个角度来说,正手攻球过渡到正手拉球还更容易,因为攻球和拉球,你的板型是不变的,难点是收胯顶胯。而反手快撕到反手快拨,板型其实是变化的,发力的方向是有变化的。

上面就是反手快撕的板型,这个要注意,它其实是压着的,引拍的时候,手腕是内扣的,板面与地面平行的。反手快拨,我们站位靠近球台,发力主要是往前,找到推的感觉就行了,推到拨,其实并不难,因为这里面板型变化较小。反手快撕就不同,因为引拍幅度明显更大,所以板型其实是很平的。

上图是反手快撕的发力瞬间的截图,明显板面已经打开了,然后发力瞬间一直到发力结束,板型基本上是一致的。很明显的,反手快撕的板型变化是很大的,而正手拉球板型基本上是不变的。尤其是引拍的时候,因为反手动作生理结构的关系,我们反手不可能一直保持板型亮开。因为快撕引拍,手腕必然是内屈的,而手腕内屈,板型自然就压住了,是和地面平行的。而发力瞬间我们肯定不能让拍面与地面平行,这样的话球一碰直接就下网了。反手快撕触球之前,板面就需要亮开,因为板面变化很大,所以业余往往容易做错。
反手快撕还有一个难点,快拨我们基本上前后发力就够了,是推和撞为主,手腕为辅助;快撕需要压制弧线,所以这个时候有个横向的发力,就是压制弧线的发力。形象的来说,反手快拨主要就是前后用力,手腕辅助;而反手快撕,有前后的发力,手腕的发力,手臂往前到了触球瞬间的时候,还有个往右的发力。反手快撕是像挥鞭子,往前,往右,因为动作比快拨复杂,所以业余的要跨越快拨到快撕,其实是有难度的。如果没有教练的指导,业余球友很难从快拨顺利过渡到快撕。
只有理解到快拨和快撕的差异,这样才能快速的从快拨顺利的过渡到快撕,因为严格来说,快拨是没有威力的。实战时候,你反手要么弹击,要么快撕,快拨其实是没什么劲的。快拨的意义是让你学会弹击和快撕。
首先,反手快撕板型一定要拿捏准确,引拍的时候,手腕是内屈的,含胸收腹的同时,板型几乎与地面平行的。然后,随着发力的进行,手腕开始打开,板型也开始亮开,触球的瞬间,板型是完全打开的状态。在板型打开之后,板型不在明显变化了,动作结束的时候,板型基本上也是如此。
快拨引拍幅度小,基本上不需要用身体。快撕引拍幅度大,适当收胯是最好,不收胯也行,因为反手快撕主要还是借力发力,不是纯粹的退台反拉。快拨,架肘之后,主要是前后的发力。快撕,它就像甩鞭子,所以肘关节这个地方,手臂是往前然后往右,往右主要是压制弧线。快拨,你往前多撞没啥问题,撞得越多就越像弹击。快撕就不能光是撞了,快撕的本质是拉球,所以需要撞磨结合得很好,要有甩鞭子的感觉。
江湖上有器宗和技宗的说法,但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实际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技术越高,对器材的理解就越深刻,虽然他未必能表达出来,但什么是好器材,技宗一上手就知道了。器宗还是是得学技术,未必说非常专业,但一定不能太业余。而且技术不到位,给你马龙的拍子,你也是真的打不出东西来。业余的不可能说到马龙那个技术和发力,但只要你技术能到半专业的门口,你多少是能打透vis和968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