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兆明|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艺术家简介】
裘兆明,1940年生,绍兴嵊州人。1955年入中央美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宗其香诸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创会理事、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约画家、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顾问、中国女画家协会创会理事、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理事、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绘画作品在国内外频繁参展,并有获奖。1990年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奖及安徒生插图提名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并应邀赴美领奖。1999年获国际荣誉金奖。2001年入选国家《百年中国画大展》。2003年在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个展。2007年获香港紫荆花艺术金奖。2011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收藏潜力艺术家”。2020年获中国-加拿大国际绘画艺术网络邀请展优秀作品奖。有《裘兆明画集》等十多种出版物面世。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百年中国画集》等多部辞书及大型画册。多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城楼、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李可染画院、江苏省美术馆、青岛市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IBBY瑞士总部及美国分部等国内外多家机构收藏。
名家集评
可染说过"能和西方文化抗衡”我看裘兆明是做到了。《米兰一角》色彩与油画一样,细部和厚重都超过了油画,我看她做了李可染想做的事。她有这么好的基础不容易,要爱惜自己的基础,再接再厉多画。
——邹佩珠
李可染夫人雕塑家
【作品鉴赏】

小雨68x68cm 1999年
裘兆明的水墨山水画,因景立意。以意取法,兼程发展。她持有回归自然,画中有诗的中国艺术精神和感应时代的审美理想,同时从西方风景画,特别是巴比松派吸取营养:从一个独特的个性角度,回望中国山水画童年期的稚拙美,强化着现代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和人情味。因而她的画有许多知音共赏,被誉为“纯、稚、大”。这是裘兆明水墨画最突出,最宝贵的特色。她的山水画创作,正迎来一个全面大丰收的金色季节李可染师之讲究意境、层次,结构、用笔:宗其香师之于金碧山水式设色的变革、夜景的独到独创,两位恩师的点化,不期然而然地渗入裘兆明新的形,新的色,新的筋、血、骨、肉:在她新的艺术生命里面,自出一格。
——孙美兰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雨过秋初68x68cm 2016年
裘兆明的画温馨淳朴,被真情厚厚地裹着,又像江南雨后清澄而舒畅,始终带着雨淋淋的滋润。这是她对生活的信念生发出的爱,对造化万物体悟后蓄于笔端的真诚。她用不太多的墨加上少许的浓线、淡线,皴擦点染,同样力透纸背,明朗干净处照看到厚拙的追求,到底是可染先生弟子,虽巧也拙,秀中蕴厚。她的语言虽然单纯简洁照样摄得江南氤氲的魂魄。她的功底扎实,格致不俗。
——程大利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

雨林滋润68x68cm 2021年
以线为主,以色为辅,简约中给人以想象,单纯里寓以丰富,装饰性的巧妙运用,更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赵力忠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家

美丽傣寨 200cmx200cm 2013年中央文史馆书画院收藏
裘兆明也许正是在这三名(名校、名师、名社)的培育和熏陶下,加之艺术修养丰厚,功底扎实,养成了她取法于上的眼界,从而不由自主地自觉地走上了她所认准的道儿,精心地编织着她理想中的山水王国。她没有随大流,画三山五岳,也没有画名刹古寺,大漠大水,而是把视角投向滇西北的极为常见的边寨山村及江南随处可见的村镇。她更注重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而佳作频出。她对江南的山水小镇及傣家的村舍乡情是那么熟悉,那么满怀激情,笔下不时闪烁着艺术的火花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句)写景是为了抒情 抒发裘兆明对故乡故土的思念之情。
——包立民
《文艺报》编审、理论家

雾润傣家 154cmx3650cm 1995年天安门城楼展出并收藏

云南红土 34cmx34cm 2022年

爱琴海边的印象 68cmx68cm 2022年

布鲁塞尔食街 68cmx68cm 2003年

阳光与乌云—莫斯科所见 68cmx68cm 2021年

水镇68x45cm 2022年

绿润傣寨136x68cm 2022年

祖国大地多壮丽136x68cm 2021年

故乡 97cmx123cm 2001年李可染画院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