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历险记》之《破损的耳朵》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

《破损的耳朵》是埃尔热作品系列《丁丁历险记》的第六部,于1936年开始连载并于1937年整册发行。本作中丁丁因记者的直觉而开始调查一起神秘的文物失踪案,并踏上南美洲之旅。随后在拉丁美洲的国家中,丁丁因各种机缘被卷入当地国家内部派系利益冲突之中,甚至一场战争。那么这次他的历险又有那些有趣的细节和背景呢?

创作背景:
查科战争


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留意到,在本作结尾处,博物馆墙壁上挂了一副南美洲的地图,红色那块区域正是现玻利维亚领土。埃尔热本次作品的灵感,正是取材于当时三十年代发生在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之间的欧美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战争——查科战争。

大查科地区(Gran Chaco 也称格兰查科)位于巴拉圭河以西、安第斯山脉以东,亚马逊雨林以南,潘帕斯草原以北约为 647,500 平方公里(250,000 平方英里)的平原。这大片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干旱的半沙漠,那里有记录到南美洲的一些最高温度记录。在西部,靠近山脉的地区是一片平坦、植被稀少、无水的平原。往东,是一片茂密、干燥、几乎无法通行的荆棘丛林,其间点缀着茂密的克布拉乔树和绿草如茵的空地。这里人烟稀少但却有无数有毒昆虫和许多热带疾病。因此在这个地区尤其是北部地区,环境荒凉,人烟稀少,资源贫瘠。
大查科地区最初属于西属拉丁美洲玻利维亚殖民地的一个行政省。然而在19世纪初拉美独立战争后玻利维亚获得了独立。因此在它的眼中,独立自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它理所应当的继承此前的这些区域的领土所有权。但随后发生的几次南美战争中,阿根廷获得了大查科的南部区域。而北部区域由于资源贫瘠、与邻国的战争而无暇顾及等因素下,玻利维亚人不愿在当地定居生活。而相反,东边的巴拉圭原住民自古以来就与查科东部的当地人有紧密的联系。他们一起放牧,对该地区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巴拉圭的西班牙裔定居者亦常将牛羊等牲畜带去,与当地居民一起开发资源并形成简单农林业和畜牧业。玻利维亚虽颇有微词,两国间亦有不少小摩擦,但大体上相安无事。

直至1928年,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宣布在查科河西端的安第斯山脚下发现了石油,引发人们猜测查科地区可能存在丰富的石油资源。玻利维亚因此重新注意其被忽视的领土,并试图维护其权利。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由于拉美各国科技及工业水平落后,缺乏开采这些“黑色黄金”的技术手段。因此给了西方各国插手的机会。当时西方各石油公司为争夺独家勘探权和开采权而有意加剧了战争的冲突。他们与本国政府、金融财团、军火企业互相勾结,并大发战争财。英国—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阿根廷选择支持巴拉圭,而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智利则支持玻利维亚。双方紧锣密鼓地从其背后的金主处获得巨额贷款,购置武器装备并积极扩军备战。
1932 年 6 月 15 日,一支玻利维亚分遣小队违抗了玻利维亚总统丹尼尔萨拉曼卡的不扩大事态命令,在皮蒂安图塔湖占领并烧毁了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兹堡,随后巴拉圭军队发动反击玻利维亚以这一次小规模边界冲突为借口向巴拉圭正式宣战。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动用了不少飞机,坦克等当时较先进的武器装备,战斗十分惨烈。

战争持续了约两年多,巴拉圭军队逐渐取得了优势并反攻入玻利维亚国境内。最后双方在国际联盟的调停下于1935年6月停火并于1938年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停战条约。巴拉圭获得了争议地区查科北部的52,000 平方公里(20,000 平方英里)的土地,却死伤约36,000人(占其全国总人口的3%)。玻利维亚则获得剩余的争议领土地区,死伤约65,000 人(占其全国总人口的 2%)并在仲裁下补偿得到了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的航行权。

而最令人讽刺的是这场战争在当时并没有给双方民族主义者战前煽动的石油财富,随后的勘探证实该地区并没有商业数量级的石油或天然气,反而令两国国内因大肆举债而经济崩溃,政局愈发动荡。直至2009年4月27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和巴拉圭总统卢戈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了双方边境协议,结束了两国长达74年的边境领土争端。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主持了协议的签字仪式。该协议标志着1938年玻、巴两国签订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约》中划分的两国边境正式生效。依据条约,北查科地区约75%的土地划归巴拉圭,玻利维亚则获得经巴拉圭河进入大西洋的航行权。而2014年新的勘探技术才使得双方在各地区探明巨大储量的天然气田及油田。
南美印第安人的人文地理
埃尔热为了将这次的战争冲突加入到丁丁这次的南美之旅,不仅根据西班牙语和法语的语法规则修改并虚构了一些国家和名字。如圣迪奥多罗斯对应的是玻利维亚,纽沃·里科则对应的是巴拉圭。并且,埃尔热也对南美当地印第安人的人文地理进行仔细地研究。并根据当地土著人希瓦罗人—— 一群住在马拉尼翁河上游的群体,现位于秘鲁的北部与厄瓜多尔的东部,创作出“阿伦巴亚人”。他还十分认真地为他们设计创造出阿伦巴亚语——一种布鲁塞尔方言混合着西班牙语语法的综合体。希瓦罗人的一些习俗和生活方式,如吹箭术和缩头,将被埃尔热完整展示出来。


丁丁的旅程
在一家人种博物馆中,里面展示了许多文物和艺术品。





博物闭馆后第二天早上,馆员哼着小曲打扫着卫生,就发现了这尊神像失踪了。


在家中刚刚起床的丁丁洗着澡听着广播,就得知了博物馆雕像失窃。作为记者的他马上就前往博物馆进行采访调查。

丁丁在博物馆那边遇见了刚刚结束完调查的杜邦杜庞,从他们两个口中得知了一些并没什么用的信息后,他回到家中找了一本沃克尔写的《美洲之旅》,了解了许多当地阿伦巴亚人的信息和神像模样。结果没想到第二天,神像又神奇地回到了博物馆处。丁丁又马上前往博物馆处进行调查,却发现这是一尊假的雕像。

无独有偶,丁丁随后回家阅读报纸时,发现一位著名雕塑家离奇身亡。丁丁的记者直觉意识到这两件事情可能有关联,于是他前去雕塑家的案发地进行调查。

丁丁调查完后也是福尔摩斯附身,他发现其实这起雕塑家的意外身亡有着许多的疑点。他一边走一边琢磨,突然想到雕塑家巴尔达扎养的宠物鹦鹉,它很有可能可以透露出当时现场的一些真实情况。他马上回去找房东要鹦鹉,却不料有人捷足先登。
原来是有一个瘦男子拉蒙和一个矮胖男子阿隆索,他们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一心要抢夺这只鹦鹉。他们谋害丁丁并从他手中抢过那只鹦鹉。丁丁一路跟踪他们的家,从窗户外偷听到鹦鹉说出的实情:其实是一名叫托尔迪拉的家伙让那位雕塑家伪造了博物馆的神像放回去,最后杀人灭口。而真的雕塑被他拿走并准备乘船从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乘船逃往南美洲。两个坏人拉蒙和阿隆索趁着港口罢工船期延误的机会迅速追上托尔迪拉。



两个歹徒在“里昂号”客船上找到托尔迪拉并将他杀害抛尸海中。第二天客船抵达了南美洲圣迪奥多罗斯共和国首都拉斯多比科斯。歹徒们正自个庆幸昨天得手时,化装成黑人服务员的丁丁马上出现并与“里昂号”的船员将他们两个以杀人罪名抓获。丁丁与船长随后在他们两个房间中搜出神像,却又发现这尊神像也是赝品,神像之谜尚未解开。

当地警察部门上船准备押送这两名歹徒的警官竟是他们的同党。他们用司法审讯出庭作证为理由蒙骗丁丁下船,并给他栽赃炸弹,让当地警察把丁丁抓捕入狱。

正当丁丁正准备面临极刑时,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并把丁丁救了下来。丁丁被误以为是阿尔卡扎将军的忠实追随者而被带到将军面前。

独单专横的阿尔卡扎将军马上将丁丁任命为上校侍从副官,反而将追随他多年的前任侍从副官迪亚兹上校贬官为下士。愤怒的他随后辞职并暗中加入反对将军的恐怖组织。第二天醒酒后的丁丁知道误了事,准备前往将军处提出辞呈。却又在官邸处碰见了拉蒙和阿隆索这两名歹徒。原来他们也发现了丁丁从船上带下来的那尊神像是赝品。他们两个得知丁丁作为副官权力很大,不利于寻找真正的神像。于是他们花钱雇佣绑匪,趁着黑夜将丁丁绑架到一处人烟罕至的地方审问。
由于巨大的雷暴雨,丁丁幸运地将匪徒反杀,又一次将两个歹徒投入监牢。丁丁随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将军处陪他下棋。而他的前任副官迪亚兹在墙边引爆了一桶炸药,刺杀了将军。



万幸的是,炸药因隔了堵墙威力不足,将军受了轻伤需疗养一段时间。而丁丁则安然无恙,并随后帮助将军处理起国家事务。随后不久,一名美国通用石油公司的代表奇克莱特登门拜访,并说明事情的缘由。原来石油公司在一处争议地区发现巨大油田资源,而该争议地区现由本国圣迪奥多罗斯与邻国纽沃·里科共和国共管。奇克莱特想游说丁丁,通过提供分红的手段让丁丁发动战争吞并这块地区,从而让美国石油公司全面开发油田。被丁丁拒绝并轰出官邸。石油代表碰了钉子,于是又雇佣杀手准备刺杀丁丁。


这名杀手名叫鲍勃罗,他趁着夜色埋伏在道路旁准备开枪射击。不料同样在道路的另一侧,那个歹徒拉蒙又一次想用飞刀刺杀丁丁未遂,飞刀打掉树上的香蕉掉落让鲍勃罗子弹打偏,误打误撞射中拉蒙的屁股。丁丁随后发现鲍勃罗并饶恕了他。

几天后,阿尔卡扎将军痊愈回来并且接见了奇克莱特。将军接受了他发动战争吞并油田的建议,并开始冷落丁丁。随后不久,一家维金军火公司的代表巴西尔·巴扎罗夫登门拜访将军并向他推销军火。由于战争需要,将军也毫不意外地下了大订单。



巴扎罗夫之后马不停蹄地飞往战争中的另一方纽沃·里科共和国,并又在那边拿到一大笔军火订单。巴扎罗夫飞回来拉斯多比科斯,并向同伙石油代表奇克莱特提供了除掉丁丁的诡计。

阿尔卡扎将军毫不意外地上了当。愤怒的他没有辨清事实真相,就立刻派人把丁丁抓捕起来并准备处刑。就在此时,此前被丁丁宽恕的鲍勃罗劫狱救了丁丁。丁丁乘上汽车开始逃亡,却在纽沃·里科的边境处被卫戍的士兵拦截。丁丁受伤晕倒,而这次事件也被当局利用起来成为这次石油战争的借口而双方开始了战争。


醒过来的丁丁被纽沃·里科的士兵押送去其首都圣法西恩当作战俘,于是他瞅准时机跳落车辆并顺着一条河游泳,逃离了士兵的追捕。丁丁跋山涉水,终于看到了一处繁华的庄园。



在庄园主人的帮助下,丁丁沿着河流出发前往神像的出处阿伦巴亚人部落,并在途中遇见了里奇维尔,那个传说被阿伦巴亚人杀害的探险家。


两个人互相交流了一番,里奇维尔于是决定带丁丁前往阿伦巴亚人去寻找当年神像的真相。不料出发的途中中了阿伦巴亚部落的死敌——比巴罗斯人的埋伏。尽管两人拼劲全力反击,但还是被生擒回部落准备回去献祭。

正当比巴罗斯人准备动手的时候,旁边的的森林之神雕像突然间就说话并命令他们把丁丁两人放了。原来是里奇维尔用腹语术装成神迹救了他们。


两人回到阿伦巴亚部落并遇见了首领。里奇维尔将首领当时神像发生的事情真相转达了给丁丁。丁丁听完后分析得出:原来当年的探险队成员探访阿伦巴亚人部落几乎被杀光是因为其中有位成员贪图部落中的一颗珍贵的宝石,他将这颗宝石藏在了赠送的神像中。后来部落人将他们杀害后,宝石却无处寻回。后来有人得知宝石藏在了神像中,才导致了托尔迪拉还有那两名歹徒拉蒙和阿隆索的不顾一切地寻找神像。
既然得知了真相,并且前面找的神像全都是赝品。丁丁于是准备回到欧洲寻找真的神像。不料在途中又碰巧遇到那两名歹徒的袭击。丁丁寡不敌众,最后也是成功逃离,并回到欧洲。

回到欧洲的丁丁偶然从一家古董店看到那尊神像,一番调查后得知,原来那尊雕像藏在了巴尔达扎的柜子底下,被他的亲兄弟拿去当小玩偶的模具批量复制生产。而真品被一名美国符号买走并准备带回美国。丁丁赶紧到港口乘坐水上飞机登船追上那位富翁。


在船上丁丁又撞见那两名歹徒刚刚行窃完神像。歹徒失手摔碎了神像,里面的钻石却掉入大海中。愤怒的歹徒与丁丁缠斗在一起并掉入海中,最后恶人恶报的他们两个沉入了海底,丁丁万幸得救了。于是他和那位富豪说明了原委,并将神像残骸带回了博物馆。


结语:
《破损的耳朵》尽管没有像上一部《蓝莲花》那样的完美无缺,故事结构与情节推动稍微地有那么点生硬。但是他也是展示了故事和现实的多层次感,基于现实事物的描述细节也更加的丰富,政治讽刺也一如既往的狠辣。特别是对于那场南美洲的查科战争更是比前作《丁丁在美洲》中更加游刃有余。并且,埃尔热也陆续在作品中加入许多性格鲜明的角色,让读者们十分喜爱,如本作中的脾气暴躁,独断专横的阿尔卡扎将军、知恩图报的鲍勃罗以及冒险家里奇维尔。他们以后会再次被埃尔热陆续安排出场并给读者们带来惊喜。
如今在埃尔热愈发成熟优秀的绘制下,丁丁给读者带来的感觉愈发像是一位优秀的导游、侦探和记者,读者们跟随着丁丁的脚步游历着世界的新奇事物和各国的人文历史。而下一次丁丁的旅程就会比这次近许多,只需要跨个海峡即刻就能到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