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分钟热度?为什么无法持续专注努力?解决原理是什么?如何进入心流?
所有人都曾信誓旦旦地说过,自己如何热爱一个事物,但真的开始努力之后,却又发现渐渐开始失去热情,最后几乎都逃脱不了三分钟热度的命运。
当然,除了真的好玩的游戏。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第一眼喜欢一个事物,是因为看到了这个事物能让自己满足;第二眼失去热度,是因为努力掌握这个事物的过程,并不能让自己满足,相反,非常累。
就像学钢琴,人被演奏者的音符吸引,幻想着自己弹钢琴之后的喜悦,但是却没想过,学钢琴的过程并不会喜悦,反而是一直处于困难知识一个一个出现,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出错,不可以预的长期投入周期,这种挫败感让我们渐渐失去了热度。
人总想着,如果自己可以100%专注投入,那一定很牛逼,但往往又做不到。
但为什么总做不到100%持续地专注投入?这和多巴胺有关。
在决心要逼着努力学习之后,总会发现,几十分钟过后就会不自觉地走走动动,看看手机,很难再专注下去,即使专注下去也是低效率的拖延。
这是因为学习的过程并不总是快乐的,尤其是遇到晦涩的知识,总是出错,不断的错误会让我们产生挫败感,进而在本能上认定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人的趋利避害机制就会发动,本能会主动选择去做那些痛苦程度更低的事情,所以走走动动,看看手机,查查快递这种平日了根本不会做,但是痛苦无聊程度比学习低的事情,就会想去做。
这一切就像是水一样,水往低处流,一切自然而然。我们的本能也会驱使我们去做那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就好像下班回家之后,就算想学习知识,但却总忍不住躺在沙发上去刷短视屏。
这是因为人的脑中有一条多巴胺的基线,低于这条基线的事情,就会被系统抵触。不信你想一想,如果你现在在军训营地里面,如果你不100%专注学习,就会被抓去痛苦地拉练,你100%可以100%专注学习。
但是这条极限并不是大脑天然设定好的,实际上它是会浮动。如果你今天做的快乐事情很多,比如酒吧High完,王者十连胜等等,那么这条基线就会非常高,这个时候让你再去走动走动,查查物流,你根本就不会想做。多巴胺是大脑里的水,它往低处流。如果不信的话,你去抽根烟试一试,抽完之后你更加更加不想做痛苦的事情,如果有大规模统计数据的话,我敢100%保证抽烟的人投资于痛苦学习的时间远远比不抽烟的要少。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没能力。
因此,绝大部分的雄心壮志,最后都无法坚持下去,即使坚持下去也是低效的,很多时候一天十个小时也比不过平时两个小时的超高度专注(心流)。
那么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解决?
网上有很多自律克制的教程,但大体的方法都是趋同的,无法是大任务拆解步骤化(避免因为庞大的任务而焦虑困难,进而不愿意开始)(当然,焦虑作为人的情绪,也是有公式的,再说。)、比如力量训练,冷水澡(让身体痛苦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平衡。)、比如去图书馆自习(排除干扰源)、找学伴(相互竞争)等等...
这些确实方法都有用,但是能利用如此专注学习的人很少,或者这些方法不都总是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以上的所有步骤是对的,但却有同样的缺陷——那就是第一步如何保证触发?
也就是如何从床上起来做健身,起来去图书馆,起来去桌上。这一步通常还是得回到多巴胺这个问题,因为这些方法说到底都不是快乐的事情,多巴胺不会优先流到这里,一天两天你可以做到,但是三天之后多数人肯定做不到。
这个时候,就必须引入另外一个伙伴了——恐惧。
原因是,人如果想要有意识地专注的话,不能依靠无意识的多巴胺来实现。
必须引导出恐惧的情绪来推动自己。很多人都想过,希望找到一种没有恐惧的办法,让自己努力专注,就像想要摆脱日常工作里驱动我们像是驴一样磨豆浆的鞭子一样。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办法。
恐惧是多巴胺的边界,如果没有恐惧,从演化心理学来看,那蛮荒时候的人类早就因为贪恋书上的果子被毒蛇咬死了。所以恐惧会让我们的多巴胺得到规范。
多巴胺驱动我们获取快乐和奖励,恐惧同样也可以驱动我们逃避危险。
必须要让恐惧,来驱使我们做不想做的事情,然后在事情中,设定心理账户,在每一步中感受到乐趣。
而所谓的心流,正是这两种情绪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效果。
当我们快乐的时候,也就是多巴胺大量分泌的时候,我们的DMN区域会显著增强,DMN是默认网络模式,这个模式下的人会出现白日梦的状态,这个时候的各个功能不同的脑区相互协作,此时是人创造力最强的时候。
但是DMN状态并非是人智力最高的时候,因为大脑进入了漫游状态,虽然运转很高效,但是根本没有方向,就像一把威力强大的狙击枪,但是没有瞄准镜,自然也没用。
而与DMN相对的,还有一个模式——专注模式。更准确地,我觉得叫警惕模式也可以。这个模式通常在恐惧状态下会诱导出来,他和DMN是对立的,当警惕紧张越多,DMN状态就越少。当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DMN区域几乎会关闭。这意味着,这个时候人的智力是最低的时候,但是对外界信息捕捉最敏锐的时候。
想象一下,从演化心理学来说,如果你的周围都是老虎,同时你的脑力又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如果还是白日梦的松散状态,怎么能活下去?这个时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等激素就会分泌,让我们开始恐惧和愤怒,恐惧让我们极度专注,愤怒让我们爆发力增强,但唯一遗憾的是,这个时候人会变得傻逼。
就像为什么有的人自我设限之后就真做不成某事、或者演讲紧张就说不出话?
我记得一个节目里,有一个嘉宾说自己不是背书的料,然后它真去背的时候,就真背不下来。那是因为她如此认为自己,于是当真要在背书的时候,就会紧张,紧张之后DMN区域减弱,然后智力下降,然后就真不会了。演讲紧张同样也是如此——为什么你对着镜子口若悬河,你对着密密麻麻的观众支支吾吾?便是如此。
当然,紧张的原理,和克服紧张的办法是有的,日后再说。()
想象一下,其实每个人都有进入过心流——游戏,懊悔学习法。
现在就清晰了,为什么玩游戏会进入心流,这是因为击杀目标,拿到空投的预期让我们产生多巴胺,进而开启DMN模式,但是DMN模式是漫无目的的,需要专注这个瞄准镜来引导。但我们又担心敌人击杀我们,于是我们会警惕,这个时候就提供了适量恐惧,让我们变得专注。
于是,当DMN和警惕状态达到一定比例的平衡之后,人就会进入忘我的专注状态。
懊悔学习法也是如此,简单来说,就是——一天的时间即将截止,这会让我们恐惧懊悔,但是时间还没完全截止,于是我们的心理账户认为,多学一分钟都是一种奖励,因为每一分钟的努力都可以减少今天的失败程度。
——所以,心理账户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