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龙的学习笔记—游戏心理学中的有趣理论(上)

2022-09-14 12:01 作者:Dragonsendu  | 我要投稿


以下是从《游戏心理学》课程中摘录的一些有趣的理论,一起来学习吧!(上篇)


1.左右脑思维理论

通常认为左脑更具语言天分和数学天分,而右脑更敏感,同时也具有更高的空间认知能力。

也有研究者认为,我们大脑的左半球更倾向于做出冒险性的决定,右半球更倾向于使用谨慎的认知模式。

所以能不能尝试利用两侧脑不同的优势,来对信息进行分类而有针对性的接收设计呢?

比如,当我们希望玩家做出冒险性决策的时候,把挑战放在视野右侧;希望玩家更加谨慎的时候,把挑战放在视野左侧...?

左右脑分工图示

2.决策场理论

“做选择”这个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我们每做一次判断都会因为身处的条件和所给的时间长短发生变化。

决策场理论主要是研究我们如何根据现有的信息结合时间等因素来制定决策的。

我们的大脑会通过所有已经掌握的信息过滤一系列选择,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对每个选择的致胜机率的判断也会发生变化,等到时间都耗尽的时候,我们脑子里就会只剩下一个选择。

而时间的压力对制定决策的关键影响就在于:如果改变了给我们来做选择所限定的时间量,是可以极大地改变选择的结果的。

《底特律:变人》中的时间压力,影响着玩家的决策

3.临时解释理论

我们会因自己对某个事物的心理距离而对它产生不同看法。简单来说就是,离这个物体距离越远,解释或认知就越抽象;离它越近,其解释和认知就越具体。

比如当我们考虑打一个boss的时候,会考虑打这个boss会掉什么装备,能完成什么任务等等;而当我们真正站在这个boss面前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可能就是应该先远程攻击,然后在它硬直的时候跑位到到背后续大招等等。

离事件越近,事件就越具体和现实,我们就不会再去想为什么要做,而是去想该怎么做。

结合决策场理论,我们可以考虑利用时间因素实现游戏的目标导向。 如果想鼓励玩家以实用的角度去完成自由度小的任务,那就要缩减给玩家准备和执行的时间;如果是鼓励玩家发挥创意,或者提出更抽象的理念,那就多给点儿时间,可能会有更好玩的结果出现。

《Poly Bridge》鼓励玩家发挥创意,不适合引入时间压力

4.试误学习理论

相比于模拟和策略类游戏常用的强制引导的方法,试误学习法将“学习”这种行为变得更加系统和隐蔽。

诸多意料之外的试误结果让我们学会了怎么玩这个游戏,在不断游戏中去总结规律预测结果,然后选择我们所要采取的行为。 

这种看似会令玩家挫败和沮丧的学习方式,恰恰让我们从中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感——发现并采取正确的行为可以延续游戏时间提升游戏分数。

游戏化的学习藉由我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的种种努力尝试和认真思考,都可以为我们带来更深刻的领悟和记忆。

《超级玛丽》并未提示How to Play,而是让玩家自行摸索

5.行为塑造理论

行为塑造是指游戏引导玩家做出预期的行为。这个系统是实际上就是反馈的循环,以及学习心理的应用。 在这个系统当中,反馈的速度和明确性是塑造行为的催化剂。

当玩家做出了游戏设计者希望的行为的时候,马上给予明确而又有意义的奖励,这样行为塑造的效果也就会非常好。

通常来讲,玩家不会把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带到游戏中,而是只会单纯地寻求反馈。

在一些合作游戏中,玩家们总是会有让对方去“经受苦难”的趋向。所以想要控制住玩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控制住他们的输入和输出

好的行为塑造是隐蔽的也是直白的,隐蔽在于设计师不需要文字来告诉玩家应该做什么,直白则在于我们是否赞同玩家进行某些行为,其根本上就体现在是否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反馈。

《Journey》为了削弱“互坑”现象,限制了玩家之间的交互

参考资料: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UC-1003769001?from=searchPage&outVendor=zw_mooc_pcssjg_(《游戏心理学》MOOC)

龙的学习笔记—游戏心理学中的有趣理论(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