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张衡,文理全才,地动仪不算啥,夜空中还有他的星星

一口气看完张衡
他是大名鼎鼎的发明家,是样样精通的全能选手,他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是文学家中的数学家,人家都说术业有专攻,可他偏偏是个全能选手,座右铭就一句:打遍天下无敌手,你衡哥我没对手。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张衡的一生,张衡出生于公元78年,是南阳郡西鄂县人,说起来张衡还是名门,张姓世代是当地的大姓,所以张衡小时候经济条件不错,打出生起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不仅如此,人家学习还很用功,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公元93年,只有15岁的张衡出门游学去了,屁大点一个小孩就这样背着比他还重的行囊就远行了。公元95年,张衡游学到了洛阳,他在洛阳待了五六年,经常去太学拜师求学,这些经历都为他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基础,不过张衡非常清高,朝廷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他根本不屑一顾,汉和帝永元年间,张衡被选上去当公务员,多好的铁饭碗差事,有人想去去不成,张衡可倒好,直接玩消失,朝廷几次征召他都不去,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公元89年到105年这段时间,因为世界和平,没有打仗,所以整个朝廷从上到下都过得非常奢侈,张衡就看不惯了,他把班固写的《两都赋》翻出来摆在书桌上,开始模仿起来,张衡苦思冥想了10年,终于完成了《二京赋》,《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有多繁华有多奢侈,把那些官僚贵族的生活拎出来讽刺了一通,张衡10年精思的这两篇赋,被后人看做是赋中的精品,其体质比班固的赋更宏大更细致更有特色,不愧是张衡出品必属精品。
公元100年,张衡22岁了,南阳太守鲍德请张衡去做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张衡一干就是8年,公元108年鲍德被调到京城上班去了,30岁的张衡就干脆辞职回老家了。
张衡在年轻的时候算是一个愤青,比较出淤泥而不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得向现实低头,去上个小班赚点小钱。
公元111年,张衡因为太有文化,在京师名声很大,当时主政的太后邓绥就给张衡包了进京的车票,张衡就在41岁的时候有了个在京城的工作,在随后的几年里,张衡的研究从经学、文学转向了哲学、天文、历算,如果在座的各位要说隔行如隔山,祝他成功吧,诸如此类的话最好打住,因为他好像确实有两把刷子,公元115年,汉安帝听说张衡在天文上很厉害,恰好那个时候又发生了很多天灾,需要张衡这样的人才就任命他当了太史令,于是张衡就有了个正式的岗位,可以带薪研究天文,他在这个岗位上可是做出了很大的成就。ok,现在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东汉最佳科学研究奖的得主张衡先生上台领奖,接下来还是由本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张衡先生的研究成果,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是一种可以演示天球星象运动用的仪器,是观测星象、确定节气和了解其它天文现象用的,它的外形是一个直径8尺的空心铜球,里面有一根铁轴贯穿球心,球放在架子上倾斜的地方,正好是地球自转轴的方向,铜球表面刻有各种重要的星宿和刻度,代表天空中的星座和天象运行的情况,整个浑象连接在装有一组齿轮的机构上,机构在与报时的漏壶连接起来,漏壶里滴出来的水能够驱动齿轮,齿轮就会带动浑象绕着铁轴旋转,一天转一周,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天象运行的情况,《灵宪》也是张衡写的一本非常厉害的书,里面有关于宇宙的演化,天地的结构,日月星辰的本质及其运动等方面的重大课题,对我们现在的天文现象研究都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后来张衡受到政治圈的影响被小小降职了一下,但在126年-132年还是当回了太史令,张衡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里完成的,除了刚刚咱们说的,张衡还发明了独飞木雕,瑞轮荚、记里鼓车、指南车等,除此,张衡还是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学天才。
张衡给立方体定名为质,给球体定名为浑,他研究过球的外切立方体积和内接立方体积,还是中国第一个理论求得π的值的人,什么隔行如隔山,张衡第一个反对,不对,这哥们有不会的东西吗?不过张衡在这个职位上兜兜转转了14年还在原地踏步,看朝廷也没有让他升职加薪的意思,于是他就写了一篇《应问》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意思就是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够高而感到耻辱,而应该想想自己的学识够不够渊博,高,实在是高。公元132年已经54岁的张衡又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这是因为当时地震频繁,而古人又搞不清地震的原理,就搞一些装神弄鬼的言论来解释地震,于是张衡就想造一台能测定地震的仪器,说干就干,那个大名鼎鼎的地动仪,就是这小子发明的。公元133年55岁的张衡升职当了侍中,顺帝任用他在自己身边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张衡常想着如何立身行事,认为吉凶祸福,幽暗深微,不易明白,所以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志: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公元一百三十六年,张衡被外调任河间王刘政的国相,那个地方被刘政搞的是乌烟瘴气,不遵纪守法的人大有人在,张衡到任后就是一顿整治一下就给他们治好了,他也因此获得了清廉执政的好名声,任职三年后,张衡递交了辞职信,说自己想回家了,却又被征召拜为尚书。
公元138年,张衡已经60岁了,他又写了一篇《归田赋》,表明这个家他一定要回,弃官归田,势在必行。他在赋的开头就说: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再想追求什么了,只想回归他自己,不为世俗所累,或许,追渔父以同嬉,超尘埃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才是他理想的生活。
公元139年就在张衡写《归田赋》的第二年冬天,他安然逝世了,享年61岁。回顾张衡的一生,他有的不仅仅是各个领域都精通的天赋和能力,也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发明和成就,更是人类在探索天地之间的奥秘时有的勇气和智慧,以及人类在追求技术进步时的毅力和创造力,而在今天浩瀚宇宙里也有张衡的影子,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太阳系的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也许在他研究天文的时候也曾看到过这颗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