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工作文件分类和整理方法?(MacBook版,M芯片可用)

相信对于很多数人来说,整理文件、资料都是一件繁琐的事情。每天有太多的文件、知识、信息、素材来到我们面前。如果我们都随意对待,不去整理,那么日复一日,这些资料越积越多,再查找起来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其实整理文件、资料、素材等,我认为需要预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比如说我所有用的素材、资料,大概可以分为多少类,常用的又是哪一类?哪一类最难管理,哪一类不太令人满意需要优化,等等等等。
这篇回答,我主要从几个方面介绍下电脑上文件、资料的管理——
◎ 事件+属性双重纬度管理
◎ Mac电脑上文件的整理与查找
◎ 碎片化资料、素材的管理方法
◎ 分散在各平台收藏夹的数据如何整理
一、事件+属性双重纬度管理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更习惯于把资料、文件,按照事件+属性双重纬度的进行管理。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最近老板丢过来一个项目,让研究研究,或许后面会变成比较重点大项目,然后丢过来几份资料。这时候我要根据老板的要求,再去搜集更多材料,然后同时与客户沟通,看看项目最终能进展到什么程度。
结果很遗憾,客户的意向并不明确,无法推进。但正当觉得这个方向没戏的时候,其他部门又带来了其他客户的合作意向,刚好能部分用到上一次准备的所有资料。
那么,就这次项目意向刚开始就产生的资料、文件以及接下来还会陆续不断产生的文件应该怎么整理呢?
把他们全部都放进某某大项目(比如智慧校园项目)的文件夹吗?
可是它们又分属不同的具体小项目,如果把它们全部归到一起,日复一日资料越来越多,那查找的时候岂不是太麻烦了,根本起不到任何整理的价值。
可是如果把资料都分属于小的具体项目,但有些文件、资料又是整个大项目方向可以共享的,那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可以用我提到的 事件+属性双重纬度管理了。
大家可以明确的是,第一次与一些客户沟通(比如某地的幼儿园数字化管理),这算是一个单独的事件。第二次和另外的客户沟通(比如某地中学智慧管理),也算一个单独的事件,而后续可能还有更多其他的事件。
而事件有一个特点就是周期性,往往一段时间主要的事件就是一到两个。
所以我们最好明确资料的所属事件,这样我们在归档、查找起来就会非常便捷。所以单独事件可以归属一个文件夹。
而有些资料是跨越单独事件的,这些我们也要复制出来一份归到一个单独的属性文件夹吗(比如智慧校园项目的案例资料,或者案例之幼儿园项目的ppt资料而非视频)。这样当然可以,但未免太过于麻烦。
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尤其是在Mac电脑上怎么来实现呢?
接下来的章节就是针对这个的分享
二、Mac电脑上文件的整理与查找
针对上面分享的事件+属性的双纬度的文件资料管理方法,具体到Mac电脑上,我们可以使用——文件夹+标签的管理方式。
上面有提到,每一个独立的事件,我们给这个事件下所有的文件创建一个文件夹,这个事件下所有的文件资料都归进来,这个很好操作。而且一个独立小事件的文件资料不会非常多,所以查找的时候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而跨越很多独立事件的文件、资料,我们可以给它们打上“属性”标签,比如智慧校园我们打一个标签、幼儿园我们再打一个。
这样在查找某个项目、事件相关的文件的时候,我们直接进到相关的文件夹。如果查找脱离于具体独立事件的资料时,我们就通过标签进行筛选。
这样双重纬度,就能保证我们很好的管理数量庞大的文件资料,而且需要的时候一定可以快速、准确的查找到。
很多新入手Mac的朋友可能对于怎样具体操作标签还不是非常熟悉。其实也很简单。
标签管理的时候,可以在菜单栏处打开“偏好设置-标签”,我们可以在里面增加编辑标签

编辑好的标签,我们还可以把它拖动到个人收藏标签里。

当我们需要给现有的文件打标签时可以两指轻点触控板打开“更多”菜单(也可以理解为windows的右键),直接选择标签进行标签。

而当我们新存入一个文件的时候,不仅可以选择存入哪个文件夹,也可以在下载确认页选择添加某个标签。

这样就能很好的实现对文件资料的管理。
除此之外,还可以分享几个“访达”里的小技巧,可以让大家操作更便捷。
首先,当前常用的文件夹,可以拖动到侧边栏,这样直接打开它是不是方便了很多。不常用时,可以再从侧边栏删掉。

其次,通过访达工具栏中的筛选条件查找内容也是非常好用的,它不仅可以按照创建时间等排序,还可以按照文件大小、类别、应用程序、上次打开时间等等排序(当然还有标签)

事实上,只要熟悉以上操作,对于Mac电脑上可保存的文件、资料的管理应该就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除了整体可保存的文件资料,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不还有很多碎片化的内容需要管理吗?比如没看完的文章、需要收集下来的不错的文案、为做一个ppt而查找拷贝的素材等等等等。
针对这样的素材应该怎么管理呢?请继续往下看。
三、碎片化资料、素材的管理方法
之所以称之为碎片化的素材,就是因为太碎了,也太琐碎了,可能会有再次利用的价值,但如果每个这种素材都单独都起名字、选择文件夹的保存在电脑上,实在是不现实。
尤其是,如果遇到不错的文案想要收集起来,那怎么保存呢?别说单独整理到一个word上不理想,就是把它摘藏到有道云笔记上,恐怖也觉得不大合适。
这里给大家提供两个思路,
第一,借助工具,让自己不必手动的去整理,也能为我们自动记录下来一些我们没必要单独保存整理的素材,以便我们回头在想用的时候一定能找到。
第二,需要记录整理的网络碎片化素材,我们仍然可以利用上面讲的“事件+属性”双重纬度的去管理。
上面提到的第一点,我们可以借助复制记录工具来实现。比如我们平时为了做方案、做视频、写文章,会找很多的素材。往往我们都是需要一个素材,就去找,找到后就复制然后过来粘贴。再需要再去找,再复制再粘贴,比较麻烦。
用复制记录工具的好处就在于,我们可以集中的去找素材,反正它会帮助我们自动记录下来。哪里需要粘贴,我们在到复制记录列表里找到就可以粘贴下来。很方便。

而且呢,有时候拷贝的素材,因为没有保存,过几天想用,就不好找了。这时候有历史复制记录,就会很好的解决你这个问题。

关于上面说的碎片化素材也可以“事件+属性”双重纬度管理,这个我是通过素材内容多专辑收藏来实现的。比如目前在进行的事件,我创建一个专辑,总的大方向上我可以也创建一个两天甚至更多专辑。每次需要收集信息的时候呢,我可以选择多专辑的保存。而且是一键多专辑保存,可不是需要多次保存哦。这样我在什么场景下查找,都很方便就能找到需要的数据。

而且,我可以在网站上通过快捷键一键收集素材。是不是方便了很多?

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用的这个工具——Collect Boy,一个app,基本上满足我碎片化内容管理的全部需求了。

需要的大家可以到App Store去试一试
apps.apple.com/cn/app/collect-boy-%E5%B0%8F%E5%B0%8F%E6%94%B6%E8%97%8F%E5%8A%A9%E6%89%8B/id6449355038?mt=12
或者大家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总之这个方法应该是可行的。
四、分散在各平台收藏夹的数据如何整理
最后,分散在各个网站平台内的收藏的数据也是一大麻烦。最起码我身边人都有过这种苦恼。但是没有办法,每个平台都以数据安全为由,把你自己存在平台内的数据捂的死死的,生怕有第三方工具能轻易的聚拢在一起。
就像,如果我们想听音乐,我们需要开通好几个音乐播放器的会员一样。商业竞争嘛。
但对于我们普通小民用户,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的建议是,可以把这些数据,自己进行很好的归类。
怎么归类呢?比如你收藏的内容,有一些是文案类、案例类等,如果换个定义那就是,你将来工作学习中需要用到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内容,这是一类。有一些可能是临时的技能分享,这时候你可以在脑中判断一下,这些技能分享,我是需要提醒自己下次再看两遍学会呢,还是其他的目的。还有些收集好内容后是为了在平台内有更多其他用户能看到我整理的好内容,这个另当别论。总之,等等等等,你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
就比如说我上面例子里提到的,第一类,这一种恐怕是没必要收藏在平台内,因为不利于你再次利用,也不利于你整体的整理。这时候你应该把这些内容提取出来进行摘藏。
例子里面提到的第二类,如果你判断,你只是想提醒自己过后再看,那你完全可以把内容设为待阅读。毕竟收藏夹再漂亮,也不如知识全进到我们的脑子里。
你看像这样一样,自动标记为稍后阅读,不是很好吗

一个快捷键,直接帮我收集了这个文章,而且自动标记上了待阅读。这个功能也是上面分享的那个工具里的——Collect Boy
划重点,分散在各平台的数据,如果进一步考虑收藏它们的目的,下一步它们的用途,应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收集整合这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