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同传(一些工作体会)


今年开始,网络同传的会议开始多了起来。笔者从一线从业同传译员的角度分享一些体会。
今年下半年开始,网络同传的会议开始多了起来。下面笔者从一线从业同传译员的角度简单探讨在网络同传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

1.译员需要准备好可靠的网络连接和语音设备。有时候客户、翻译公司会租用专门的直播会议室来进行远程同传。
2.网络视频平台的选择。除了zoom、腾讯视频等平台外。翻译公司和客户一般会自己搭建专门的平台或APP进行会议翻译。从译员实际使用来说,这些平台功能比较单一,界面也非常“朴素”只提供一些非常基础的“源音收听”“译员接力”“会场视频”等功能。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两个同传译员之间大多无法在平台内进行沟通,还需要切换出来,在微信或QQ中进行联系。但这些会议软件能够解决绝大多数的同传会议需求,至于同传译员的使用体验,毫无疑问并不是翻译公司、客户所最关注的问题,有些客户甚至不需要同传译员“露脸”进行翻译,只要译员“出声”就可以了。
3.真人翻译和人工智能翻译开始普遍共存。译文转化为字幕,再发送到大屏幕成为很多会议标配。从目前的的技术水平来看,人工智能翻译想要完全取代高级会议口译(会议交传、同传)还有一些时日。这次疫情加速了人工智能翻译的普及,但同时也让客户快速认清了机器翻译巨大的局限性,和其真正的技术发展阶段。

下面谈谈同传译员和客户对于网络同传的一些看法。
优势:
1.给译员节省出大量时间和部分通勤费用。
以笔者所在的北京为例,线下同传时,开车往返会场时间在3-4个小时左右。九点钟开会,七点钟甚至六点半开车出门是家常便饭。会议结束时正是北京的晚高峰,又是一路堵回家。在会议中心或五星级酒店的停车费用平均在一小时10元左右。全天的会经常要停十个小时。所以不管是打车还是开车(地铁费用低廉可忽略不计,能挤得上去需要好身手),出一次门交通成本在200左右。(油费、过路费、打车费、停车费等)
2.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译员可以在自己家中完成口译工作,查阅资料更加方便,工作时也更放松。
3.客户节省了大量的差旅成本。
一个外地的半天同传会议。同传费用一人大概在4000左右。但客户需要给译员订机票、酒店、安排接机食宿。综合下来的支出远超过半天的口译费用,有时甚至会达到口译费用的两倍。网络同传同时也减少了差旅风险和安全诉讼纠纷。
香山论坛
劣势:
1.网络质量。
我给你讲个笑话:“我们的(设备)网络很可靠”。
没有人敢做出这样的担保,你的网络没问题,你搭档会出问题,搭档没问题,翻译公司会出问题,翻译公司没问题、客户会出问题。一场国际会议的实施是极其复杂的工程,当我们把整个同传流程都搬上网络,把所有人员都依靠网络“串联”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一切比同传译员那点可怜的自尊心更易碎。尽管开会前做了大量的测试,在会议启动时还会有很多不可预料的“意外”发生,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很不方便,因为大家都是从世界各地连接到平台,不像实体会议可以迅速进行现场协调。
2.客户说:“翻译不到现场、我们心里还是没底。”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亚里士多德。
没有什么可以取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即使技术发展成熟,线下会议依然是不可取代的。我举一个可能不是很恰当例子,你是愿意看吴彦祖、肖战、吴亦凡的视频,(排名不分先后)还是愿意这三个帅哥现场陪你聊天?这感觉能一样吗?同理,一场非常重要的合同谈判,技术讲解、法庭庭审,有多少客户会接受让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人来帮助翻译呢?就算能省下一些差旅费。
3.信息安全
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在裸奔。你的个人隐私,账号安全完全无从谈起。传统的线下会议,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是要远高于网络会议的,人员入场可以进行严格安检,会场内的有线、无线信号,甚至电磁信号都可以进行屏蔽,使会场完全成为一个“暗箱”。对于银行、证券公司、律所、国企、央企、联合国机构等对信息保密极其敏感的大客户,依然会选更稳妥的线下方式开会。
笔者个人认为,在量子加密技术完全成熟且成本可控之前,信息安全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联合国南南合作
2020-2021年给翻译行业带来了一些变化,我认为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掌握更多知识和专业技能。
所有的丑陋、恐慌、绝望都会过去。那些美丽的、风雅的、自信的终究会回到我们身边。
孔令金
19/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