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格斗技1:基础篇 格斗认知
写在前面的话
所谓格斗认知就是解决三个问题
1 在人类所有技术中,格斗技术占什么地位
2 将格斗分为徒手和持械,徒手格斗在整个格斗中占什么地位
3 体育化带来了什么
一言蔽之就是对徒手格斗正确的定位。
人类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不论什么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下的人最基本需求都是相同的。
因为有这样的的需求,所以会有打猎耕种采集养殖造房造车造船等等的行为,摸索总结出打猎的技术、耕种的技术、养殖的技术、打井的技术、毛皮缝制的技术,乃至数学天文学等等学科的发展
人类交往中会有争斗,争斗有很多种形式,最普遍最原始最本能的就是面对面的肉体冲突也就是格斗,所以诞生了格斗的技术。
先有场景(冲突)——实践(本能 粗糙 效率低)——总结为格斗技(科学/符合人体结构 细腻 效率高)
聊格斗技无非从三个方面入手
起源:场景塑造格斗技术,技术应用适配于场景
传承:什么人教,什么人学,如何传播(口耳相传、文本载体),传播范围
应用:学了干什么,应用场景导致技术的分化,不同场景下的理解,相同场景下的不同理解(更高效的尝试)
人类社会组织塑造下的格斗场景
人与动物的区别有很多,其中一项是会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比如造船渡河、结网捕鱼等等,在原始社会不论渔猎还是部落间的冲突,天然的石块棍棒或加工过的石刀石斧削尖的木棍等等工具大大提高了狩猎和战争的效率,同时也使其更残酷更血腥。
可以说从由多个家庭组成的血缘部落,由多个部落组成的超血缘的部落联盟,再由部落联盟演化成的国家,人类从一开始斗争、狩猎、战争就是持械加集体的模式,因为持械的效率远大于徒手,集体效率远大于个体。
自然界中种群中往往最强壮最能打的是老大比如狮王狼王,而在人类社会中特别是组织化极高的国家状态下老大往往不是最强壮最能打的而是最有组织力最有领导才能的,人类社会的这种组织分工所形成的这种制度这种模式远优于远复杂于自然界其他的种群。
场景的分化 军用与民用
因为战斗人员不断参加战斗,久而久之总结实践出一套方法就是格斗技术,所以人类最早掌握格斗技术的就是战士,在和平年代战士回到家乡将格斗技术传于平民用于防身自卫,就是民间武术的由来。
在战场上的就是军用武术,用于攻击杀敌保家卫国,而民间武术就是防身自卫解决纠纷。
防身或防卫安全本质上是由集体(部落/国家)来承担来保卫一个个个体,对外是军队——集体保护集体中的个体免受集体外其他集体(其他部落/国家)的侵犯,对内是法律法规——集体保护集体中的个体免受免受集体内个体的侵犯,总之不论对内对外都是为了维护集体的稳固和发展。
所以民间武术作为防身自卫的公用和有效性上是以整个集体/环境为基石而存在的。
举个例子,在国内作为平民的我们会纠结防身是学泰拳还是拳击,那么在美国的某些街区防身就需要格洛克加射击课程和危险识别的能力,以及在某些国家防身就会花重金请安保团队和升级安保系统。
持械格斗与徒手格斗
持械格斗效率远大于徒手格斗,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以挖土为目的,铁锹的效率大于徒手;以伐木为目的,斧锯的效率大于徒手;从a点到b点,交通工具的效率大于徒步。在格斗领域,以将对手至于死地为目的,持械(棍棒刀枪)效率必然大于徒手。反推过来就是为了提高格斗的效率,才从徒手发展为棍棒乃至枪炮。
在战场上以将对手致死为目的必然是无所不用其极,兵刃消耗战损到最后以肉身相搏还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兵刃未消耗殆尽而肉体已被消灭,所以徒手格斗只作为持械格斗的身体训练的基础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的最后防线而存在。
超远距离的弓弩——远距离的枪矛——中远距离的刀剑——近距离的匕首&白打(徒手)。注:这里的距离是粗略的非严谨的,具体的距离测量后面再聊
不论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古代还是现代徒手格斗都不是军用格斗的主流,即使是在民用格斗领域也是在被限制兵刃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选择,所以只作为防身术而存在。
所以 “枪炮兴盛导致拳脚功夫衰落,来解释传武为什么没落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可以快速致人死亡的部位不外乎心脏和脑,所以徒手对于头和左胸的打击以及对颈部的打击和绞折的技术会快速致人死亡,兵刃即使不是对重要部位捅刺切割,只要使血管造成大出血也会使人陷入缺血性休克乃至脏器衰竭而死,从格斗模式伤害等等来比较,兵刃效率远优于徒手。
拳怕少壮棍怕老郎,徒手需要体力为基础的累积性伤害,而兵刃却可做到一击必杀。
社会新闻中常可看到,一人被一群人殴打而奋起摸刀反杀,他不会像影视剧一样去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来学习徒手格斗去报仇,而是会寻找武器来反击,因为这更简洁更快更有效。
杀人技主要指的是兵刃格斗,徒手格斗可以致死(心、脑)但不是不是杀人技。
注:徒手格斗不单单指传武,也包括现代搏击,比如柔道、拳击、摔跤、泰拳、巴柔、MMA等等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各种文明对于一个人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允许的,使用暴力的权力只能是国家掌握,技术的掌握需要熟练需要多次练习,传统武术或者说民间武术是没有这样的环境,反倒是战场上杀敌的军用武术有这样的环境。
所以传统武术是杀人技所以上不了擂台,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
场景与模式的相互作用
以致对手死亡为目的的格斗为例,徒手vs徒手 效率低,升级武器 长剑vs徒手 效率变高,对手也升级 长剑对长剑 攻高防低双杀成主流,即使你技术好杀死对手也要面临被对手重伤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变为轻伤甚至无伤而向防具发展,比如在头上帮一块铁片就有效降低死亡率,最易致死的是心和脑所以最早出现的是头甲和胸甲,这样臂腿又成为了目标所以有了臂甲腿甲,当人类全身都被铁片包围长剑格斗模式就发生了改变,作战模式——由无甲剑拉开距离变成有甲剑近身缠斗持剑身的砸击捅刺摔跤,武器模式——武器变为铁锤砸击和匕首刺向盔甲缝隙因为效率比长剑劈砍高
在自然演化的环境下(这词可能不准确,能表达意思就行)都是不对称性作战,因为更高效更可靠。
你用刀我用枪,你用枪我用炮,你用炮我用坦克飞机,你用坦克飞机我用航母导弹,你用常规导弹我用核武...........
同时这种备赛模式也影响了作战方式使之差异性越来越大,无甲剑与有甲剑的不同,兵刃与射击的不同,步坦协同与导弹制导的不同,使其操作简便和依靠装备。
对称的公平的格斗环境是被人为创造出来的,比如体育、决斗。
也就是说不对称性作战是主流,对称性作战是非主流。
军用民用格斗各自发展演化的过程
军用武术以团体持械为主,主练队列战阵,一个个人组成一个刺杀单位,一个个刺杀单位相互协作成为集团。层级 弓-枪(矛)-刀-匕首-白打,徒手作为提高身体素质,辅助兵刃格斗和在极端情况下作为最后防线而存在。
军用随着时代发展不对称性越拉越大,从操作刀枪(矛)(军用武术)到操作手枪长枪飞机大炮航母导弹(操作技术),越来越依靠装备和需要操作装备的身体素质,持械(刺杀)和徒手格斗保留但被弱化。
现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作为门派传承产生于明清(主要是清朝),师带徒模式的民间武术,有兵刃有徒手。
侠以武犯禁,在士农工商社会,习武者不事生产惹事生非,与反政府团体有联系或者本身就是反政府团体(反清复明),在各个朝代对其态度有松有紧,总体以控制为主(武举、禁武、剿灭),武器兵刃被管控,民间反政府团体只能化枪为拳,用徒手来模拟兵刃格斗,防止起事时手疏。
民间武术以个体防卫为主,技术的发展需要交流就会形成习武人的小圈子,并以模拟血缘形成师徒关系,商业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社会团体等等是明清(主要是清)成为民间武术发展的高峰,门派也大多产生在此时,兵刃格斗逐渐被限制,徒手成为主流。
因为有模拟血缘形成师徒关系和习武人的小圈子这样的模式,就会用各种各样的规矩来管理,练习传承就会保守化神秘化,实战对抗也变得熟人化模式化和规矩化,比如接手推手,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条件实战,练习套路化体操化强身养生化和把式化,逐渐对抗性丧失。
小圈子(对比现代交流更频繁的跨区域世界性的运动员教练员团队)内技术发展是比较缓慢,实战性低下,一个比较著名的故事就是俞大猷反传棍法于少林,俞大猷听闻少林棍法闻名来少林交流,结果发现少林棍法因为缺乏实战完全无法与军中棍法对抗而大失所望,所以将军中经过实战对抗的棍法传入少林以增加少林棍法的实战性。
镖局源于人身依附的解绑和商品社会的发展,走镖走的是熟悉的路线,不熟悉的路线也不敢走,依靠的不是打打杀杀而是社会关系包括官府和土匪,押镖的都是带有兵刃棍棒不会徒手押镖。
当然传武还有很多可聊的但我不想在这里多费笔墨,仅仅作为一个认知大框架来谈,后面会聊到传武的格斗模式的由来,和接手模式的效率问题。
传统武术在传承习练上的保守化神秘化不独中国,西洋中世纪的剑谱用歌诀写成防被破译,东洋古流门派众多支离化严重神化幻想化,在近代被提炼有效技术增加对抗性和保护性就是体育化,使参加人跟多使其竞技化,体育使武术其提高了水平,也使其更细化。
常常听说某种拳原汁原味更古流,其实只要对抗技术就会发生改变,除去无效技术保留有用技术,在交流中吸收别的流派的有效技术等等,原汁原味只作为一个历史武术有参考价值,作为对抗基本上没有参考价值。
不同的格斗应用场景塑造了技术
有格斗的需求而外部环境(国家内部/族群内部)限制了致死效率更高的兵刃,就会向徒手格斗发展,开始因为需求的不同会分化出不同的技术,之后再被门派/流派继承总结综合为一种体系,之后因为应用场景再被分化。
比如:日本武术从格斗场景中一招一式慢慢实践总结为一种踢打摔拿拿兵刃的体系——古柔术,再因为应用场景分化为致人死地击打要害的打击技;抓捕犯人以控制限制为主的擒拿摔跤等等。
分化——总结——分化......——近代被体育化,打击的空手道(空手道有摔法和兵器),摔跤锁拿的柔道(柔道有当身技),擒拿的合气道(合气道有兵击),兵击的剑道以及脱胎于嘉纳流柔道偏重地面缠斗的巴柔等等。
应该来说相对于人类的其他技术,格斗技术是非常低端的,团体(军队)的冷热兵器向战术战略和武器更新换代发展,而作为一种一对一的格斗技术,特别是徒手技术是极易形成技术内卷,原因在于是由人体发出(控制论)再由人体接收(本体论),而人只有两个胳膊两条腿和一个脑袋,而体育化(近代到现代跨区域的赛事,非古代小区域范围的体育赛事)及传播方式(电视、网络)更加大了这种趋势(例子不举了,以后写到日本格斗赛事以及现代巴柔技术发展方向再详细来谈)。
体育化
对武术技术进行验证,吸取其使用技术,使其可重复性,通过科学训练对抗,组织区域乃至全世界性的赛事,通过竞技项目培养参赛运动员教练员等等使其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近代到现代近百年,徒手技术之所以突飞猛进原因就现在于体育化。
同时规则、安全、可观赏性、实用性塑造了技术,绝招 秘技 禁术跟多是会照成格斗伤害(保护运动员 积极)和应用范围狭窄(不实用 消极)在赛事中逐渐被修改和淘汰。
认知为什么会被遮蔽
普通人
影视剧广泛传播影响了观众对真实格斗形态节奏的判断,就像把历史剧当成真正的历史。民族自豪感遮蔽了对技术逻辑性科学性的探讨与验证。
17年徐雷比武后从对传武老师傅神话到对搏击运动员的神话
当然人都有务实性,当谈到世界性的搏击冠军独自一人去战乱地区比如中东缅北时又会回到现实。
从业人员
传统 教授技术的神秘化,传说故事来抬高身价,以身份等级对传播方式进行把控,圈子化(中性词)等等,传武习练和传承者总是谈民众辜负了传武却不从自己身上来找原因
现代 强化普通人的搏击运动员的神话,什么一个人不停打80个等等。
官方
明朝抗倭将领对民间武术的评价,民国及解放后的各种比赛和探索,结论就是80年代散打(民国有拳腿散打的探索)的诞生,之后逐渐西化(训练方式及格斗技术等等),将传武放到套路表演和健身等位置。
不是国家拆分了传武使其沦为表演,而是经过实践检验传武无法达到对抗的要求(具体的技术问题后面我详细来谈),传武在国外也是附加性价值,属于文化传播,可以从习练者看出。即使有搏击运动员有习练经历也只是一种经历,无法与其习练的格斗体系融合(要说明是很复杂的后面慢慢来谈)
其他
主流格斗(有大量习练者和教练员团队有世界性的赛事)分为站立与地面,具体项目是拳击、摔跤(国际跤)、柔道、自由搏击、巴柔、MMA
作为站立格斗近代拳击运动源于英国;踢打类空手道源自日本吸收泰拳融合为踢拳也就是自由搏击。
catch wrestling(自由式摔跤和Pro wrestling的前身)源自英国;柔道源自日本,偏重地面缠斗的巴柔由嘉纳流柔道演化而来,桑搏更是柔道与蒙古跤的融合又被称为俄式柔道,还有被中亚拷贝的克柔术以及近代H2H的源流也来自于柔道。
空手道柔道在20世纪上半页以风靡西方(在武术格斗运动和军警领域),柔道与catch wrestling进行交流,在catch wrestling书籍中还有名叫日本腿锁的技术,catch wrestling被修改规则进入奥运就是自由式摔跤(业余摔跤),而作为表演就是Pro wrestling(职业摔跤),西方有catch wrestling背景的Pro wrestler来到日本教授Pro wrestling,使得日本职摔偏硬核风格,之后促成异种格斗等实验性比赛(为了证明职摔不是表演是真实的格斗技,与空手道、拳击、柔道来对抗,最为著名的是猪木vs阿里,当然这在现在看比较扯就是闹剧),这些实验性比赛直接导致实战性探索,也就有了日本MMA的诞生(修斗),在早期不论是举办MMA比赛还是打MMA的都是Pro wrestler,(最为著名的是樱庭和志,有人用樱庭和志来证明职摔能打其实不正确,应该来说在MMA赛场上有成绩的多是有格斗背景的Pro wrestler,这有点复杂以后再详细来聊),这也就是美日墨三种职摔风格,日式风格偏实战的原因,在美国Pro wrestler被归为特技表演者,而在日本Pro wrestler被归为格斗家,日本有大量的Pro wrestling和MMA两栖选手。
确立为比赛的综合格斗(MMA为美国的定义,意为混合武术)最早是巴西(VALE TUDO)之后是日本(修斗)最后才是美国(MMA),不论是站立还是综合格斗日本赛事比美国早影响力也大于美国,美国只是后来居上(UFC)。
可以说在主流格斗不论站立还是地面是打击还是摔柔缠斗,其技术和赛事的确立和发展及改进和变化中均有日本武术的身影,这在全世界国家中都非常罕见,可以说日本武术对世界主流格斗技的贡献达到70%以上还要多。
格斗史是帮助来理解格斗提高格斗认知的,作为习练者学格斗是为了有一定格斗能力逐步建立自己的格斗体系(不同场景下的解法),而没有必要去了解一招一式是哪派的谁发明的那是研究史学的人去做的事。
打个比方,学哲学是为了成为哲学家而不是哲学史学家。
技术只是被发现而不是被发明,限制变量在相同的场景下就会被复原,这也就是历史武术会被复原的底层逻辑。
有对抗就会有格斗行为,有格斗行为就会被总结教授和传承直到人类灭绝,所以不存在什么老祖宗留下来的技术面临失传之类的说法,只是不断地分化和组合,失传的也是建立在基础上的“花招”(不存在即为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