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老师 中医基础 藏象之肝系统 四
上次讲到调节血量,下来是下面两个:濡养本脏以及所属的形体官窍,然后为经血之源,这个合并一起讲。
主藏血
涵养肝气
调节血量
濡养肝及筋目
为经血之源
生理上,肝主疏泄,人动则血运于诸经,把血疏泄出去,然后可以濡养所属的金跟木,然后又是月经血的来源。病理,我们原来学过心血虚,现在看看肝血虚。
那肝血虚,先把血虚弄出来,讲吧,面白,无华,或者是萎黄,舌淡。苔倒无所谓这个,它不太影响舌苔,这个舌苔形成是中诊讲的。脉,弦脉是肝的脉。脉弦,细。然后还有一个常见症,头晕,头晕目眩。到这里你只能说血虚,你还不能定位是心跟肝,但上次讲心血虚的时候是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恍惚。那现在它用什么做肝的定位标志呢,肝主经,肝开窍于目。目,你看血不够不能濡养眼睛,目干涩。你注意假如目干涩的话,肝阴虚也可以的,你总之这个是液体不够,其实它这个还是着重营养,目干涩,视目模糊。然后是,夜盲,一到傍晚就看不见。能不能想得清楚为什么肝血虚会夜盲,也就是说白天你看得见晚上看不见。对,升降,应该是升降问题。你看你肝主疏泄,气行则血行,早上是升的,目在上面,气往上血跟着往上。你一到了傍晚,五行属金,金是降的,至少这是因素之一,当然你血虚这个本是少不了的。
好啦,肝主筋,这个筋现在这里还没讲到,略略带一下。这个筋相近于西医讲的肌腱韧带,肌腱韧带是附在关节,它的收缩舒张,然后产生运动,你现在血少养不了筋,那么至少是筋力不见,然后再进一步是不能控制筋的舒张,收缩。所以假如是比较轻的应该是,手足麻木,你看贫血的人经常手麻脚麻的,那个是你说血不养脉也行,血不养筋也行。然后重一点的是关节,拘挛,我上次讲,活动不灵便的感觉。再重一点,抽搐,你看你宰杀动物,放血放得差不多它就抽了。其实这里还应该有个延伸,有的同学自学会看到后面,爪为筋之余。爪甲,爪甲不容,你注意这个爪甲不容是个很模糊的词,详细一点的我们讲到其华在爪的时候再说。
这是肝血虚基本症候,还没够。刚才讲啦,为经血之源,肝藏血,肝藏的血会灌注到子宫,然后成为经血之源,你这血少了那不用讲的,月经量少,月经量少的一般都会时间压后的多,平均时间缩短,假如再严重的那就是闭经。那这样一组,就叫肝血虚。假如跟心悸心烦失眠多梦混在一起,那就是心肝血虚。
好,这是第四点,好的我们回到第一点。
主藏血
涵养肝气:使之畅达而不亢。
那么畅达是肝主疏泄基本的要求,但这里有个意思,你看涵养肝气使之不亢,好像有个潜台词:肝气容易亢。你说为什么肝气容易亢呢,首先肝是五行属木。木还没那么简单哦,前面讲过,钻木可以取火,木中本来就含火,所以它本来…首先一个是上升,木的趋势是上升,另外一个木中含火,那么除了上升,它还有一个化火的倾向。另外一个就是少阳,原来我们用爻来表达,其实你画成太阳更好。


那这是太阳,整个都红的,这是太阴,少阳应该在这个地方。你把这个一横过来,太阳刚刚离开地平的时候,显出半个太阳,那就是少阳。少阴,(太阳)下山,那你变成爻,是不是下面是阳上面是阴,(少阳)上面是阳,下面是阴。你看看,有没有看过太阳从海面出来的时候,你看,半个太阳慢慢慢慢就离开海面,离开海面的瞬间就好像有个腾空而起的那种感觉,我们一般形容叫喷薄而出。你看你有个喷字,向上的特征。你看它这个从少阳到太阳之间,这个上升空间是非常大的。这个过程有化热的过程,也有向上上达的过程,所以肝的特征是容易过。那么你容易过的那个是阳,你现在藏的是血,等于血属阴,一阴一阳,肝藏血,血足了能够制约阳,使它正常疏泄,调达舒畅,但不要过亢。其实我这个已经部分注解了后面那个“体阴而用阳”。
主藏血
涵养肝气
调节血量
濡养肝及筋目
为经血之源
跟着,防止出血。
主藏血
防止出血:涵阳而使血不妄动
教科书有两种解法,第一种,涵阳而使血不妄动,这种解法是对的。这里就引来出血的第二种可能啦,上次讲脾统血讲过,脾不统血是气不摄血,气不够。现在肝不藏血多半是什么呢,你看刚才讲的,肝阳容易动,阳气过旺,阳气流行加快,血流行就加快。所以,第二种出血的原因,中医叫做血热,等于说热入血分,血行加快我们叫做迫血妄行,然后导致出血。
肝不藏血:肝火,肝阳亢,迫血妄行,肝气虚而不摄。
那么,书本还有第二种解法。第二种肝不藏血是肝火肝阳亢,迫血妄行。至于肝火跟肝阳怎么区别,我们等一下略略提一下,详细的鉴别留给中诊。但是他这里还来一个,肝气虚而不摄,我个人感觉这种提法不太成熟,其实它的原文是肝jia不摄,肝jia不摄不见得就是肝气虚。你看看刚才我的表达是这样子。木,少阳多好,它容易往亢的方向去,换句话来讲,它不容易虚。所以古人总结肝的病理特征有一句叫做肝气肝阳常为有,所以你们以后学中诊跟相应的内外妇儿,很少看到肝气虚,肝阳虚,这种症候,我不能说临床绝对没有,但是少见。另外一个,我们看看肝气虚会不会导致不摄。我前面讲过一个概念,气不摄跟脾不统血几乎是同一个意思,你现在又来一个肝气虚不摄,那就乱啦。比如说你说气不摄血,我到底是补肝气还是补脾气?还有一个方式,你们以后学到中药,或者是现在你翻一下中药教材,你找一下补气药,因为每味药都有个归经的,比如说归心肝脾肺肾经,它归哪条经,你至少在教科书的补气药之中,你找不到一味补气药是归肝经的,那肝气虚怎么补?你都没药。但有的同学说你刚才不是说不排除临床还有少量的吗?怎么补呢,补肾气。水能升,直接补肝气的药至少在常用药里面没有,我不能说在所有的药物里面没有,因为中药一万多种我也不能全部认识,所以这个要注意。另外一个,可能很多人是把中医的藏象还是有意无意实体化,其实不是这个意思。你注意啊,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其实是木火土金水气的性质表达。我们看看啊,比如说,前面讲过,脾统血,我讲过啦,土的特征是收摄,生化承载受纳,它有个摄纳的意思在里面,这是土气。肝气的特征是舒展,那你现在假如是你说肝气虚你就倒过来推,就肝气,不舒展,肝气不舒展怎么会出血,它不管收摄的,只会说肝气疏泄太过,肝散掉了,血跟着散掉了。所以,一般来讲,脾不统血是气不摄血,肝不藏血多半是血热出血。另外一个从部位来讲,脾不统血上次讲过,下部出血多见,因为脾气不升,肝不藏血的是上部多见,因为肝气肝阳有余,上逆了。所以它出血的第二组原因,血热在这里出现了。你说我怎么知道是血热,很简单啊,出血的时候兼有热象。不一定发热,比如说面红,舌红,口干,苔黄,脉数,小便黄。其实你们都很常见的,比如说有时候早上一起来流鼻血,你都知道说上火了,那上火的出血就是血热,出血,迫血妄行。
生理特性
肝为刚脏
这个刚的意思是刚强勇猛,其实肝为刚脏我刚才讲了一半,容易过亢,所以你看,肝气主升主动,刚强躁急,容易往过旺的方向去。肝气肝阳常为有余。这是病理啊,病理概括。那生理上主升主动,木主升主动,少阳主升主动。讲到卦象,更加主升主动。

震卦
你看震,上面两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但中间是空的,阳是主升的,多么容易升上去。震为雷,那这刚好是春天的地方,对应的是雷,所以那些什么啊,雷霆震怒啊,肝在志为怒啊,跟这种意相关联也比较大。
好啦,体阴…刚强躁急你注意,我觉得那个肝为刚脏,刚强躁急说是生理特性应该是三分在生理七分表现在病理,实际上是表现在病理的。
然后体阴而用阳,体指的是本体,用指的是作用。那我前面讲过,肝藏血跟肝主疏泄的功能来源,肝藏血应该跟结构的那个肝关联非常大。它里面都是…它的细微结构叫肝豆,肝豆其实上就是血豆。所以肝藏血本体属阴,肝主疏泄作用为阳。
然后,假如用少阳来讲,恐怕会更好讲,那上面是阳爻,下面是阴爻,前面讲阴阳学说讲过,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上爻的外爻,下爻是内爻,阴在内,阳在外。那么在外这个阳,就是肝主疏泄,它是主升主动的,但是它以内部的阴血为物质基础,这个就是体阴用阳,也就是阴阳互根。最明显的体现应该是在肝的这个功能里面。那刚才讲了,肝气肝阳常为有余,你就体阴用阳,那就带来病理上的下一个麻烦,你不是功能容易过亢吗,功能过亢就容易消耗物质。那下一句,肝阴肝血常为不足,所以以后教科书也是,见到肝阴虚肝血虚,很少肝气虚,肝阳虚。
前面讲了,心是君主,肺是相辅,脾那个没讲,脾为仓廪之官,就有点是好像主管粮食仓库的官员,假如觉得这个官太小了你就后勤部长吧。肝者将军之官,关于将军之官我觉得很多人理解这四个字的时候有点歪了,他经常把将军之官跟肝为刚脏多位对举。比如说问为什么肝为刚脏,他回答是肝将军之官。倒过来问为什么肝是将军之官,回答肝为刚脏,有点理解歪了啊。你注意啊,将军之官的后一句是谋虑出焉。恐怕我们是看小说看多了,觉得将军是冲锋陷阵的,刚猛,当然能打是将军的本事,但是冲锋陷阵的那种是先锋啊,偏将,小将啊,真正大将军哪需要上阵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像韩信,手无缚鸡之力,一样是大将军。中国历史上战功最无争议的一个将军,大家都不太熟,小说里面几乎没出现过这个人物,好像是南北朝的叫做陈庆之。对,他的特征是每次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比如说他三千打败你七万,七万打败你一百万,而且你很奇怪的就是他本人不懂武功,拉弓箭拉不开,骑马骑不稳。以弱胜强他也很奇怪的哦,因为一般的介绍…因为我没太详细的看他具体只是看了一些战役,我发现他以弱胜强他也很奇怪,他不是主守的他是主攻的那种,比如说我三千对你七万,我就打到你落花流水,你说马踏连营那个也说不准啦,你只要是一个营倒啦,炸营,那就不是打仗那是屠杀啦,但问题是你发现他以少胜多是攻城哦,人家是守城他是攻的。这是很奇怪啦,因为你攻的那方肯定人多的,还不一定拿得下,守当然容易了,每次都是这样,他攻人家守,他少人家多,他还本身不能打。所以真正的将军应该…其实比较全面应该像岳飞那种,有勇有谋,刚柔并济,所以肝的生理特性应该是这一个:体阴用阳。
生理特性
肝为刚脏:肝体阴而用阳
比如说有勇有谋才是将军本色,才是肝的本色,过分强调它刚的那部分不见得是,至少理想中的肝应该是这样的。还有我觉得,我为什么比较欣赏《内经》那句:木曰敷和,其实敷和的那种输布气的特征带点柔柔的感觉,就好像和风吹来的感觉,你疏泄两个字太硬了,你看木曰敷和有点像打太极的那种感觉,你看那个气走的至少是曲线吧,但你疏泄走的好像是直线,所以我觉得敷和更符合肝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