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
本来是打算五一出趟省游玩,结果买不到高铁票,计划泡汤。既如此,本周日就正常出诊吧,有需要的亲可以来线下门诊找我,我在
计划赶不到变化,人生亦是如此,你规划得再好。
说你要活一百二,雄心壮志,却也未必能如愿,中间还有意外这件事。
说你创业两年内要成功,豪情满怀,也未必能顺利达到,中间还有市场因素、竞争对手等因素。
人生,就是因为充满了变数,才如此令人着迷。
其中包括了健康在内,健康的变数是人生中最大的变数。
为什么呢?
以我来说,如果不是健康出现变数,这十年中商场也许多个赵总,但不会有个越老越妖的赵医生。
一切都在变化,你的健康指数在变,角色在变,人生观世界观也在变。
是药三分毒,这个问题常被问到。
还包括,中药最长能吃多久?中药是不是损害肝肾?
那天有群友又问到类似话题,我是这么回应的:
我的回答看似玩笑话,却是最真实诚恳的回答。
因为我本就因生病而学医,早在十二年前,我心脏的早搏次数24小时是一万九千多次。
心脏不好,则全身乱套,心慌心悸、背冷泛酸,腰酸痛难转侧,情绪不佳,睡眠不好,头痛身痛哪里都疼,体检又没太大问题。
于是,边学医搞明白为什么生病,边吃药恢复身体机能感受药物的作用,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两件大事。
当然,第三件是锻炼加傻乐呵,傻子永远最快乐,我们不是傻子,也要给自己一点当快乐的傻子的时间。
通过用药,慢慢的等身体恢复,一分钟8次的停顿,减少到了4次,一段时间一直停在这个水平。
我没放弃,继续想办法,归脾丸、麦味地黄、温胆汤加减,
有时腰酸加补肾,有时纳差加开胃,有时活血,有时化痰,有时汤药有时成药,近一年的时间,停顿完全消失。
我的毛病挺多,不过随着心脏功能的好转,大部分症状都扭转了。
早几年,我妈对我学医和吃药颇有微词,说我老吃药,早晚吃成药物性肝炎,说我学中医走火入魔。但是我也没理她,反正不在一起住。
时至今日,她也不教育我了,她以我为荣了,自己有毛病还找得我给她治。我给他治好了甲状腺、荨麻疹。
我喜欢举实例来说明观点,不喜欢在理论上绕。中医是个实践医学,只有去做了才知道对不对。
听到谁说中药伤肝肾,你就害怕就信,不去思考的话,也不能最终受益于中药。
说回来这个:是药三分毒。
这句话里的
毒,大多数时候指的是药物的偏性
,而不是药理毒性。
否则的话,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因为大部分中药都是无毒的。
毒,指的是偏性,有的是四气寒热温凉的偏,有的是五味酸苦甘辛咸的偏,有的是更补益用于虚证,比如补气补血补肝肾药等,有的是更攻乏用于实证,比如化痰、活血、软坚药等。
我们治病,就是用药物的偏来纠正人体的偏。
人一辈子出生之后,就开始走在一条通往寿终正寝的有传送带的路上,但能否寿终正寝还有很大变数,前面说了、人生就是充满变数。
至于哪些变数,大家可以自己思考,家庭环境,夫妻关系,工作压力,对孩子喂养错误,用药的偏差,都是这个过程中的变数,它是影响你的健康的。
总之,这条路很大机会会偏离,脾肝肾越来越虚,痰瘀越攒越多……
我说过,人的一生就是和痰淤作斗争的一生,也是和脾肝肾亏虚作斗争的一生。
一方面正气越来越亏,一方面邪气越来越盛。所以人在去世的时候身上都是肿瘤。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有结节囊肿肌瘤,各类的问题都是有形的痰瘀的问题,这些东西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你的身体环境很适合他产生,那么像这些偏差,我们应不应该去纠正呢。
我们应该把他控制在正常的能接受的范围内,不要让他再长大再恶化等等对吧,那么这个过程我们需要谁呢?我们需要中医药。
因为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我治疗过好些好些病各类病,然后我越发觉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就是,中医治病未雨绸缪,治未病。
治未病的意思,不是说没病去治病,那是成神经病了......不是说你健康给你治,健康人几乎没有。
实际上说的就是,身体发生了一些偏颇,但这个偏差还不是很厉害,还有药可救的时候,要用药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这就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所在----把你的偏颇拉回来,走在正轨上面。
那么你的气机通畅了,肝肾脾都强健一些,痰瘀自然生成的少一点,那么在未来可能这个结节啊,囊肿啊,肌瘤啊就不会恶化,干扰到你的正常的寿命。
这个观点呢,以前在我的医疗观里面其实详细说过,那么,这个过程你怎么样保证他回到正轨,靠手术切吗?靠西药吗?都不行。
就得靠中医药啊。
这些中药里面大部分都是有偏性的,我们就是用这个偏性来治人的,没有偏治不了病。
有的药物是偏性比较大的,有的偏性小,。
偏性大的药物去纠正人体比较大的偏颇,偏性小的药物可以纠正一些小的偏颇,这是中医的智慧。
那么当然,这类以偏纠偏的药物,他没有毒性,但是因为有偏性,用不对的话就让身体进一步偏。
所以,不会对人体产生巨大副作用的前提是要辨证准确。
我举个例子,像黄芪这个药是补气升提的药,如果这个患者他是一个中气下陷,肾经没有那么不足,你用黄芪一两个月他都不会有事。
但是如果这个人是肾精亏虚,你辩证错了,用了一两个月的黄芪,你就足可以让这个人睡不着觉,然后风火上扬,肾精更加亏虚。
这不是中毒,而是因为你没有用好这个药的偏性,导致身体更偏了一点。
再比如一些滋腻的药物,生地熟地,你在用它的时候,他也是没毒的,但是呢,它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说有的人吃了熟地他会腹泻,你的精可能填不进去,他先排掉了。
这个原因是因为你中焦有什么呢,有比较多的湿邪在脾胃这里,并不是因为这个熟地的毒性,只要把中焦这关处理好了,然后慢慢的让熟地的补肾精的作用在体内慢慢发挥,你就可以把肾精补起来,诸如此类。
是药三分毒,一方面是指我们没有去控制好它的偏性啊,有些偏性在某个个体身体里面它发挥作用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附带的作用,因为你脾胃湿的人容易腹泻的,用熟地的时候,可能你就需要更多的加减和搭配。
再比如有的人用大量的干姜,去治疗一些疾病的时候,如果辨证的不太好,那么辛热散寒的这个干姜就可以损伤人体的精血,包括附子也有这个问题,当然附子是有些毒性的,炮制以后毒性就降低了。
问题也在于我们用药的辨证上出现偏差不合适,那么对人体进一步造成了偏颇,对吧?
当然这种偏颇呢,我们通过药物的搭配都可以给他纠正回来,所以因为药物本身是没有药理毒性的,它对人体的影响就会很小,只要搭配好就行。
我们中药里面大部分的药是这一类,就是它只是偏性有大有小,但是它不是毒药。
那么还有一类确实是,研究说认为它有毒的,象细辛有马兜铃酸,像黄药子山慈菇等等是有一定的毒性,附子啊,特别是生附子有毒,草乌川乌有毒,马钱子也是有毒的,全蝎等等,有一些是有小毒,有些是有大毒。
这些药物,更加要讲究精准辨证,你辨证好了之后,比如马钱子治疗一些类风湿风湿疾病强直性脊柱炎,你辨证好了之后用量把握住,他也就不会产生问题,除非是你用的不好,太猛浪。那么这个就会对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这一类是属于确实是有毒的。
像那个龙胆泻肝汤里面,早年说这个药产生了很多肝肾的损害,尿毒症,很多人对于中药的诟病也是来自于这个方子,这是因为里面那个关木通导致的。
那现在我们把这个关木通也给换了,不准用了,换成毒性不怎么强的川木通以后呢,这个药就还在市面上对吧?
所以这就是这一类确实有毒性的药物,他们使用的方法,就是要:第一重病急诊,然后呢,要搭配好一些药物降低它的毒性,或者通过煎煮的方法等等降低毒性,那么在此基础上,他们的用药也基本是安全的。
所以说,
一概的去说中药是损害肝肾,是药三分毒,抛开剂量和适应症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理解了这些事情以后,你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恐慌了。
有些比较难缠的疾病时间要长一点,基本没什么问题,前提就是要辩证好。
有的人用附子用的太偏,量特别大,造成人体巨大的偏差,阳亢的很厉害,然后阴损的很严重,那么这个纠正起来就非常难了,不要造成这种巨大偏差,这种巨大偏差也不是因为附子毒性,而是因为他的热性,他辨证不准乱用药造成的。
所以这是我要说的另一面。
虽然我们药物是大部分无毒或者有一些有毒的,那么不管哪一种,对于偏性比较大的药物,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还是要谨慎的。
我开药真的是如履薄冰,虽然很多药是无毒,但是有些药是偏性较大的。
发挥好作用的前提就是辩证要准确,用量要掌握好。
对于一些虚损的人来说,量大对他来说反而是危害,不如小量慢慢见成效。
当然这些方面都不是普通患者能理解的,医生都会出错的,这个就暂时不谈。
早前有一个硬皮病的两岁的孩子,他找我治疗的时候呢,就说到他的那个肝功能是异常的,妈妈就说这个吃中药会不会影响这个肝功能,导致它更加严重。
我说问题不大,我觉得我开的药还是比较平稳,然后说不定吃着吃着这个肝功能还会正常。
这个孩子淤的很,它的肝里面也淤,那它的指标能正常吗,血进去再出来这个过程是异常的。
所以呢我就给她开药治疗硬皮病,里面有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治了一段时间,那大概有两个月他吃了结果去检查肝功能的时候反而是正常了。不仅没有因为两个月中药,使得肝功能更加异常,反而因为吃中药肝功正常了。
大家去想一想这个是什么原理呢,其实就是用中药去恢复了它五脏六腑的功能,把血分的这种淤血去掉一些,让血分的流动性更好一些,那肝脏它这个代谢的机能就提高了,它的肝功就正常了,所以肝功异常只是一个结果而已。
中药正确的运用反而能够使肝功能正常,我们中医也常去治疗肝病,还有肾病,用中药去治这些有很多很好的效果,如果你说中药是损害肝肾功能的,那这些肝肾专科的医生还怎么样去用中药看病呢?所以这不是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