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混战,天下谁定? —亚洲杯观感
1997年的一个下午,我和老爸坐在二楼的地板上,看着电视中正在播放乒乓球世界杯。那是我第一次折服于罗斯科夫的反手爆冲。而那一届世界杯,也是诸侯混战。两位最接近大满贯、前面已经各自拿了两个大赛冠军的刘国梁、孔令辉都未能走到最后。孔令辉在决赛中被普里莫拉茨3:0横扫。
不知怎的,看了这次乒乓亚洲杯,我总有这样的观感,仿佛时日重现。或者说,是时日重现的预感,接下来是诸侯混战的年代了?
01
上回我们提到“颗粒的春天”,但不一定就等于说颗粒总是能走到最后。只不过,亚洲杯上的“巴特拉魔法”似乎进一步映照了这点。
巴特拉:Viscaria,V>15 Extra,挺拔Grass D.Tecs

不同于何卓佳的进攻型长胶,巴特拉的反手长胶以磕和拱为主,更像“业余手法”。但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倒板,反手反胶弹击,有了些与众不同的新意。倪大妈信手拈来几十年的倒板,都没这丫头快。快到黑马君都不知道你这次的胶皮换了没,只能按照原来印象。
陈幸同:林高远ZLC,NEO蓝国狂,D09c
就在前一天晚上,我还念叨自己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想着转型打外置板。发现林高远ZLC应该比波尔ZLC持球,比Vis快,适合我。终于,陈幸同以一场3:4的败战提醒了我:林高远ZLC到底是一块反手利的球板。同同的正手穿透不了巴特拉的防线!
而巴特拉也继续诠释着Viscaria的全能,上一回袁嘉楠用Vis,VO>102正胶,D09c战胜王曼昱,这回你又胜了同同。无独有偶,这次跟上次战胜钱天一一样,巴特拉都是决胜局11:9取胜。当巴特拉最终战胜早田姬娜,拿到亚洲杯的季军。人们开始惊呼又一个劲敌诞生了。
然而,当黑马君翻看10月份巴特拉的战绩,1:3木原美悠,0:3陈思羽,0:3韩莹。也许,不是对手有多强,只不过我们退化了。
02
上一回,阿拉米扬被林高远4:0,同样是在亚洲赛场(亚运会)。不知道这四年到底发生了啥事。他竟然进化成全台反手的完全体!如果说格林卡是反手6正手4的话,现在的阿拉米扬至少是反手9正手1的使用比例了。
阿拉米扬:Innerforce Layer ZLC,D09c,T05

反手可凶可稳、可拉可弹,正是经典的T05。拉冲起来好像没D05快,但确实很转。也许高远适应了更高速,这会却对这慢节奏不适应。再加上阿拉米扬的逆旋转发球,着实发得有水准。
只不过啊,庄智渊坚持调右压左的战术,4:2战胜阿拉米扬。也许,不是对手有多强,只不过我们退化了。是战术执行不力,还是教练组准备不足?
03
当微信群里的球友惊呼林钟勋的球质如此之高,与王楚钦打得水深火热、电光石火时,我却看得脑溢血。
林钟勋:Viscaria Super ALC, T05H, D09c

确实他打得很凶猛。超级Vis在你小臂动作足够紧凑,而且爆发力很好的前提下,它不仅仅是吃球,也有颇强的冲击力。但是,在俺看来,更凶猛的还是T05 Hard。不过俺这个墙头草,看到张本智和抓住林钟勋正手位短球的漏洞时,却也想起波尔大叔所说的,这个T05加硬,虽然凶猛了许多,但是对技术要求也高啊,一些过渡球真的不好处理得那么圆润。
但是,为什么张本智和能轻松抓住林钟勋的这个弱点,甚而张本都不用太费力去拼杀,就轻松获胜;而王楚钦却做不到。是只顾着冲杀,而战术上一根筋吗?
04
他们说,待到马龙退役,就是崩盘之时。刘国梁主席说小胖可以等张本10年,但如今他囿于伤病,坊间又传闻他吃太多零食,身材管理不行。大头的成长又很需要时日,而且能成长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
也许,大将会有,但统帅难有。天才向来不世出,是到了诸侯割据的时代了?
1997年的世界杯,中国男单没有走到最后。之后的乒联总决赛,刘国梁0:3老萨,孔令辉2:3塞弗。
正当人们疑惑下一位王者在哪里时,一眼瞥向这次总决赛老萨的对手,正是国乒小将,19岁的王励勤。而同一年的全运会,17岁的直拍小将马琳杀入决赛,拿到了男单银牌。不久之后二王一马的时代正式开启!

也许,下一个大满贯,很难等到,尽管我们期盼樊振东重回巅峰。但是,如果没有,二王一马的“倚天剑屠龙刀”时代,至少希望,能够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