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实战:寒包热哮


寒包热哮:舌本红
主症: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喘咳气逆,烦躁、口干欲饮,便干。
寒包热哮:里面有火,外面有寒。
1、外感风寒、逐渐入里化热,但是在外的风寒没有完全疏散掉。
2、肺有郁热或痰热复感风寒。痰热内郁而外感风寒、就表现出寒包热的哮证。
寒包热哮寒热错杂,我们要温清并施。兼有表证的,我们还要用解表的方法。

舌诊上焦:
心烦、心悸:舌尖红,热扰心神。
失眠:舌尖戏,火把神明。
慢性咽炎:舌尖中部凹陷,多为慢性咽炎。
口干、咽干:心火旺盛,肺热津伤。
舌诊中焦:
胃胀:舌中凹陷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
脾气大:舌两边红,为肝火旺,平常易急易怒。
舌诊下焦:
腰困重:舌根腻苔为痰浊下注,困滞腰府。
溲黄:痰浊下注膀胱。

证机: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方药: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哮病发作时的病理变化
哮病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证治汇补·哮病》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本病病位主要在于肺系,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若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病因于热,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发为热哮;如“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引起发作者,可以表现外寒内热的寒包热哮;痰浊伏肺,肺气壅实,风邪触发者则表现为风痰哮;反复发作,正气耗伤或素体肺肾不足者,可表现为虚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