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博士毕业

2023-08-22 04:01 作者:定风波也无风雨也无晴  | 我要投稿

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了。在答辩完后,一直希望自己能写下点什么来记录这个瞬间。但过去的自己又会跳出来说,别那么矫情,前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有到整理的时候。 一直到最近,在不停地忙碌后,身体和精神都有些疲惫了,晚上偶尔会头疼,意志上也有点支持不住了。有时候自己也想,如果以未来的我看现在的我,一定还是会有不满,觉得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但这是真实的我的存在轨迹。做点记录,但要禁止多愁善感,保留一点当下的思考,似乎对于未来的自己了解过去的自己,了解自己的成长多少有点益处。换句话,别忘了来路。 读博的前半年,还在感受异国他乡牛津的生活,也没有transfer等考试的压力。但在读博的节奏上,并没有很好的把握。大导会批评我参加seminar不够积极,英语写作能力太差,数学太差等等问题。 2020年1-3月,突如其来的分手和疫情,让我的博士第一年更加艰难。一个人在家的那段时间,思绪很难集中,时常胡思乱想。科研进展也不太顺利,被导师报告了两次minor concerns。现在想想那段时间可能也是一段灰暗时刻,不知不觉熬过来了。可能那段时间的时候,虽然很难,我心里想的是应该也没有本科前两年那么暗无天日。 最终在20年12月底回了中国,为上段感情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科研上的进展依旧不理想。我依然沉浸在导师会帮我的梦里。直到第二年即将结束的那个暑假,强烈的生存意识让我不得不对目前的状态警觉起来。我也在苏州的某个落日余晖下想明白了自己想做的未来事业,一个是量化金融研究,另一个是在生活稳定后尽己所能来改善教育不公平现象,帮助欠发达地区的教育。 21年10月回到了英国。我貌似渐渐在掌握读博的节奏了。积极去参加seminar,即使听不懂全部的内容,也会尽量去理解别人的研究,做好笔记。疯狂阅读感兴趣的论文,思考值得研究的问题。终于在2021年投出去了自己主导的第一篇论文,结果这篇也是博士期间第一篇被接收的文章。从项目的想法,实验,写作,投稿,修改等等每个环节,几乎都是自己在做,或者带合作者在做。非常幸运,4月底收到了大修的通知。博士期间第一个令人开心的时刻! 与此同时,博士期间第一个的工作被期刊拒了,但是被SoFiE2022年会接收去现场报告了。而且很幸运的是session chair是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Robert Engle,人生中第一次和诺奖面对面交流。汇报前十分紧张,私下彩排了很多很多次。但这也是我第一次线下英文介绍我的工作,何况是在一堆大佬面前。最终的效果只能说一般。可能那篇工作的水准其实也一般,我也没办法更出彩。 不过通过参加这个会议,我误打误撞进去了financial econometrics的领域。和我之前在牛津主要接触的math finance/quant finance有联系,但又各有特色。我开始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machine learning在这里可以发挥的作用。 22年的暑假是比较忙碌的。结束了几个会议的pre后,我开始了修改上面的两篇论文。其中被拒的那篇更是迎来了全面的大改。截止目前,我依旧认为修改论文是最痛苦的事情。因为你要撕开包装,直面论文里的问题,会打击原本就不多的自信,像撕开伤疤一样。而修改的过程就是一点点承认我很傻,了解别人怎么想怎么做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导师提供的帮助也是杯水车薪。我似乎就这样自己长大。 修改完两篇文章后,我开始了和新的合作者的工作。有了前面的经验,对于如何做好工作,也有一些心得了。“无他,唯手熟尔.” 原来科研也是类似的。在不同的场所里做报告,认识更多的同行。慢慢地慢慢地…… 然后就是23年了,修改论文,写新论文,等待结果,投稿会议期刊,等等,开始进入了circle。中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博士答辩了。当那天到来的时刻,我似乎没有第一次去SoFiE做pre那么紧张,结果也顺其自然地通过了。 本来以为答辩结束后自己会哭。最后还是很开心。想想来时路,感觉也是一瞬间。那些在田间地头劳作,院子里奔跑的小孩,成为博士了。不敢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也确实在一步步突破自己。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我博士论文里,我致谢了苏轼,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生活家,诗人。在我读博不开心的时候,他的故事和思考也一直在启发着我。 未完待续……

博士毕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