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微论-花魂论

2019-01-02 13:27 作者:sepstar  | 我要投稿

黛玉和湘云中秋联句时,其末句云:冷月葬花魂。很多年前,在传世的通行版本中,此句为“冷月葬诗魂”,后经过不少学者考证,基本上都认为此处是传抄中的错误,应该是“花魂”。这一点我也认同,不过关于这句“冷月葬花魂”,我觉得或还有所可以谈论的。

要谈“冷月葬花魂”这句,首先还是要重新审视前面的那句——“寒塘渡鹤影”。这句“寒塘渡鹤影”该如何断句呢?有两种断法,一种是“寒塘-渡鹤-影”,一种是“寒塘-渡-鹤影”。应该是哪一种呢?如果是第一种,则该句意思是:寒塘之上有渡鹤的影子。如果是第二种,该句的意思则是:鹤影略掠过寒塘。在意境上,前句是静态的,而后句则是动态的。在主题上,前句的落脚点是影子,后句的落脚点是渡——鹤之飞掠。因为这句是湘云对当时景致的描绘——“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所以我认为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后一种。如果我们认可了这样断句,那么这句话其实应该是倒装句——“鹤影-渡-寒塘”,鹤影是主语,渡是谓语,寒塘是表示处所的状语。

既然“冷月葬花魂”是和“寒塘渡鹤影”对仗的,那么“冷月葬花魂”在断句上就应该是“冷月-葬-花魂”,而且在意思上也该是倒装的——“花魂-葬-冷月”——花魂埋葬在冷月当中。而在通常,一般认为这句话意思是——冷月埋葬了花魂,虽然大体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很明显的是主语不一样了,一个是“花魂”,一个是“冷月”。

在《红楼梦》中,“花魂”是一个词,这一点在黛玉的诗词中是可以找到证据的。在《葬花吟》中,有“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而黛玉的这一句又是文中“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所衍化而来的。

既然“花魂”是不可分的,那么何谓“花魂”呢?顾名思义,“花魂”就是花之魂。但是花之魂又是什么呢?具体指代什么呢?因为前句有“鹤影”,黛玉说“‘影’字只有一个‘魂’字可对”,湘云说“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所以将“花魂”理解成黛玉和湘云二人在水塘中的倒影,这似乎是一种行得通的解释。

不过呢,我想,花魂或可以有其他的解释。首先,不管是湘云的前句,还是黛玉的后句,都是对当时景致的描绘,所以对句子的理解不能是脱离当时景致的,不能是空泛的;其次,既然湘云已经有了影子,那么黛玉又对影子,似乎有些不妥当。那么“花魂”还会是什么呢?我想或许能解释成“水”——也就是湘云所云的寒塘本身。所以这句其实是在描述中秋月下的水塘——皓皓明月当空,倒影在水塘之面上,月色铺满了水塘,犹如池水埋葬在月色之中。

为何要说“花魂”是水呢?

第五回中,有写到:

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此处之三样仙品——“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原料是 “宝林珠树之油”、“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万木之汁”都是水相关的,而它们又都是草木百花之水,所以可以认为这水就是草木百花之魂所在。同时宝玉有说,女儿是水做的,而女儿又都是花的替身,所以花魂即是水。


红楼梦微论-花魂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