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a-Dence》— 佳作之中的几处瑕疵

《Deca-Dence》完结撒花!

说来也奇怪,我对本作的看法貌似总是与主流有所偏差。在季度刚开始的时候,当多数人都还没注意到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对本作的期待还是颇高的;但是随着故事渐渐发展,当越来越多人喜欢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又觉得哪里怪怪的,总觉得有一些瑕疵不得不说出来。
当然,本作的整体质量是板上钉钉的,它也没有大方向上的问题;所以,我的这篇专栏,会以我个人的观影体验为视角,去尝试把那些细微的瑕疵给梳理出来。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
注:本篇会有部分后期内容的剧透,所以想要完整体验这部作品的观众还请自行斟酌。

过早的揭示所带来的乏力
本作的开局真的很不错。
第一集上来所展现的剧情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既视感,但同时它也表现出令人惊艳的制作质量,以及那猝不及防的机械大拳。这样的第一集确实能够让人抱持着期待,但是不少人当时也在担心剧本是否会落入过于俗套的套路,变成一部仅有制作不错,但剧情了无新意的作品。
然而这样的担忧在第二集就被打破了,本作第二集一下子就把第一集所埋藏的伏笔给揭露了出来,并展现出一个与第一集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即便这个世界观也不算特别新鲜的设计,但是这股反差所带来的惊喜,确实成功的吸引了大多数观众的目光,其中就包括了我在内。

如此的叙事,不仅仅能够因为所创造出来的反差而带给观众惊喜,它的另一层好处在于省下了不少叙事篇幅给作品真正想要表现的内容之中,甚至可能因此而有机会埋下更深层次的伏笔,让作品在后期还能再次带来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过即便如此,当时的我却依旧隐隐的对这样的叙事抱有质疑,因为这样的叙事在带来好处的同时,它也存在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一个,是作品在第二集就揭示世界观,其实变相的就是在逼迫观众被动接受这样的世界观设定。这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本来剧情可以透过设置大量细思极恐的伏笔,来让观众产生更激烈的热情去参与故事的讨论,去预测故事背后的真相,现在就在最一开头,被官方自己“剧透”了。
也就是说,作品这样的叙事,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观众自行体验故事、慢慢地挖掘并享受这个世界观的过程。

但这也不是大事,如同我所说的好处里提到的,即便是这样一开始就揭示了世界观,作品其实还是可以持续埋下新坑,让观众有能够继续挖掘并讨论的内容存在。
可是很可惜的,本作在那之后,在设定上就没有更大的突破与反转了。这里并不是说丝毫没有新的内容添加,例如后期伽德鲁制造厂以及与Deca-Dence连接,都算是新添加且合理的设定。我这里主要想说的是,在整个冲突层面上,作品没有再给出一个足以撼动第二集所提出的世界观的内容;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观众在第二集所见识到的世界观设定,其实就已经是完整的世界观了。
而这,就促使了观众所拥有的信息量,远超于部分角色,并导致后续剧情的展开,一定程度上很难跳脱出这个世界观框架之内,无法创造出更大的惊喜了。
换言之,作品把算得上是全剧最高潮的揭示,摆在了剧本的最前面;而当观众怀着高期待去等待下一次更惊艳的内容时,直到最后这也都没有真的发生;高期待落空所产生的失落感,就是过早揭示世界观所带来的第二个问题了。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我会觉得有所瑕疵的理由之一。
我在第二集之后,其实就一直期待着作品能否带来更有意思的展开,是否还能够再剧情反转一次:例如把机器人的诞生与发展,去和人类的“灭绝”做关联;又例如不把伽德鲁设计成机器人所培育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危机,只是让机器人通过游戏的方式去与之对抗之类的。
但是,如同我刚才所说,作品后续的剧情就显得相对保守许多。
这并非是说剧情哪里出了什么大问题,而仅仅只是因为作品这样的叙事所带来的巨大期待,最终无奈落空了而已。

难以产生共鸣的情绪
第二个让我感到有所错位的,其实是作品的情绪,我一直都无法产生共情。
而特别尴尬的地方在于,作品在世界观揭示之后所侧重的叙事重心,恰恰就放在了这些角色的情感之上。作品花费了巨大的篇幅,去描绘镝木组长的内心,去解释他之所以会如此看重枣的理由;也花了不少时间,去细细的勾勒出枣内心的所思所想,将她那埋藏在表面积极底下的想法,给表现了出来。
这些内容我都看在眼里,也都能够“理解”,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难以产生共鸣。

我们先说镝木组长。
他作为一个机器人,一个天然就生活在不可违抗的体制与系统之下的存在,当他准备随着系统的安排接受自己“报废”的命运之时,他对于能够自由且毫无约束的bug,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期许与向往;甚至是看见这样的bug能够积极的对抗着不可抗力的时候,他感受到了“救赎”。
这样的情绪,如同我能够具体地写出来一样,我是能够理解的;但是,我无法真正的感受到他所感受到的“救赎”。
这或许是因为我作为人类,无法明确的感受到作为机器人所受到的制约到底有多么残酷;但与此同时,我其实也认为作品并没有将“机器人所受到的束缚”这点描绘得特别清晰,这就使得我就算能够依靠逻辑去推理出他能够产生这样的想法的理由,却也做不到感同身受。
而一旦无法感同身受与代入,很多剧情发生的第一瞬间,就会在我的内心产生一定程度的违和感。这些剧情,多半只要站在镝木组长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够解释得通;可是当下违和的体验,却也是很直接的。

相似的,我们的女主枣也是如此。
枣虽然表面积极、乐观、开朗,但是这些表面上的“正面”,其实都只是为了掩盖她内心底里因为自己的无能所产生的巨大无力感。所以,她的一切行动逻辑,其实都只是为了消解这份无力感;她想要改变,想要变强,想要让自己能够真正的“影响”到什么。
实际上,随着剧情的发展,她确实也变强了,她也的确改变到了一些人(镝木组长);但是,我认为作品没有将这些“成长”,内化到她的内心之中,使得即便她的外在变化了,她的内心最深刻的问题却貌似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对我来说观感最微妙的地方其实是在她得知世界真相之后的描写。她因为这样过于庞大的信息而有所动摇,因为之前的努力(斩杀伽德鲁)其实都只是“虚构”的而有所空虚,因为组长的隐瞒而选择怪罪,这些描写我都可以理解。但是,作品却没有以他们确实消灭了伽德鲁,确实改变了世界作为契机,去和她内心中最深层次的这份无力感进行化学反应。
当然,作品也有透过“不要拘泥于虚构,看看那些真实经历过的”这样的说辞来让枣的心境发生变化;而以当下的情节来看,这样的描写也是合理且充分的。
只是,我认为作品没有借着这个大好机会,去叙写她内心的成长,这点我真的觉得有些可惜。

也就是说,作品虽然花费了很多精力去描写人物,但具体的效果对我来说却有些微妙。
这自然有我很大的主观成分存在,所以我这样的体验很可能不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但另一方面,我也确实觉得作品在一些细节上的侧重有些偏颇,才会导致一些情感上的过度显得有些苍白,进而导致我无法完全的去与这些角色们产生深刻的连接与共鸣。
这,就是我认为本作看下来,无法百分百打动我的关键理由了吧!

作品最后想要表达的主题,其实落到了自由意识所带来的多元未来上,也就是镝木组长对于bug所产生的渴求与救赎,以及自己变成bug之后所做出的独立判断与举动。可是,我认为本作在这一主题上展现的还是有些单一;主要还是在于它将与之对立的“秩序”,刻画成了较为单薄与片面的反派形象。
反派只是单纯的否定bug的存在,单纯的在为秩序付出,但是从头到尾却都没有认真的展现过“秩序”的重要性,所以即便在最后最上级的系统站出来与镝木组长对峙,我们也很难完全理解他所坚守的到底是什么价值。
这样的冲突设计,使得作品即便将机器人的“意识崛起”,以及为了自由自甘堕落为bug的这点描绘得足够清晰,我认为也很难真的将这一主题以一个足够深刻的方式,传递到观众的内心里。

所以,这部作品虽然有着相对出色的制作水平,在叙事上也没有过于严重的问题,但是它最后在我心中产生的波动与涟漪,却并不是非常剧烈。这或许是因为我一开始对他有着过高的期待,或许是因为我个人的关系所以无法对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又或许是因为我对这个主题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无论如何,对我来说本作后期的表现,确实比我想象的还要差上一些。
简单评分:8.4/10
ps:为了避免大家没有注意到,我其实在开头和末尾都提到了本作没有大问题,所以作为一部佳作肯定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些优点过于常规,而部分我所在意的细节我觉得更值得一说,所以这篇文章才会以这些瑕疵为主要内容来展开,并不是说本作只有缺点,希望大家能够明白。
ps2:最后大战之后将讨伐游戏改成了种田游戏;果然种田这种养成所带来的快乐比起打打杀杀还要高得多啊!(笑~)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对于动画或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