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玩具已成小学生的历史?这款玩具,曾是最受欢迎的“宠物”

今年是2020年,也是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我知道正在观看这篇文章的你们至少也得有20-30岁的程度了,也一定曾多次发出过韶华易逝的感慨。
时光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事物,当人们身处期间的时候往往不会有太多的在意,但一旦回望过去,似乎所有的美好和悲伤都仿若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当《龙珠》中的悟空回望第一次和布尔玛相遇的情景时,相信所有经历都会一并涌现到脑海之中...
我知道对于现阶段的所有90后来说,哥哥/姐姐的称呼已经是可接受度的极限了,也就是说如果哪个小孩胆敢叫我们做叔叔/阿姨,那随即而来的绝不会是温情的回复,而是狠狠的一个耳光---

90后无疑是倔强的,但这种倔强的背后更多是不想被时代抛弃的焦虑,没有人愿意被记载进历史,哪怕是那些曾为我们所把玩过的东西。
但不愿意归不愿意,真实世界的运行法则在于:岁月真是一把残忍的杀猪刀啊!
01.网友抱怨:我的童年已经成为现在孩子眼中的历史了

如上感慨来自一位名叫@小王小王有点迷茫的网友,而他的此番抒情来自于一款名叫“电子宠物”的实体玩具---

从上述截图可以看到,此图来源于某年级学生的课本,而就在其中作者用寥寥百来字概述了电子宠物的发展历程,从短短几年达到8200万销量,到后来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尽管科普作者也在最后补上了一句“尽管如此,电子宠物曾经在电子产品和儿童玩具中有着不可被取代的地位”,但这段说辞也难掩悲情,似乎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谢幕。
那如此说来,我们90后果真只能成为00和10后的前浪,我们曾经钟爱的玩物也只能够用作小学生的历史科普的知识增长吗?
或者更进一步说,作为前浪的90后们,未来的路究竟能在何方呢?

要想理解上述问题的答案,那就不得不了解一番电子宠物的发展历史了。
02.电子宠物的发展历史
电子宠物的潮流是经由日本人掀起的,而最初的形态和玩法可以追溯回1996年经由bandai推出的“拓麻歌子”---

这款电子设备的外观犹如鸡蛋,而玩法也极其简单仅有一块黑白像素屏外配三个功能按键而已,不仅如此,整款设备的玩法也只是让用户给屏中“宠物”进行投喂、清理、游戏等等养育式的互动,而且互动频次也非常贫瘠(隔老久时间才需要投喂和清理一次),完全没有所谓的沉浸式可言。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就这样一款玩法佛系的电子宠物,居然在发售后不久便遭到了来自全世界消费者的追捧,并引来了无数商家的山寨抄袭。
但即便如此,依据官方数据统计,上述拓麻歌子系列也成功在日本国内卖出了超4500万只的程度(全球累计7000万),成为了一整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为什么拓麻歌子能够如此爆红?相关的解读文章网上已有不少,但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样两个字:独特性!
或许自拓麻歌子诞生以后,满世界的商家都在山寨这款游戏的玩法,但对于绝大多数山寨者来说他们只复刻了拓麻歌子的“皮囊”,而错失了至为关键的“成长系统”---


如上图谱为拓麻歌子的成长路径,每当达到一个关卡点它们的形态便会发生变化,但究竟会进化成哪个模样,就得看操作者究竟是如何养育的。
也就是说不同养育习惯的用户,能够获得完全迥异的拓麻歌子形象。
不难想象,如此独特性的成长路径,绝对会比千篇一律的固定的投喂成长模式更能给用户带来亲密的情感,或者说用户在面对上述两种成长模式性的玩乐心态是完全迥异的:
对于前者来说,因为操作习惯会对成长起决定影响,因此用户也会步步为营,如同养育小孩般予以电子宠物仔细入微的照顾,会好好的享受每一个成长阶段,并为自己的宠物能够长成不同形态而兴奋异常;而对于后者来说因为成长路径是固定的,因此用户顶多也就只有着追求数值上的突破,只会为自己的宠物能够比别人更高阶而暗自偷乐。
类比来说,这就是任天堂游戏和网页游戏的区别,因为多样性成长系统的加入,让一款简简单单的电子宠物也变得耐人寻味了起来,并成为了一整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因为寄情深刻,在当年我们还能看到网友为拓麻歌子举办的葬礼或婚礼,简直就将电子宠物当孩子来看待了...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拓麻歌子系列也在后来衍生出了更多样的玩法(能够让用户相互对战或联谊乃至繁衍后代),以及推出了先进的彩屏系统,让用户能够给电子宠物添置更多样华丽的装扮。
但即便如此,当时间到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的结束之际,这款曾风靡全世界的拓麻歌子也都不得不面临被人抛弃的厄运---不是bandai不肯与时俱进(从硬件到玩法都进行了革新),而是随着更多元的娱乐方式的涌现(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等),这种养育电子宠物的玩法已经不再具备吸引力了。
因此也就成为了小学生教科书上的那段“科普历史”---

那如此说来,电子宠物可真只能够成为历史的一个句点吗?
放心吧,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电子宠物没死,它们只是换了个方式继续留在我们的身边---

如上为小学生教科书的另一部分截图,同样用百来字描述了2010年推出的“会说话的汤姆猫”的事例。此猫同样是电子宠物,但区别于拓麻歌子式的单向投喂,汤姆猫甚至能够借用AI系统和用户进行语音交流,能更进一步的实现情感上的互动。
不仅如此,就在2010-2020这十年间,我们甚至能够看到诸如SIRI、微软小冰、小爱同学等等人工智能助手的出现,而它们除了能够在情感维度与我们进行洽谈之外,还能够为我们进行房屋设备的监控和操作,甚至还能够在有需要的时候帮我们点一份外卖,以及全天候检测人体健康并给出科学合理的调整方案---

各家科技公司推出的智能音箱...
当然,或许你会说电子宠物就得有电子宠物的模样,否则它就不是“宠物”。但这种看法又何尝不是没有洞察到电子宠物的“情感慰藉”本质所导致的偏见呢?
我们真的就差给AI音箱套上一个宠物外形的皮囊吗?不,这都是次要的,相反如今的“电子宠物”已经能够做到比你自己还要懂自己的骇人程度了---

其实SONY也曾推出过宠物外形的AI玩具...
也就是说,电子宠物从未衰亡,它们只是从最初的拓麻歌子形式,不断的进化成了如今无处不在也无所不知甚至能够做到人所不能的事情的AI智能系统罢了。
我们不差一块“宠物的皮囊”,而成为历史的尘埃也更是无稽之谈,再进一步说,作为正值壮年的90后们又何须深觉任何的悲哀呢,我们从未被时代抛弃,我们可是一直都在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知识引领时代浪潮的方向呢---

从潮流的被动接受者,到潮流的制造者,这是我们90后的成长演变。而从简单的喂养投食,到如今的无所不能,这则是电子宠物在过去20多年以来的进化。
如果罔顾了这层迭代的内涵,非要偏执的将电子宠物就等价于当年的拓麻歌子,并因此而发出时代谢幕的感叹。
这难道不就是所谓的矫情吗?而借由矫情抒发的情感,你们难道就不能品味出满满的油腻感吗?
好吧,希望各位能够理性乐观的看待如上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