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周看点|不造车华为发布AITO首车;国轩高科获美企200GWh铁锂大单
上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件发生?
一手包办AITO,你还相信华为不造车吗?
12月23日晚间,不造车的华为,推出了首款几乎由华为全面操刀的鸿蒙汽车——AITO问界M5。
作为AITO品牌的首款车型,问界M5定位于中大型豪华SUV,采用增程式动力总成,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km。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这是首款搭载“Harmony OS智能座舱”的车型。

华为作为增量供应商 赋能AITO问界M5,图片来源:华为
对于AITO问界M5,华为充满了期待,它在汽车市场上亟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身路线的正确,因此AITO问界M5必须大卖。据相关媒体消息,对于本次推出的新车,内部对它的销量预期是赛力斯SF5的三倍。
另据了解,12月24日起,这款车将陆续登陆全国118个城市的华为门店;2022年1月20日起,开启预约试驾及预定,预计2月底该车可开始交付。一位华为的销售人员还向相关媒体透露,除了进入华为门店,接下来AITO还将在北京设立品牌直营店。
点评:想分享一个信息,即24日,继昨日后,小康股份股价再度走低,一度跌停;再提出一个疑问,“谁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极狐?”
东风完成转让东风悦达起亚25%股权,东风·悦达起亚成为历史
12月17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官网显示,东风挂牌转让东风悦达起亚25%股权项目已摘牌,转让价格为2.97亿元。这意味着,东风集团正式退出东风悦达起亚。不过,国内媒体从起亚方面获悉,东风集团退出东风悦达起亚后,合资公司未来的股比目前尚与悦达协商中,结果预计于明年4月公布。
11月19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出了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25%股权的转让信息,转让价格为2.97亿元,转让方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这让业内传闻已久的东风退出合资公司东风悦达起亚一事有了实锤。东风悦达起亚是东风汽车集团、悦达集团和起亚汽车在1992成立的三方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5%、25%和50%。
点评:临近2022年,国内汽车合资公司股比即将全面放开,谁会是下一个呢?
AFS:上周全球减产近4万辆车,缺芯危机或已至最高点
根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简称为AFS)的最新数据,截至12月19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为1027.2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198.2万辆,占总减产量的19.3%。

上周,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减产量大约为39,600辆。其中,欧洲遭受的冲击最大,损失了约26,000辆汽车,约占上周总减产量的三分之二;其次是亚洲其他地区,损失了约12,500辆汽车的生产;南美地区削减了约450辆汽车;北美、中国、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减产量均未过百。
尽管全球芯片短缺导致全球汽车制造商在上周又损失了约3.96万辆汽车的产量,但AFS在不断减少预期减产的汽车数量。AFS目前预计,由于芯片危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达到1,131万辆,这比12月12日预测的1,133万辆有所改善。
点评:缺芯危机峰值或已过去,但长尾效应恐仍将影响甚远。
大众总部工厂明年汽车产量或增43%
据外媒报道,大众汽车沃尔夫斯堡总部工厂工会主席Daniela Cavallo透露,明年,大众汽车在沃尔夫斯堡主要工厂的汽车产量预计将增加约43%。与今年相比,大众总部工厂的汽车预期产量虽有显著的提高,但仍会受到半导体短缺的影响。

Cavallo表示,今年,大众汽车预计沃尔夫斯堡总部工厂的汽车产量约为40万辆汽车,低于他此前提及的最初目标100万辆。针对2022年,他进一步指出,尽管情况预计将在明年有所改善,同时芯片供应将有所缓解,但工厂仍会感受到芯片短缺带来的影响。大众曾预计明年上半年的供应形势仍将非常不稳定。
“沃尔夫斯堡总部工厂明年的汽车生产计划还没有敲定,但目前预计该工厂明年将生产约57万辆汽车,较今年产量增加近43%。当然,这也仍存在风险。”Cavallo如是说。
点评:即便是57万年产量,仍较最初100万辆产能目标相差甚远。
国轩高科收获美国一车企200GWh铁锂大单
12月20日早间,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其境外全资孙公司 GOTION, INC.(美国国轩)与美国某大型上市汽车公司签订协议,该汽车公司预计在 2023 -2028 年间,向国轩高科采购磷酸铁锂电池总量不低于 200GWh,双方还计划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实现本土化生产。
根据公告,国轩高科将在 2023 -2028 年间确保满足该客户所需的电池数量,预计总量不低于 200GWh。为了满足该客户庞大的电池采购需求,国轩高科一方面将通过中国内地电池生产基地出口LFP电池,为此国轩要协调或扩建在国内的生产线,另一方面国轩计划在美国本土建厂生产配套所需的LFP电池,上述LFP电池产品将用于该客户美国及全球市场的电动汽车和其他应用;此外双方还将共同探讨成立合资公司建设电池生产基地、共同投资上游材料和下游电池回收产业的可能性。
公告中还提及,该汽车公司为表示合作的诚意,将通过分阶段预付款项的方式来支持美国国轩在美国本土建厂。国轩高科出于商业保密协议,此次公告中并未透露该美国车企的具体名称,只是提及交易方在全球车企中市值排名靠前,产品覆盖全球市场,具备良好的履约能力,与国轩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持续、良好的合作关系。
点评:作为大众汽车集团投资公司,并基于大众与福特之间的深度合作关系,大胆猜测,国轩高科6年200GWh订单会是福特吗?
日本将为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立法
据外媒报道,日本警察厅将提出一项在农村地区使用L4级自动驾驶汽车的许可制度议案。L4级自动驾驶汽车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道路交通法修改议案将于明年春天提交到国会,如果国会批准,日本将首次实现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日本有关部门正在考虑批准在人口较少地区的指定路线上运行自动驾驶公交车。根据该计划,县级公共安全委员会将审查自动驾驶车辆运营商的计划,并批准他们提供自动驾驶服务。

日本政府计划在2022财年(2022.4.1-2023.3.31)前,在主要针对老年乘客的地区实现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到2025财年(2025.4.1-2026.3.31)左右,将其扩展到国内40多个地点。
在日本,自动驾驶技术已达到了L3级,这意味着自动驾驶车辆可以自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但是如果遇到困难,仍需要转为手动驾驶。与L3级自动驾驶不同,L4级自动驾驶的前提是,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安全驾驶或停车,包括在恶劣天气或紧急车辆接近时,在没有驾驶员参与的情况下,按照指定的路线行驶。
点评:自动驾驶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毫末智行获近10亿元A轮融资
12月22日,毫末智行宣布,公司获得近10亿元A轮融资,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规模量产的自动驾驶独角兽公司。此轮投资方为美团、高瓴创投、高通创投、首程控股、九智资本等,募得资金将主要用于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和人才体系建设。
据悉,作为前装量产自动驾驶AI公司,毫末智行拥有全栈自研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目前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已经陆续搭载在包括魏牌摩卡、坦克300城市版等在内的诸多车型中,辅助驾驶用户行驶里程已突破400万公里。
点评:本周自动驾驶领域发生的融资至少为3起,且每起融资规模至少上亿元。实际上,就国内自动驾驶发展历程来看,这已经不是第一波投资热潮。相比于2015年左右,资本市场趋于冷静,自动驾驶玩家现阶段和之后要面对的考验也是全方位的。
地平线牵手速腾聚创,或将加速自动驾驶落地
2021年12月22日,地平线与RoboSense(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依托各自领域的技术积累和量产经验,重点围绕高级辅助驾驶(ADAS)、自动驾驶、机器人、智慧交通新基建等应用开展深度合作。

根据协议,基于RoboSense(速腾聚创)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以及地平线征程3、征程5汽车智能芯片,双方将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的融合感知解决方案,进行协同开发与适配。
点评:实际上,双方早在2019年官宣达成合作意向。未来,速腾聚创与地平线或将联手驱动智能驾驶的商业化普及与技术进化,加速智能汽车生态的变革与创新。
小马智行与一汽南京达成合作,推进Robotaxi前装量产
12月24日,小马智行宣布与战略投资方中国一汽的全资子公司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制定自动驾驶传感器硬件系统前装量产方案,共同开发适合Robotaxi的车型并进行前装量产,实现低成本自动驾驶平台的规模化应用。

此外,双方还计划共同建立自动驾驶示范运营车队,在广州、北京、上海、长春、南京等地开展商业化运营合作,共同实现Robotaxi的规模化落地运营。
点评:随着Robotaxi不断从研发转入规模化试运营阶段,作为该赛道上的重要一员,小马智行正在稳步扩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运营规模和范围。而一汽在Robotaxi领域的布局也是由来已久,未来双方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我们拭目以待。
东软睿驰牵手中兴通讯,共同打造新一代车用操作系统
12月20日,东软睿驰宣布已于近日与中兴通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车用操作系统。
根据协议,双方基于在操作系统内核和AUTOSAR AP/CP等领域积累的各自优势,将在产品研发、生态协同、项目方案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车用操作系统。另外,双方还将共同携手芯片合作伙伴推动建立国产高性能汽车电子生态联盟,加快国产车用操作系统的开发应用与成熟落地。
点评: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研发自主可控的汽车操作系统不断被提上日程。为此,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牵手上下游伙伴、开展相关的探索,而此次东软睿驰牵手中兴则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前途K50复产,K20将于2022年上市
日前,前途汽车在苏州工厂向用户交付前途K50,并宣布更亲民的前途K20将于2022年上市。与此同时,前途汽车宣布与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公司合作,计划于2022年量产推出全球首款太阳能光伏汽车。
前途汽车成立于2015年,2016年获得发改委批准核发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2018年进入工信部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正式成为国内第六家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双资质”的企业。

不同于以SUV为切入市场的首款车型,前途汽车首款车型定位于纯电动跑车。2018年前途汽车首款车型前途K50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为68.68万元。而由于车型小众、售价过高等因素,前途K50上市后的市场反应平平,至今销量不足200辆。
除了销量平平外,前途汽车此前还被曝出母公司长城华冠在新三板退市,前途汽车资金链断裂,K50停产,多家门店和交付中心关闭。
点评:重返造车赛道的前途汽车能否迎来“第二春”值得关注。
理想ONE成功挑战中大型SUV销量冠军
“24个月挑战中大型SUV销量冠军”,12月22日,理想汽车CEO李想通过微博发布了这一消息,并配文“感谢鞭策,继续努力”。

在过去24个月,理想汽车用三个时间点记录了理想ONE挑战中大型SUV销冠的历程。根据中汽终端零售数据显示,2019年12月,理想ONE开始交付,当月上险量为1011辆,这一数据尚不足其他畅销中大型SUV月销量的十分之一;三个季度过后,2022年9月,理想ONE的月上险量来到3,830辆,不过主打增程式的理想ONE被大众中国CEO视为“最糟糕的解决方案”;时间来到2021年11月,理想ONE交付量首次破万,达到13,485辆,同比增长190.2%,再次刷新其单月交付记录的同时,也超越了大众品牌中大型SUV的销量之和。
点评:两年不到的时间,理想ONE用实力诠释了增程式电动车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零跑汽车成立动力科技公司,朱江明任法定代表人
企查查信息显示,浙江凌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于12月20日注册成立,朱江明任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该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汽车零部件研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等。另外,该公司由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

据了解,零跑是造车新势力中位数不多的自研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车企之一,目前,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高效电驱、电池集成等领域,均由零跑汽车自研完成。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零跑汽车累计申请专利数量1186项,已申请发明专利517项。在新势力品牌中,发明专利占比排名第二,三电专利占比超40%,远超造车新势力前三。另外,零跑汽车技术团队人员占比超过60%,且已搭建L4级算法团队。
根据规划,除了目前已经上市的3款车型外,零跑汽车还将在2025年底之前再推出8款全新车型。同时,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三电领域,零跑也将不断有新技术推出。
点评:零跑投资动力科技公司,意味着其在供应链方面进一步拥有更多自主权。
投资80亿元,比亚迪又一动力电池项目落户江西抚州
近日,比亚迪与江西抚州市签署投资协议,将在抚州高新区投资80亿元建设年产15GWh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据悉,此举是比亚迪在抚州建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年产能20万辆)、零部件产业园后,在该地的又一大动作。

盖世汽车从企查查获悉,抚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于2021年09月08日成立,该司注册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大道199号,法定代表人为何志奇,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点评:在自供以及计划外供的多方需求,比亚迪今年在电池产能扩张方面的举动明显加快。
来源:上海锦町新材料科技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文资讯转载自网络等,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