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花20万彩礼领证,婚礼前一天发现女子精神痴呆,要求离婚
湖南常德,大龄单身男相亲闪婚,痛快地给了20万彩礼领证,结果婚礼前一天,竟发现女子精神痴呆,男子要求离婚并退还彩礼,岳父母不但拒绝退还,而且还要求再支付10万赔偿金,才答应离婚,男子无奈起诉。
诸斌的父母迫不及待的想要给他安排相亲,在舅舅的安排下,诸斌看到叶某,看到这女子如此美丽,眼睛顿时就直,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诸斌,在看到叶某时,更是说不出话。
叶某笑容满面,还说了几句好听的话来安抚诸斌,觉得憨厚的人最是可爱,她就喜欢诸斌这样的人,诸斌一听大喜过望,连忙将自己的心交给叶某。
诸斌把姑娘接回家,邻居们对姑娘都一片称赞,诸斌的母亲更是喜笑颜开,一家人都对姑娘十分满意,然后就谈起了婚事。
不过即便是订婚后,那女孩也不会一直呆在诸斌的家中,每天八点左右,女孩就会回娘家,还说是家中规矩森严,必须准时回去。
诸斌与叶某相识仅仅21天,便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按照当地的习俗,为了迎娶这位大美人,诸斌一家花了20万的彩礼,其中10万还是向他舅舅借的。
对于这个结果,岳父母很是高兴,不过他们也要签一份婚前协议,保证不管出了什么事情,都不能退彩礼,诸斌欢天喜地的签订了婚约。
婚礼前一天,叶某并未回到自己的娘家,然而,就这次让诸斌家族的人都看呆了。
翌日清晨,诸斌正与母亲为明日的婚事做着准备,忽然,叶某双目无神地走了过来,一会儿嘿嘿直笑,一会儿抬头看天,一会儿又嘀嘀咕咕地说个不停,那笑声听得人头皮发麻。
诸斌第一时间询问丈母娘,丈母娘却是一脸平静,告诉他这只是个小问题,只要服些药,很快就能解决。
原来,叶某的外婆和表姐都有精神疾病的病史,而叶某得了精神疾病已有6年。
诸斌明白自己上当受骗,十分恼怒,找丈母娘理论,看他生气,丈母娘也不示弱,说这是一场试探,洞房花烛夜出这样的事,若不能化解,那就说明双方的关系还不够亲密,需要磨练。
诸斌和他母亲跑到叶家大闹,结果叶家老爹和老妈却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说什么也不肯退婚。
诸斌勃然大怒,他可是亲眼目睹叶某发作,众目睽睽之下,莫非还能污蔑叶某不成?这摆明了就是欺骗,就是想趁机占有彩礼,实在让人无法忍受。
叶家老爹和老妈觉得,既然已经签订了婚约,那就不可能再拿回彩礼,而且叶某也没有得病。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诸斌已经泪流满面,他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一直以来都很老实,如今被人当众诬陷,他的人生观都要崩塌了。
至于叶家的老爹和老娘,则依然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仿佛这是诸斌家族的私事,与自己何干。
诸斌闻言更加绝望,只觉眼前之人看似光明磊落,实则心机深沉,自己仿佛坠入了一个无底深渊,前途渺茫,不知何年何月。
褚斌仍要求归还彩礼,但老丈人盛气凌人的回绝,并表示要签订赌约,如果证明叶某有病,就将彩礼退回来,不然褚斌就要赔偿10万。
褚斌犹豫不决,舅舅却坚持要签合同,认为证据确凿、叶某有问题,代理人则建议不签,精神疾病的范围很大,很容易被人利用。
最后,诸斌还是没有签,只是提出了离婚的要求,只要叶家能退回一半的彩礼就行,但是叶家的那位老爷子却是强硬的说,除非他拿出10万赔偿,否则就别想离婚。
双方始终未能取得一致意见,调停几次也均告吹,诸斌打定主意,要走司法途径,讨个说法。

1、隐瞒精神疾病的婚姻关系无效。
根据《民法典》第1053条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请求撤销婚姻。
在此案例中,叶某患有精神疾病,属于重大疾病,叶家有义务如实告知诸斌,但叶家故意隐瞒叶某的病情,诱使诸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叶某登记结婚,这构成了法定撤销婚姻的情形。
根据案例事实,叶某的精神疾病始于上大学期间,已持续6年有余,叶家难以推脱不知情,但叶家没有如实告知诸斌此重要信息,导致诸斌在完全错误的认知下与叶某登记结婚。
综上,诸斌请求撤销婚姻,并追究叶家法律责任的诉求完全正当合法。
2、欺诈的婚前协议无效,可以退还彩礼。
根据《民法典》第148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在此案例中,叶家采用欺诈手段,隐瞒叶某精神疾病的真相,诱使诸斌与叶某订立婚前协议并支付高额彩礼,诸斌是在完全错误的认知下签订婚前协议。
作为受欺诈方,诸斌可以请求法院确认婚前协议无效,无效合同不产生法律效力,责令叶家退还彩礼,以恢复其原有经济状况。
本案启示:
第一,诚信是一切人间关系的基石。婚姻中要坦诚相待,彼此之间要敞开心扉,才能建立融洽的夫妻关系。如果一方故意隐瞒重大疾病等事实,定会造成另一方的不信任,威胁婚姻的稳定。
第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变化,重视个人主体性和自主选择的意识逐渐加强。因此,在订立重要的法律文件及生活大事时,一定要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表达真实的意愿,才能避免后续的纠纷及损失。
第三,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利用他人的无知或弱势地位谋取不当利益。任何形式的诈骗行为都是违法的,应当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裁。我
第四,法律是保护被侵害当事人权利的最有力武器。面对不法侵害,我们应坚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的援助,以正视听。通过规则程序追究责任人的民事责任,是获得公正裁决的有效途径。
第五,人生的教训常常来自于亲身经历的痛苦遭遇。我们要善于总结教训,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有所警醒,不至于重蹈覆辙。谨慎之心,使人达到老当益壮之年。
对此,您怎么看?
留言参与讨论
关注@子夜侃世界
多学法少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