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波兰化or俄罗斯化,乌克兰历史的抉择——乌克兰简史4

2022-05-30 11:58 作者:特大号的DK  | 我要投稿

说起乌克兰咱们往往想到乌克兰套娃、乌克兰漆盒、乌克兰娃娃、乌克兰陶器、乌克兰琥珀等等等等,当然也不能忘记乌克兰美女。总而言之今天的乌克兰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思想等,但曾几何时的乌克兰也在波兰化跟俄罗斯化之间挣扎......

乌克兰位置

历史上的乌克兰民族形成相当晚,今天意义上的乌克兰民族一直要到17-19世纪才形成,而此前的乌克兰历史要么属于俄罗斯历史,要么就是处于被统治时期

乌克兰民族

咱们上期讲到了乌克兰在蒙古金帐汗国统治时期前后的发展概况,而遗憾的是,蒙古人的入侵和统治并不是乌克兰被占领的结束,而是开始:

从12世纪基辅罗斯分裂割据开始,乌克兰(或者说叫东斯拉夫人)就进入了它长达五百年的被统治时期,期间乌克兰地区相继被金帐汗国、克里米亚汗国、立陶宛大公国、波兰、波兰-立陶宛联邦等统治

被占领的乌克兰

而正是在波兰,立陶宛统治时期,乌克兰人(再次重申当时尚未形成今天意义上的乌克兰民族,这么说方便大家理解)最终在波兰化跟俄罗斯化之间究极二选一

那么乌克兰人最终选择了什么?日后乌克兰民族的形成又跟这次选择有何关系?本期咱们就来看一看15-17世纪前后乌克兰的历史抉择,看一看乌克兰究竟选择了波兰还是俄罗斯...

波兰统治

大约从14世纪起,远古的乌克兰人开始逐步脱离古罗斯而形成为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即早期的乌克兰民族(但此时尚未形成成熟、完整意义上的乌克兰民族)。

早期基辅罗斯

13—15世纪,乌克兰地区曾先后抗击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但最终都失败了,所以乌克兰地区大约从14世纪起就受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等国的统治。

立陶宛大公国首先吞并了白俄罗斯的所有领土,随后迅速进入乌克兰,并在1350年前后占领了切尔尼戈夫及邻近地区

立陶宛大公国

1360年前后又占领了基辅地区及南部的佩列亚斯拉夫和波多利亚等地,随后立陶宛大公国与波兰开始争夺前加利西亚-沃利尼亚公国

最终在1380年前后,波兰跟立陶宛对乌克兰地区的瓜分宣告结束,立陶宛最终得到了沃利尼亚,而波兰则对加利西亚的所有权得到了确认。

而最大受益人立陶宛,其实际控制区域已经扩大到远至开阔干草原带,甚至曾短时期远达黑海的全部乌克兰领土,在乌克兰称雄一时

立陶宛

当然在当时的立陶宛国内,罗塞尼亚(即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土还是保留了相当大的自治权,但一直信奉异教的立陶宛人越来越多地皈依东正教并为罗塞尼亚的文化所同化。

东正教

最终立陶宛大公的行政措施和法律制度也不得不大量按照斯拉夫人的习惯,而罗塞尼亚语(即古斯拉夫教会语掺入大量乌克兰方言和白俄罗斯方言的成分)也成了大公国的官方用语。

斯拉夫人

所以到了后来,不知是立陶宛最终占领统治乌克兰,还是乌克兰最终在文化、思想、宗教上同化了立陶宛人......

而波兰在乌克兰的统治则一直局限在加利西亚。但随着1385-1386年波兰跟立陶宛两国王朝的合并和立陶宛人接受了天主教,立陶宛国家很快就进入波兰的势力范围(详情参见立陶宛、波兰强势合体,看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诞生——立陶宛简史5)

加利西亚

而随着天主教在立陶宛人中的传播,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波兰语言、文化、政治见解和社会秩序在立陶宛贵族中的传播,最终削弱了罗塞尼亚人信奉的东正教的地位(可见宗教信仰的威力有多大)

公元1569年根据著名的《卢布林联合》协定,波兰和立陶宛之间两个王朝的合并改为两个国家在宪法上的联合,即波兰-立陶宛联邦

波兰-立陶宛联邦

而乌克兰的大片领土此时就脱离了立陶宛,直接并入了波兰。此举大大加速了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分化


但总体上,所有乌克兰民族的领土实际上都处在具有优势的波兰政治和文化的直接影响下,从而开启了乌克兰的“波兰化”进程

变革

而对于被立陶宛波兰统治了300多年的乌克兰来说,等到了17世纪中叶的时候,它的社会已经经受了巨大的改变(详情参见乌克兰历史如何从俄罗斯历史中强行剥离出来——乌克兰简史3)

波兰-立陶宛联邦

早先基辅罗斯时代的王公贵族的家族大部分也融入并成为立陶宛和波兰享有特权的贵族阶层的一部分。而长期信仰东正教和使用罗塞尼亚语言与风俗的罗塞尼亚贵族们在16世纪后期也倾向于波兰化

这一过程最大体现就是当地人纷纷改信天主教,由此也开始了乌克兰人在此时期内的宗教发展

天主教

而随着城市和城镇的贸易发展,特别是西乌克兰,市民逐渐成长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他们被行会制度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被内部社会等级制度以及宗教信仰和不同的种族而划分开

市民阶层

总而言之就是在波兰统治时期,乌克兰内部民族分化严重,但诸多支流的大方向都是波兰化,而这似乎不是乌克兰人想要的结果

在波兰统治时期另一个巨大变化就是当地农民状况持续恶化,曾经的自由农民在立陶宛时代迅速变成农奴,而农奴的悲惨生活咱们也都知道。

农奴

所以到了16世纪末,乌克兰地区的农民骚动风起云涌,而同样骚动的还有罗塞尼亚教会,随着天主教会向东扩张进入乌克兰,罗塞尼亚教会受到了重重压迫和限制

于是乎,在宗教、民族和农民问题上的巨大失败,决定了在乌克兰实行“波兰化”最终会失败,果然此后爆发了赫梅尔尼茨基起义......

哥萨克

对于乌克兰拒绝波兰化这件事,波兰方面自然不满意,而乌克兰方面也得寻找“新靠山”,于是乎俄罗斯就出现在了乌克兰人的视野中


在15世纪一个新的军人阶层逐步崛起,这就是哥萨克!哥萨克源于突厥语kazak,也被叫做“自由人”,始于乌克兰南部干草原带边境地区

哥萨克的兴起

而哥萨克也用来称呼那些好冒险的人,因为他们季节性地进入干草原带进行狩猎、捕鱼和采集蜂蜜。

后来哥萨克群体因逃亡农奴和其他各阶层的冒险分子增多而不断壮大,最终哥萨克们联合在一起互相保护,等到了16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特民主性质的军事组织。

哥萨克

而哥萨克组织当中有一个被称作大会,即拉达〔rada〕的最高权力机关,而今天乌克兰国会也叫“最高拉达”,这就是一种“传承”吧大概

今天乌克兰最高拉达

而当时的哥萨克保护着乌克兰的边民免受鞑靼人侵犯,指挥军队入侵克里米亚领土,甚至乘着轻便船只袭击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沿海城市。


而波兰政府见哥萨克人有如此战斗力更像拉拢过来,但也因为他们的强悍,所以当局也是忌惮,想要从制度上来控制他们,并通过官方登记限制他们的人数。

此举最终在向往天赋权利和自由的哥萨克人中引起了强烈的不满,于是从1591年起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哥萨克不断进行反抗


最终在社会不满、宗教冲突和哥萨克对波兰当局的怨恨的种种矛盾中,当危机汇总之后,1648年乌克兰的紧张形势到达到了顶点!

这次危机以哥萨克反叛为开始,最终在赫梅尔利尼茨基的领导下,乌克兰很快卷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和革命中,这就是著名的“赫梅尔利尼茨基起义”

赫梅尔利尼茨基

最终在赫梅尔利尼茨基起义以及诸多其他事件的影响下,乌克兰跟哥萨克最终选择了俄罗斯,而俄罗斯也最终如愿以偿将手伸进了乌克兰地区

赫梅尔利尼茨基起义

公元1654年,乌克兰地区最终进入了所谓的俄国统治时期,乌克兰历史进入了新篇章,而乌俄关系、乌俄历史也进入了新时代......

那么俄国统治时期的乌克兰是怎么一回事?还有赫梅尔利尼茨基起义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何最终乌克兰会选择融入俄罗斯?


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波兰化or俄罗斯化,乌克兰历史的抉择——乌克兰简史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